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与以前相比,现在的课堂鲜活了许多,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伴随这些变化,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一些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发生本质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积极参与”。“师说生听”变成“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活动而硒动,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练习而练习的现象普遍存存。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存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赵中伟 《考试周刊》2013,(80):68-6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步人每一节新课程实验的数学课堂,我们都会欣慰地看到:尊重代替了束缚,开放代替了封闭;“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我们在欣喜、快慰的同时也隐隐有一丝不安,反思让我们清醒,我们的数学课堂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我们越来越远?下面我就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的提出,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畅所欲言”,“师说生听”变成“自主探索”。然而,凝眸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除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外,却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设计。组织数学课堂教学,逐步改变了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被动接受”变成了“自主探索”。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和活力?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教师“满堂讲、全程练”变成了“师生互动双向交流”,以往的“被动接受”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参与”,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把握教材和学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自主探索”。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参与”。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现就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提高有效性的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志伟 《中国教师》2010,(Z1):161-162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本质的变化。由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积极参与"。"师说生听"变成"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新课标要求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自主探索”.要求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得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的出现同时,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那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说生听”变成了“畅所欲言”,“课堂练习”变成了“自由活动”和“合作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是,静心反思,我们却清醒地认识到:在表面热闹活跃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极为宝贵的东西--“有效性”;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提出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3.
王丽杰 《吉林教育》2006,(11):16-18
我市从2002年秋季陆续进入了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对课堂进行跟踪听课,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新课程究竟倡导什么?只有冷静、客观地澄清认识上的困惑,及时纠正教学行为上的偏差,才能尽早走出误区,才能尽快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而这一点,在我们的现实课堂中落实的并不是很好,这里就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发现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参与”,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英语课堂焕发学科特色的活力?现就英语课堂中的某些现象让我们一起对照反思,同参与课程实验的英语教师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朝晖 《考试周刊》2011,(68):73-74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展现了勃勃生机,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根植于课堂教学之中。走进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正被广大教师接受并付诸实践,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学习"……课堂的互动气氛活跃,学生的个性得到了一定的张扬。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形式主义与无效。新课程下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力?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