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前不久我去美国旅游,有一次我和游伴小王聊起了国内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导游杰克忽然接过话说:“我正在网上看《芈月传》呢!”我很惊讶美国人也看《芈月传》,小王笑着说:“中国的电视剧在海外有很多粉丝,《芈月传》在国内开播后,美国的中剧字幕组就开始行动了,别以为只有我们中国人喜欢在网络上看打着字幕的海外剧,不少美国人也爱追中国剧。”杰克说:“相对于美剧一周一集的龟速,你们中国的电视剧经常是连播,看得真是过瘾啊!”  相似文献   

2.
单琳琳 《青年记者》2007,(16):94-95
去年,美国动作类电视剧《反恐24小时》(又称《24小时》、《24》等)摘得美国电视行业最高奖艾美奖最佳剧情类电视剧集大奖。法国专业杂志《电  相似文献   

3.
单琳琳 《视听界》2007,(4):74-76
2006年8月28日,美国电视行业最高奖项——第58届艾美奖揭晓。动作类电视剧《反恐24小时》(又称《24小时》)摘得最佳剧情类电视剧集大奖。本文将从《24小时》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构建和颠覆来阐述其作用和影响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女人怪癖     
有人质疑国产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在克隆美国电视剧《欲望城市》。其中一个有力的例证是“每个人都有怪癖”的那集,国产剧中的四位美女碰到的中国男人,竟然和《欲望城市》中美国男人所得的“怪癖”大都一样。  相似文献   

5.
李华 《新闻世界》2003,(12):20-21
近年来,电视剧播放的“扎堆现象”日趋严重。何谓“电视剧播放的‘扎堆现象’”呢?这里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许多电视台都在播放同一部电视剧的现象。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笔以今年6月1日-29日的《中国电视报》为考察对象对北京电视台卫星节目、上海卫视节目、天津电视台卫星节目等30个省市电视台卫星节目进行了分析。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国政治题材电视剧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力,从1999年播出的《白宫风云》开始,一直到2013年播出的《纸牌屋》,政治题材电视剧在美国越来越受到电视观众的青睐。美国的娱乐评论家布莱特·马丁将当前时代称作美国电视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在这第三个黄金时代中,政治题材电视剧无疑是最闪耀的类型之一。本文以《白宫风云》与《纸牌屋》两部美剧为例,探索美国政治题材电视剧类型特点以及政治题材电视剧受众的收视心理。  相似文献   

7.
刘徽 《声屏世界》2004,(2):42-43
在全国媒体评出的“2003年最值得期待的10部电视剧”中,海岩的作品《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名列其中。“海岩”两字的人气指数直线飙升,“海岩剧”也已成为中国电视剧中持续稳定、叫好又叫座的品牌。  相似文献   

8.
现在,不仅美国老百姓对反恐感到乏味,就连发动“反恐”战役的大本营——五角大楼的谋划者们也对反恐失去了兴致。 据《华盛顿邮报》8月12日报道,在五角大楼有一个专门负责起草“反恐”文件的骨干机构,由25人组成,他们  相似文献   

9.
《踢球者》和《体育图片》是德国乃至全球著名的专业体育报刊。在信息供给过剩、市场需求多元化、媒体竞争激烈的生态环境中,《踢球者》和《体育图片》采取了什么应对策略?本文从媒介经济学的视角,剖析Ⅸ踢球者》和《体育图片》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希 《视听界》2010,(3):75-77
随着《越狱》的流行,美剧被拉入了国人的视线,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和追捧的对象,如《反恐24小时》、《欲望都市》、《迷失》、《绝望的主妇》。与其他电视剧不同的是,美剧在中国的主要传播渠道不是电视,而是极大满足了观众自由选择要求的互联网,并流行于办公室、学生宿舍、  相似文献   

11.
专题摄影与摄影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开 《新闻知识》2005,(10):52-53
90年代初期,我国传媒采用组照或图片故事还仅局限于画报类的杂志中,报纸刊登的组照也仅局限于辟专栏,登个3、4张照片,报纸的摄影专版定位在欣赏性的画刊上,而一般的杂志没有组照的位置,就更别提什么图片故事了。1995年,《中国青年报》率令国报纸之先河,将每周一次的画刊改为了“报道类摄影专版。”《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华东版》、《火众日报》、《北京青年报》、《粤港信息报》、《羊城晚报》等紧随其后都推出了以成组报道和图片故事为主体的摄影专版。  相似文献   

12.
梁粤新 《青年记者》2009,(16):85-86
2007年至今,中国出现了这样几部高收视率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闯关东》、《金婚》、《奋斗》、《我的团长我的团》等。是什么让这些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呢?又是什么让这些国产电视剧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呢?  相似文献   

