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为了一堂“成功”的示范课,不仅执教者本人全力以赴,而且常常是整个教研组联合起来进行集团作战,他们彼此分工,精心设计,刻意包装,力求使示范课“尽善尽美”,然而,“尽善尽美”的背后则隐藏着令人担忧的浮躁,更有对新课标的曲解。  相似文献   

2.
“尽善尽美”的示范课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的示范课起到的作用既是显性的,也是潜在的,所以无论校领导还是执教者本人都十分重视。为了一堂"成功"的示范课,不仅执教者本人全力以赴,而且常常是整个教研组联合起来进行集团作战,他们彼此分工、精心设计、刻意包装,力求使示范课"尽善尽美",然而,"尽善尽美"的背后则隐藏着令人担忧的浮躁,更有对新课标的曲解。  相似文献   

3.
好的示范课起到的示范作用既是显性的,也是潜在的,所以无论校领导还是执教者本人都十分重视.为了一堂"成功"的示范课,不仅执教者本人全力以赴,而且常常是整个教研组联合起来进行集团作战,他们彼此分工,精心设计,刻意包装,力求使示范课"尽善尽美",然而,  相似文献   

4.
为了一堂"成功"的示范课,不仅执教者本人全力以赴,而且常常是整个教研组联合起来进行集团作战,他们彼此分工,精心设计,刻意包装,力求使示范课"尽善尽美",然而,"尽善尽美"的背后则隐藏着令人担忧的浮躁,更有对新课标的曲解。  相似文献   

5.
说说公开课     
《小学自然教学》2010,(2):44-45
我这样看公开课 1.公开课表达了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有老师认为,公开课就应该是“千磨万磨”磨出来的“成功课”,公开课是不能出现偏差的。其实公开课最重要的是要诠释执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对课程和教材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凤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梦符提出的有关写作的六字真言,陶宗仪把它解释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南村辍耕录》)。语文公开课的导入就好比“凤头”,它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部分,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的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众多的公开课执教者  相似文献   

7.
说说公开课     
《科学课》2010,(2):44-45
我这样看公开课 1.公开课表达了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有老师认为,公开课就应该是“千磨万磨”磨出来的“成功课”,公开课是不能出现偏差的。其实公开课最重要的是要诠释执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对课程和教材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公开课上,有些教师在电脑屏幕上打出这样的字幕:某某课题,设计者某某,执教者某某。课的设计者和执教者竟然不是同一个人。再如,有些刊物上刊登的一些课例教学设计与指导者是一位或几位教师,执教者却是另外一位教师。这样的“公开课”和“课例”中的执教者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进行教学表演,完全失  相似文献   

9.
一驳公开课“耗时费力”论。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把公开课与常态课放在同等位置上。两者虽然同为课,但是还有不同。公开课除了与常态课一样担负着育人任务外,还担负着大范围地传播先进教学理念的任务,必定要求精益求精,需要的是取众人之智。同时,在大兵团的“打磨”中,既锻炼了执教者,也相应地增强了执教者所在组织的学习研究能力。这是耗时费力吗?  相似文献   

10.
一堂好的公开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目前有一部分公开课由于执教者急功近利而变了味,主要表现如下:准备过度,脱离实际。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执教者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甚至连正常的教学都顾不上。不少公开课,由一人执教,集体备课,多次修改教案和试教,执教者失去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反复“演习”,表演过分。一些教师为了保证公开课的成功,课前反复“演习”,提问什么,回答什么,问哪些学生,师生心中都有数。不少公开课,执教者都要反复进行试教,有的学生甚至被试教多次,浪费了师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教师为了使公开课…  相似文献   

11.
许多教师对公开课提出过异意,认为大部分公开课是“造假课”、“作秀课”,公开课像“演电影”,“剧本”是别人写的,动作、台词是别人设计的,执教者只是一个“演员”。尽管如此,公开课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问题比较多。  相似文献   

12.
“公开课”执教者在提供教学观摩、研究现场和亮相自我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心灵困境?他们深陷心灵困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使执教者在公开课中突围心灵困境、增强专业自信、还原自我真相?作者结合实践体验,从公开课的价值确认、执教者的心态调整和公开课的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了公开课如何摆脱真假是非的纠缠而实现人文情愫与科学理性的有机统一,如何让公开的课堂成为教师思想驰骋和智慧交往的精神领地。  相似文献   

13.
“公开课”执教者在提供教学观摩、研究现场和亮相自我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心灵困境?他们深陷心灵困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使执教者在公开课中突围心灵困境、增强专业自信、还原自我真相?作者结合实践体验,从公开课的价值确认、执教者的心态调整和公开课的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了公开课如何摆脱真假是非的纠缠而实现人文情愫与科学理性的有机统一,如何让公开的课堂成为教师思想驰骋和智慧交往的精神领地。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开课是教师“精神的盛宴”。它让教师的精神与心灵在“阳光的”课堂相遇、相通,实现教学经验与智慧的共享。公开课的执教者承担公开课任务后,无一例外地调动潜能,追求成功。当他们不辞辛苦地“打磨”公开课的同时“,公开课”又毫无疑问地“打磨”了教师的自身  相似文献   

15.
圈内人士总是习惯上把公开课称作“表演课”,审视当前的一些所谓的公开课,这种说法的确是有道理的。你瞧,公开课的执教者在正式开课之前,认真地撰写着、仔细地修改着、苦苦地背诵着每一句“台词”;精心地谋划着哪个问题该让哪位学生发言,并再三叮嘱他该怎么说,话该讲到什么程度;并不止一次地在其他班级,有的干脆就在开课班级模拟演示着;并且还刻意地设计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形体动作,包括人该咋站,手该咋放等等。而在正式开课时,公开课的执教者又是多么地期盼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能完全按照其预设的轨道顺利地运行,千万不…  相似文献   

16.
最近因工作关系,听了几所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公开课。其中有的执教者是借班上课的。令我非常遗憾的是,借班执教者以学号“5号”“15号”之类呼叫学生,漠视学生的人身权益,没有表示出对学生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公开课之惑     
为什么要开公开课?某日,我执教校际公开课,许多同事见面的第一句话都是“今天的公开课你都准备好了吧?要好好地展示展示啊”。当时也无暇多想,只随口附和要好好表现,不给学校丢脸云云,过后却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头。公开课开设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为了某一个教学主题而共同研讨,发现问题,找出办法,解决问题呢,还是授课者为了展示自己。  相似文献   

18.
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本人借一节公开课,通过课堂的观察、执教者的反思、感想以及学生对课堂的反应来深入思考课堂教学情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肖中 《现代教学》2007,(1):76-76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很不愿上,并说这一态度和他经历过的两次公开课密切相关: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却在后来写信给他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被评课者质疑“不像语文课”“老师的主导作用何在”,然而学生则感觉“我们从来没上过这么真实自然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教10年来,听过许多公开课,也上过不少公开课。公开课说到底是一种展示:展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展示教者独特的教学个性。因为是展示,所以在立足点上,许多执教者很容易陷入一种误区,那就是期望通过这一堂课,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完美地展示在听课教师面前,要的是无懈可击、好评如潮的效果。下面的一幕幕,上过或听过公开课的您,一定不会陌生。“完美”的内容选择——接到公开课执教任务的第一件事,便是选定教学内容。按理是不应该有此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