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而解读中引导学生生成出自我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语文,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教学,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则提倡对文本的内涵进行解读。两种模式有着不同的操作流程。一、文章阅读和语文阅读模式分析(一)文章阅读模式文章阅读模式大体分为四个流程,即初读课文,提出问  相似文献   

2.
刘江海 《广西教育》2014,(25):42-42
正阅读是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小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范围会直接影响其表达能力和思维敏捷度的形成。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和体验,启发学生进行独立阅读。一、立足文本,突破阅读障碍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足、知识积累不够、知识底蕴浅薄等,他们在进行文本阅读时难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在理解文本时出现问题。这时,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虽然有人认为,文本解读工作特别是涉及白话文的解读没有必要,因为对从事语文教学的中文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来说,他们理解文本应该不会有多少障碍.但事实是,在实际教学课堂,在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群体中,解读不到位乃至误读文本的现象比比皆是.就笔者而论,在阅读文本时,也常会产生一些理解上的困惑,所以多年来,文本解读是我参与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一、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应采取多角度、多立面、多方位的方法。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是教师所不可替代的。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仅仅是教师的自我理解,是单一的形象化世界,一个班有50个学生都去阅读文本,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是一种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中去品味和拓宽阅读深度与范围的教学方法。对阅读本身是一种优化,对语文教学是一种教学辅助。在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通过细读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拓宽知识范围,增强对文本的分析与归纳能力。阅读中的文本细读,是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一种技能,同时也是构建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不仅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去认真感受文本所赋予的语言魅力。细读能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深度,提高学生自主分析与归纳能力。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以学习和欣赏的心态去对文章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过程中,首推文本解读。文本解读的多元化,能创设出一个灵动的课堂。不过,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经意间就会陷入一些误区:粗浅解读,流于表面;曲解误读,误导学生;脱离文本,忽视重点等。因此,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提出文本解读的几点建议: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对文本进行陌生化阅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性文本阅读;以教师的身份,细读文本,潜心会文。一、文本解读的误区(一)"仅仅是封建教育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吗?"——文本  相似文献   

7.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设计和好的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台。  相似文献   

8.
曹长顺 《教师》2014,(21):28-28
正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文本解读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文本也就是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认为,要想语文课堂高效,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那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解读文本时,语文教师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力求创新。所谓继承传统,就是要阅读理解前人对文本解读的结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每个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个性特点。新课程语文教学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学生解读文本、感悟语言只有在潜力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后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万新 《考试周刊》2014,(76):43-44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知道要抓住关键词句解读文本,但是一些老师解读文本的方法仍比较单一。灵动的方法是解开文字密码的钥匙。针对不同的教学案例,采取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的方法,不仅可以还原文本描绘的场景,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理解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得语文阅读教学脱离繁琐的分析和浅层次的朗读,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文本解读时必然会出现"意料之中"或是"意料之外"的差异,这往往会成为深度理解文本,或是多元化解读文本的重要契机,使教师更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解读能力,促进师生阅读视野的融合。一、百花齐放春满园:差异促成思维新火花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就文章中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中语文阅读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多阅读,关心实事,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现如今的语文教材版本内容更偏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繁多,教学知识丰富,不仅有扣人心弦的短小说,也有语句优美的散文,更有传统瑰宝古诗。面对种类繁多的教学内容,老师要做的就是深读教学文本,在解读文本表面的同时,也能吃透教学内容背后的丰富内涵。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做的就是不仅传授给学生书本内容,让他们对文章有一个了解,同时透过文章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就浅谈老师在小学高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设计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加深学生对教学文本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情感因素的渗透和情感教育的深入发展,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文本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在一体化的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强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情感素养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感知情感,激发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应该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通过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设计和好的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台。花费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多角度理解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在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主体,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在进入文本世界时会置入自身的生活经验,并运用各自的生活体验与文本及其他阅读者对话,使得他们在解读文本意义的同时获得自我生命意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提高小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呢?一、尊重个性化理解,深化语言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个性化理解,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深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例如,在教学《绝句》这一首古诗时,笔者是这样组织学生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进行品读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上指出,要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教学也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的活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代替学生的活动,制约学生的思维.教师应是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推动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呢?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阅读了《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4年第12期专题《基于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后,我对"文本解读"这个话题也做了一些思考。读后随感:文本解读是灵动与互动的心智行为。作为语言习得的重要交流载体,教师要重视元认知阅读方略的渗透,关注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目我评价与自我调适等解读;隹备行为,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整体阅读,超越识记、理解与应用层面,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19.
张辉 《考试周刊》2014,(74):39-40
<正>语文阅读过程是学生内心感悟与体验的过程。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为阅读过程中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等较浅,对文本的理解存在主观的差异,解读文本时会得出各种各样的结果。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呢?实践证明,开展多元化解读文本活动是实施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一、发扬民主教学,建构多元化解读平台要实现多元化解读文本,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20.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判断学生阅读理解能 力高低的基本标准是对文本理解的准确度,但一些学生往往会 因为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不够,从而影响到对文本的正确判断。为培养深度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养成质疑的习惯就 显得尤为重要。文言文教学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