13.
葛清华 《视听界》2006,(1):41-41
目前,农村题材电视剧数量日渐减少,质量徘徊不前,农民在电视剧中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形象,具体表现在荧屏上:一是农村题材电视剧逐年减少,在众多电视剧中所占比重和分量实在太少太小。2003年全国播出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仅八部,即:《刘老根》(二)、《希望的田野》、《好爹好娘》、《走进八里堡》、《烧锅屯的钟声》、《三连襟》、《郭秀明》、《远山远水》。可谓“九亿农民八部戏”;2004年,央视黄金时间就没看到什么农村题材电视剧,尤其是主打新闻综合频道,似乎“农民形象”就很难占一席之地。2005年初见诸报道和预报的,诸如《商镇风流》、《小康…  相似文献   

14.
《杰克和吉尔的阅读系列》多乐园  编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杰克和吉尔的阅读系列》是由美国语言专家精心设计的初级英语读物,根据4-14 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循序渐进地分别选编了一些内容活泼生动的童话和故事,力求让儿童在快乐、轻松的阅读中体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电视剧无人问津的今天,《还珠格格》为什么会受到观众普遍的喜爱呢?我们不妨对此现象作一点剖析,看看当今观众对电视剧的收视心理趋向和文化需求是什么。一、定位要准确在《还珠格格》之前,琼瑶的电视剧几乎都是悲悲切切、哭哭啼啼的悲剧。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生活在象牙塔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俊男靓女。这些剧刚在大陆播出时,让人有新鲜感。但是看得多了,观众觉得  相似文献   

16.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在台湾的电视节目中,曾经风行一时的香港剧、日本电视剧逐渐退烧。台湾的有线、无线电视台都买进了大批的大陆电视剧,都以雄兵之势登陆台湾。由于“年代”有线电视台周一至周五晚间时播出了大陆电视剧《大宅门》后,反应极佳,使得“三立都会”台在同一时段推出了《雍正王朝之李卫当官》。“年代”更是不甘示弱,继《大宅门》剧之后再推出金鹰奖影后朱媛媛主演的大陆电视剧《富贵逢时》(原名为九九归一)。“华人卫视台”则看好大陆影后的威力,在晚间时播出刘晓庆的旧作《火烧阿房宫》。过去一向以大陆电视剧挂帅…  相似文献   

17.
傅建平 《新闻窗》2013,(3):55-57
在人类有新闻图片后的百余年间,大量的优秀新闻图片让人们记忆深刻。爱森斯塔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日——1945年8月15日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拍下的《时代广场的胜利之吻》,1958年美国记者比尔拍的《警察与儿童》,1961年日本记者长尾安拍摄的《刀剑下的政客》,1995年4月美国俄克拉荷马城发生大爆炸,查尔斯波特拍摄的《俄克拉荷马城大爆炸》等新闻图片,都是新闻摄影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新闻图片史上,同样流传下不少经典图片。  相似文献   

18.
和中国不一样,美国目前正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只有小孩和粗人才看电影,有品味的人都看电视剧。这听上去有些夸张,但美国电视剧的制作水准大有赶上电影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美国电影界很多精英都开始热衷于拍电视剧。今年美国电视界顶级奖项“艾美奖”的最大赢家《天使在美国》就  相似文献   

19.
丁开 《新闻导刊》2005,(6):37-38
90年代初期,我国传媒采用组照或图片故事还仅局限于画报类的杂志中,报纸刊登的组照也仅局限于专栏,登个3、4张照片,报纸的摄影专版定位在欣赏性的画刊上,而一般的杂志没有组照的位置,就更别提什么图片故事了。1995年,《中国青年报》开全国报纸之先河,将每周一次的画刊改为了“报道类摄影专版。”《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华东版》、《大众日报》、《北京青年报》、《粤港信息报》、《羊城晚报》等紧随其后都推出了以成组报道和图片故事为主体的摄影专版。1999年的《北京青年报》已发展到每周数版的专题类摄影专版。  相似文献   

20.
张迪 《新闻爱好者》2012,(15):35-36
当前,以《永不磨灭的番号》、《男人帮》、《誓言今生》、《步步惊心》等为首的国内电视剧在荧屏上热播的同时,以《越狱》、《生活大爆炸》、《绯闻女孩》等为首的美国电视剧却通过网络形式在中国掀起了美剧热潮。虽然因思想传统及价值观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倾向,但中美电视剧却各自拥有着不错的收视市场。本文试着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两国电视剧在叙事方式上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