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德认知结构模式与社会变革时期的品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认知结构模式涉及到品德的心理结构成分与道德认知信息加工活动中的道德知识系统等问题,后者与皮亚杰关于认知结构模式的基本过程紧密相关,也具有完全同化和完全顺应两种典型的活动机制;品德认知结构模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社会道德规范主导品德认知;个人利害得失问题的解决是品德认知的关键;品德心理结构成分与品德同一;品德与性格特征同一,我国社会变革时期品德教育的对策主要是:帮助学生完善道德知识系统,健全品德结构模式,注重性格养成,提高处理面临疑难道德问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人的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整体 ,是发展变化的。从纵向分 ,可分为初始结构、形成结构和定向结构三个阶段 ;从横向分 ,可分为品德认知、品德意向和品德能力三个层面。针对不同德育对象的品德结构 ,应确立多层次德育目标 ,采取生动活泼的德育方法 ,选择适合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德育内容 ,最终实现德育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人的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整体,是发展变化的。从纵向分,可分为初始结构、形成结构和定向结构三个阶段;从横向分,可分为品德认知、品德意向和品德能力三个层面。针对没德育对象的品德结构,应确立多层次教育目标,采取生动活泼的德育方法,选择适合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德育内容,最终实现德育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正>品德与社会是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深入探讨和认真研究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结构,有助于深化和推进我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价值。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结构的特点教育部在2002年、2012年分别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两个课程标准。尽管相距十年,但两个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框架上基本是一致的。分析两个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结构呈现出如下特点:1.学生本位的课程建构观两个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的设计思路表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  相似文献   

5.
1、心理因素对品德认识的影响 根据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都是在用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赋予新知识以意义的过程中实现的,品德认识也是一种学习,同样存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在品德认识过程中,“品德知识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心理学》提出了一个概念:认知结构变量。认知结构变量实际上就是富有个人特色的认知结构,共有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影响着个体对品德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既有其客观外在原因,又有其主观心理因素。文章在对造成我国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学校原因的分析的基础上,从德育课程和品德结构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品德心理结构是个具有多要素、多系统、多层次、动态稳定的非平衡结构,它包括心理表层系统和心理深层系统的有机统一。只有发挥二系统各自特定的作用及其整个结构功能,才能顺利完成道德内化,使个体的道德活动从他律发展到自律,形成稳固的品德。  相似文献   

8.
品德结构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德结构的文化研究曹世敏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心理学特别是德育对品德结构的研究甚多,形成的各种学术见解令人目不暇接。从文化学研究德育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视野,本论据仅就品德结构研究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一、品德结构研究的文化概括正如章志光先生所言:“...  相似文献   

9.
品德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结构是德育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近些年来的诸种品德结构说进行了评析,进而提出并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品德结构是社会与个体人格的互动结构。  相似文献   

10.
“生态——激励性”品德测评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品德测评是对个体德性状态的测量和评价,即用数据描述德性结构,并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德育评价的核心内容。然而,目前学校品德测评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反映为两个方面:一是品德测评中形式主义严重,或走过场,或以道德认知代替品德,或以孤立的行为代替品德,未能抓住德性本质,与学生的品德实际相去甚远;二是品德测评缺乏真实性,费时费力,效果不佳,对学生德性培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德育过程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品德测评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调整德育目标、改进德育方法、优化德育效…  相似文献   

11.
品德结构理论及其对德育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短时记忆空间中展现的品德心理过程是包括“境、知、(情)、行”在内的周期性活动过程,一个人所经历的全部“境、知、(情)、行”过程相继“刻入”潜在的长时记忆库,就形成了这个人的品德结构。在以后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进一步形成的品德心理过程具体展现什么样的内容,受外部的情境、条件和潜在的已有品德结构、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品德心理过程又继续“刻入”潜在的长时记忆库,引起品德结构的发展变化,上述品德结构理论,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知、情、意、行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有机整体,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品德的形成,要提高德育成效,必须进行改革,树立人主义的德育理念,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品德心理结构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品德心理结构研究进展的剖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个体在外界影响下产生道德行为的中介过程所涉及的心理成分以及其相互关联和制约的模式或动力机制。对品德心理结构的科学研究不仅是德育心理学探讨品德心理规律的基础任务,也是为学校德育工作实现目标提供心理科学依据。一、品德心理结构研究阶段综观品德心理结构的众多理论,既有从静态角度分析品德的构成成分又有从动态角度分析品德形成的过程及其功能。而从研究进展角度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起步研究阶段:静态元素论从静态或稳定性的角度概括分析,品德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品德心理结构是由一系列彼此联系的心理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品德心理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德心理结构是品德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从“静态”、“动态”、“本质”三个层面对我国品德心理结构研究的理论进行了整理、汇总 ,为提升德育工作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活性”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和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在本次品德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充分重视。教科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紧紧抓住“生活性”这一思想内核来设计教材内容、规划教材结构。围绕着“生活性”这一核心要求,本教材具体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小 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品德的结构(上)”、“第三章”品德的结构(下)”是全书的第二部分 ,也是重点部分。这部分教材主要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一、品德结构的组成系统 ;二、品德教育过程的组成要素及其相关关系 ;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四、国内外有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研究的介绍 ;五、关于品德培养的一些心理学问题 ;六、学生社会道德个体化的相关知识。这六方面的知识注重把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理论上对品德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揭示了…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一书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研究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及其阶段性,揭示作为心理现象的品德在其发展中对人脑活动的规律、心理发展的依赖关系,研究儿童品德心理结构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它着重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去探讨社会道德现象与个体品德发展的辩证关系,阐明某些具体的道德教育途径和措施的心理前提。在编写时着重突出思想性、知识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五个特点,便于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获取良好的教育效果,为…  相似文献   

18.
个体品德发展与道德观念影响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评介了亨利和怀特的道德观念影响源理论及其测量方法,指出个体品德发展中的外在动力因素主要是家庭、同伴、教育者与传媒、个体的自我服务倾向、社会和谐的要求及公正、平等的观念。这些因素与个体的认知结构一起推动着他们品德的发展,其中家庭因素尤其重要。家庭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影响着个体品德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同时还指出,当前品德心理学研究应把品德内容的研究和品德发展形式阶段的研究结合起来;应重视品德相关变量及道德行为的培养;加强品德心理学研究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培养现代青年的高尚道德品质,研究道德教育的规律,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人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既要受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和教育外部条件的影响制约,也要受到自身的成熟程度、认识能力、情感、意志系统等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作为教育者在学生道德教育中,应研究其心理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一、品德的心理成份道德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个人品德的内容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社会道德现象是无数个人品德的概括、集中。因此,研究社会道德教育,首先要分析个体的品德心理。研究品轴心理结构是从整体上…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建构的一门小学综合课程,目前《品德与社会》存在多个版本。研究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为例,从整体组织和单元——课的组织两个角度对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作详细的文本结构分析,并作出评价,为《品德与社会》再开发提供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