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香     
《陕西档案》2013,(3):49-49
讲述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与凶恶的敌人斗争,同党内的错误路线斗争,终于在陕甘边开辟了一块革命圣地。本书突出和贯穿了刘志丹、习仲勋等在创建陕甘边区的领导作用;突出和贯穿了陕甘边区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突出和贯穿了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正确路线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影响和指导:突出了二战后陕甘边这块硕果仅存的根据地给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原来你这么年轻”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初,受党组织委派到西北军杨虎城部做兵运工作。1933年3月,与刘志丹等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历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等职务。1934年11月上旬,年仅21岁的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3.
1935年,毛泽东在瓦窑堡初见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时大吃一惊:"原来你这么年轻,娃娃嘛!"让毛泽东大吃一惊的是,这位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落脚点的陕甘边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是时年只有22岁、年轻青的习仲勋!陕甘边苏区创建者中最年轻的一个,历任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陕甘边区特委军委书记、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本文尝试探讨习仲勋善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上级指示精神与本地实际相 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土地革命,给农民以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为根据地的扩大、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对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4.
杨兴茂 《档案》2011,(3):32-33
甘肃省档案馆138—1—56号案卷典藏的4份史料,记载了上世纪30年代我省甘谷县李炎烈士在陕甘边苏区进行革命活动牺牲的事宜,再现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建国后任西北和中央要职的习仲勋,两次复信恳谈李炎革命烈士的史迹,  相似文献   

5.
【相关链接】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同志出生于陕北富平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那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春,他因参加爱国学生运动,遭国民党当局关押,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他还不满15岁。出狱后,他长期在陕甘地区从事革命斗争。1933年与刘志丹等人创建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是陕甘苏区最年轻的一位领导人。1935年9月在错误的“肃反”运动中被关押,幸被及时赶到的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解救。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习仲勋系中共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共改革开放的领军型人物之一。特别是革命战争时期,在陕北土生土长的24岁的习仲勋就被党和人民拥戴为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花甲岁月近古稀之年的习仲勋主政广东,锐意改革,大胆开放,被干部群众誉为"广东改革开放第一人",被国内外所广泛赞誉。细读史书,笔者以为,习仲勋不同凡响的丰功伟绩与人生出彩,与他脚踏实地的"群众观"是分不开的。习仲勋的"群众观"将更加坚定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信心与毅力。  相似文献   

7.
《陕西档案》2013,(5):F0003-F0003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是二十世纪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立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它以耀州区照金镇为中心,横跨耀州区、句邑、淳化、宜君等县(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8.
黄莺 《兰台内外》2014,(3):11-11
正1935年,西北革命根据地部分领导向上级组织报告说,刘志丹、习仲勋等坚持"右倾"、"富农路线",中共北方局遂派遣朱理治等人赴西北解决问题。朱理治9月抵达根据地后,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一场主要针对陕甘边根据地领导的"肃反"运动。他们先是抓了刘志丹严刑拷打,之后又将红二十六军营级以上、陕甘边地方县级以上干部全部关押起来。大量的知识分子干部也成为屠戮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习仲勋、彭德怀两人均英雄一世,坎坷一生习仲勋与彭德怀曾在西北一起浴血奋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建国后,两人政见一致,遭遇相同.习仲勋一直深深地怀念和敬重彭德怀,给予他高度的评价. 与彭总西征 1936年,中央红军在西北形势严峻:蒋介石趁红一方面军东征山西回师陕北未来得及休整补给之机,即调嫡系胡宗南部、陕北地方军、宁夏"二马"(马鸿逵、马鸿宾)、张学良的东北军、阎锡山的晋军共154个团25万人,围攻陕甘边区.  相似文献   

10.
<正>习仲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党史学界近十年来给予高度关注。就研究现状而言,习仲勋研究虽然开展得比较晚,但十年来该研究已呈上升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一、相关文献收集情况及概述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习仲勋"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中共陕甘边特委是党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最高领导机关,它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定,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推动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乃至整个西北革命的发展。刘志丹正确思想和主张,是特委重大决定的灵魂,特委存在时间不长,却贡献巨大,功绩永存。  相似文献   

12.
孙京 《兰台世界》2016,(15):103-105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陕甘根据地作为中国共产党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对红军顺利落脚陕北、实现战略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陕甘根据地不仅使中央红军长征有了最终的落脚点,而且对处于困境中的中央红军给予了极为关键性的补充,并推动了红军三大主力的大会师。中共中央立足陕甘根据地新的大本营,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领导各路红军,实现了革命大本营的转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3.
刘志丹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指挥员,陕甘边区和红26军的主要缔造者,西北人民的革命领袖。1936年4月,刘志丹同志不幸牺牲,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莫不为失去这位领导人而无比悲恸,4月24日,根据地首府瓦窑堡数千人集会追悼刘志丹。为纪念刘志丹,1936年党中央将保安县改名  相似文献   

14.
1937年的"七七"事变后,党中央决定于9月6日撤销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西北办事处,在延安成立陕甘边区政府.八路军新四军又在敌后开辟出十八块抗日根据地,统一由延安的党中央领导.这些解放区内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建立了或正在建立民选的共产党人和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的代表人物合作的政府,亦即地方性的联合政府.  相似文献   

15.
苏久青 《传媒》2023,(10):83-86
大生产运动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人民绝境求生存的伟大胜利。在组织和动员大生产运动的诸多信息传播载体中,《解放日报》因其党报的特殊地位发挥了强劲的宣传影响力。通过“劳模文化”的传播,《解放日报》宣传阐释了党的方针政策,唤起了边区人民以主人翁意识“学劳模”“赛劳模”积极投身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6.
<正>“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这首歌谣,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实行的民主选举——豆选。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中共中央十分重视边区的巩固和建设,提出要把边区建设成为全国抗日民主模范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边区提出“采取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无记名的选举制,保证实施彻底的民主”。  相似文献   

17.
张连业 《新闻战线》2023,(17):46-47
<正>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立身立业之本。作为一份拥有83年历史的党报,陕西日报弘扬优良传统,努力在新时代写出新篇章。弘扬传统,办群众心中“咱们的报纸”陕西日报的前身是党中央提议创办的边区群众报、群众日报,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了报头。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报道深受群众喜爱,被亲切地称为“咱们的报纸”。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在《庆贺边区群众报六周年》中说,“这个报纸……当得起‘群众报’这个光荣的称号。它过去是这样做的,今后还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18.
李荣珍 《档案》2014,(10):19-22
毛泽东在延安13年,领导着中国革命航船的前行。期间,除每天忙于重大战略的部署外,他还题写了大量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活动的题词赠言,其中的一些题词,是为中国革命伟大事业牺牲的先烈写的。谢子长是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这两块根据地后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0余县的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著名英烈。  相似文献   

19.
《四川档案》2006,(5):22-24
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会议上确定了中央红军“协同红四方面军争取赤化全川”的方针。5月12日,在会理会议上决定继续北上,渡过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建立大块的苏区。红四方面军为将川陕革命根据地向西扩展,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于1935年1月开始西进,制定了松理茂作战计划,迎接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6月,红一、四两个方面军在小金县达维胜利会师并召开了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苏区的新方针,而且以迅速的行动赶在敌人的封锁之前北上。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0月,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考验的红一方面军抵达陕甘根据地,与陕北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11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下寺湾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在陕北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同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中心瓦窑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