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红细胞膜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一次急性运动可造成红细胞的破坏增多,但小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红细胞膜性能等途径,最终增加动物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使其有氧代谢能力及抵抗力竭运动造成的能力均提高。大负荷的训练结果不但使红细胞的破坏增加,且单个红细胞的机能也明显下降,在训练结束后可能发生运动性贫血。(2)大负荷训练后RBCM流动性下降,与其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鼠进行1个月的运动训练发现,大、小两种不同负荷的训练可造成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变化,进而对其整体机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力竭运动后小负荷训练组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增加,提示适宜负荷的运动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安静时酶的活性,而且可增强其活性的储备力。大负荷训练组酶的活性受其膜组成及物理特性改变的影响而下降,反过来又影响膜特性与功能,提示大负荷训练造成的膜理化性质的改变是相互关联的。运动训练对Ca2 -ATP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大负荷训练组活性的下降与其红细胞膜上脂质组成及其膜流动性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长期运动训练大鼠红细胞带3蛋白磷酸化的变化进行研究,为运动训练导致红细胞溶血增加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大强度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引起运动组大鼠红细胞参数显著降低,呈现运动性低血色素状态;运动组红细胞膜带3蛋白磷酸化与安静组比较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表明长期大强度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导致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红细胞膜骨架,进而使红细胞溶血增加。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运动能力与肝脏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运动后理气扶正中药与运动训练相结合,有助于稳定肝抗氧化酶活性,并促进抗氧化酶活性的恢复。本研究将大鼠分为安静和运动两大组。让运动组大鼠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建立低血色素大鼠模型,安静组为对照。各组大鼠又分为喂水和喂中药两类,喂水大鼠为喂中药大鼠的对照。通过测试大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以及肝脏组织的抗氧化酶的活性和自由基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以了解运动对血色素下降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以及中药干预对血色素下降和自由基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负荷游泳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分别测试不同负荷下膜的抗氧化酶SOD、膜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膜荧光偏振度(P)及膜Na+-K+-ATP酶活性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小负荷训练组骨骼肌细胞膜P值降低,膜SOD活性、Na+-K+-ATP酶活性提高,膜上MDA含量则降低;大负荷训练组较小负荷组肌膜P值增加,膜SOD活性、Na+-K+-ATP酶活性下降。适宜负荷训练可以提高骨骼肌细胞膜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膜脂的流动性,使膜Na+-K+-ATP酶活性增强,而过大负荷训练则使骨骼肌细胞膜的抗氧化能力、膜脂的流动性及膜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探讨不同时间负荷训练大鼠红细胞自由基代谢和Na -K -ATP酶活性。结果表明急性运动时红细胞产生氧化应激,而有氧训练使红细胞自由基代谢得以改善。运动训练改善红细胞自由基代谢和Na -K -ATP酶活性和每日训练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红细胞自由基代谢水平影响着红细胞膜功能蛋白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力竭运动对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观察了大鼠游泳至力竭后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变化及自由基对红细胞膜的影响。结果 :力竭性游泳引起内源性自由基增加 ,造成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增强 ,进而导致红细胞膜脂流动性下降 ,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而此变化的短期效应被认为是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之一 ,长期效应则与运动性贫血导致的运动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运动增加了氧耗量,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下降以及脂质过氧化机率的提高,同时还降低了红细胞膜的流动性。但经过专业训练后的运动员,其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及红细胞膜流动性却有增强的趋势。由此认为规律性的专业运动训练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以及增强红细胞膜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正常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运动作为一种外界刺激会引起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目前国内关于运动与红细胞膜特性的研究开展得较少,且主要局限于某一特定负荷下、运动某一时刻红细胞膜理化特性的改变上,很少涉及不同强度运动后的改变,关于运动训练对红细胞膜影响的研究则廖廖无几。国外的研究也大多只是从宏观上来观察运动与红细胞膜功能状态变化的关系,对于其可能的微观机理的探讨则很少,特别是关于不同负荷训练对于红细胞膜特性影响及训练后再进行定量负荷运动的影响的综合性研究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壳寡糖稳定耐力训练大鼠红细胞膜的效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壳寡糖对耐力训练大鼠红细胞渗透脆性、畸变率、氧化和抗氧化平衡、膜骨架蛋白相对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稳定红细胞膜的效应.方法:用健康3月龄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按体重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人参+运动组(阳性对照组)、运动组、甲壳寡糖+运动组(壳寡糖组).阳性对照组、运动组和壳寡糖组进行为期6周的递增负荷跑台耐力训练.训练结束24h后处死大鼠,采血,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RBC-SOD活性和RBC-MDA含量;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并计算红细胞畸变率;SDS-PAGE分离红细胞膜蛋白,测定band-3和actin的相对含量.结果:运动组大鼠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脆性、红细胞畸变率、RBC-MDA含量增加,膜骨架蛋白band-3和actin相对含量和RBC-SOD活性降低,与壳寡糖组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壳寡糖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壳寡糖能有效地稳定耐力训练大鼠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是一种有开发前途的运动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1.
不同有氧训练方式对红细胞老化和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运动训练对红细胞老化和生成的角度,探讨不同有氧训练方式对大鼠红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测定红细胞老化参数膜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率.结果:与安静对照组相比,间歇训练与持续训练两种训练方式训练的大鼠,在1次急性力竭运动后即刻和24h后采血,其红细胞PS外翻率均有显著性升高.比较不同运动训练组两个时间点的结果发现,各运动训练组急性力竭运动后即刻红细胞PS外翻率有升高的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运动训练对红细胞膜具有较大的破坏,加速红细胞的衰老,并且不同训练方式对红细胞膜的影响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检测不同训练水平的女子赛艇运动员各种不同运动负荷以后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红细胞受体花环率C3bRR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R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运动训练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则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红细胞免疫指数均降低,免疫力下降。红细胞免疫指数测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指标灵敏,可为合理安排训练负荷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大运动量训练对红细胞膜自由基代谢状况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及白藜芦醇对其影响.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A)、训练组(B)和训练 白藜芦醇组(C),进行8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采用分光光度法观察8月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和白藜芦醇对红细胞膜SOD、GSH-Px、CAT、MDA、Na ,K -ATPase、Ca2 -ATPase和血浆NO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强度运动后SOD、CAT活性的上升不明显,而MDA、NO含量明显升高,GSH-Px活性明显下降.白藜芦醇在一定程度上对训练中增加的氧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提高训练鼠大强度运动后ATPase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内皮细胞NO的分泌,有利于大运动量训练后红细胞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蕨麻多糖对训练大鼠免疫系统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蕨麻多糖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为运动补剂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建立6周大强度耐力训练模型,测试大鼠力竭即刻及恢复24小时后脾、胸腺SOD,CAT,GSH-px,MDA,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力竭运动使大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运动能力下降,灌服蕨麻多糖组大鼠力竭即刻及恢复24小时后,脾脏、胸腺S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及CD3+,CD4'百分比,CD4+/CD8+均高于其对照组,其中对力竭后恢复的作用效果明显(P<0.05或P<0.01).结论:蕨麻多糖能增加免疫器官抗氧化酶活性,减轻力竭训练引起的免疫器官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各种因素造成的运动性免疫机能低下,对提高运动能力,延缓疲劳的发生,加速运动后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60名青年女排运动员分为A(进行大运动量训练)、B(进行一般身体训练)两组,在运动前后的不同时间进行E花环形成试验,同时作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测定。A组大负荷训练后伴随疲劳的出现,免疫机能下降,24小时后恢复;B组免疫机能未下降或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红细胞免疫的作用机理以及运动与红细胞免疫研究的现况:红细胞膜上有C3b受体(CR1)。它是体内循环IC的主要清除者;运动通过影响内分泌、红细胞膜成分和性质、RBC-RFER和RBC-RFIR浓度等因素影响红细胞免疫粘附作用。红细胞免疫粘附可对不现运动应激产生不同应答,基本规律是:低强度短时间运动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较大运动量后即刻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但恢复较快,大强度长时间运动或力竭运动可造成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并且较长时问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举重     
G884.02 9902444男子举重运动员不同训练负荷后身体机能状态的研究[刊,中,I]/韩春友,庞永和,孙彦芝//少年体育训练.-1999(1).-23-25(XH)举重//负荷//机能//训练//身体形态//男子  相似文献   

18.
运动与红细胞膜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膜特性是红细胞发挥正常功能的基础。运动对红细胞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膜的变形性、抗氧化能力、转运功能及能量代谢等。不同运动形式对红细胞膜的影响也有差异。笔者对此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运动对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的运动负荷的游泳训练对SD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笔者采用Ⅲ型补体大分子片段(C3b)致敏孝母血凝法研究红细胞膜C3b受体活性以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的变化,采用PEG半定量法测定血清免疫复合物(CIC)的变化,结果发现:训练会对大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与运动负荷的变化有关,通过本文的研究,提示中等强度的运动对改善机体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耐力训练对大鼠心肌组织抗氧化防御系统SOD同工酶活性和mRNA表达的变化,运用分光光度法对6周耐力训练及一次性定量负荷运动后大鼠心肌组织主要抗氧化酶活性检测,并用RT-PCR法检测SOD同工酶mRNA表达。结果显示:耐力训练及一次性定量负荷运动大鼠心肌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T-AOC显著升高(P<0.05),Cu Zn-SOD mRNA、Mn-SODmRNA表达增加,SOD活性和Cu Zn-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耐力训练激活了心肌SOD同工酶mRNA表达,进而引起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的提高,增强了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效地起到氧化预适应的作用;耐力训练后再进行一次性定量负荷运动时,机体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减少了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提高机体抗运动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