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陕西师范大学24名非体育专业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跳绳运动对踝关节位置觉的影响,为在各种体育项目中的踝关节训练以及跳绳运动本身的比赛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4名同学按照性别与组别均等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跟随陕西师范大学跳绳俱乐部进行为期16周的跳绳训练,对照组在试验期间不参加任何体育俱乐部。结果:女生实验前后左踝可变误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后实验组踝关节位置觉优于对照组,说明跳绳运动对踝关节位置觉的锻炼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究拖重物跑训练手段对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途中跑阶段的技术特征及下肢环节肌肉力量的影响,深入认识其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和专项力量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对14名男子二级左右水平短跑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6%~10% BM负荷的拖重物跑训练,采用高速摄像分析法、等动肌力测试法分析运动员身体素质;支撑阶段髋、膝、踝关节运动学参数和下肢各环节肌肉力量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1)实验后运动员30m、60m、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等身体素质及专项成绩显著提高;(2)步长、重心水平速度显著性提高,两大腿剪绞平均速度提高、单步时间减少;支撑阶段最小膝、踝角显著降低,角速度提高;(3)髋、膝关节伸/屈肌群PT/BW、AP除膝关节60°/sPT/BW值未见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角速度下PT/BW、AP均呈显著性差异,踝关节跖屈肌群各角速度下PT/BW值显著提高,跖屈肌群60°/s速度下AP提高,背屈肌群AP略降低。结论:适宜负荷的拖重物跑训练可显著改善短跑运动员运动素质、提高运动成绩;有利于提高髋关节剪绞-制动力量,使膝、踝关节处于低位超等长"屈蹬"状态;提高了髋、膝关节屈伸肌群快速主动收缩能力及踝关节跖屈肌群退让性快速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通过对36名二级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双侧膝关节进行等速测试,探析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膝关节向心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运动训练、科学选材及临床康复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Kinitech等速康复肌力测试系统对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测试。结果: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双侧膝关节屈伸峰力矩随测试速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且膝伸肌大于膝屈肌(P〈0.05),峰力矩屈伸比(V/E)随给定测试速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最大功率随测试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一测试速度下屈、伸肌群最大功率无明显差异,左、右侧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600/s伸肌除外);屈伸肌群达峰力矩的角度(APT)表现为伸肌角度明显低于屈肌角度,随速度增加左右两侧膝关节达峰力矩的角度无显著差异: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达峰力矩的时间(TPT)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测试速度下伸肌达峰力矩的时间大于屈肌;右侧膝关节屈肌相对峰力矩(PT/BM)与下肢形态学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膝关节峰力矩变化规律与成年人相一致,但左右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做功能力发展不平衡,屈伸肌群运动达峰力矩角度、达峰力矩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10名跳远专项二级运动员8周系统的振动力量训练研究表明:在刺激频率为30~35 Hz、加速度25~30m/s2条件下,实验组(I组)和对照组(Ⅱ组)髋、膝、踝关节的伸屈肌群最大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I组髋关节伸屈肌、膝、踝关节的屈肌最大功增长幅度比Ⅱ组大,屈肌最大功增长幅度比伸肌大,而且屈肌的最大功要比实验前呈现显著性增长;I组髋关节伸屈肌、膝关节屈肌、踝关节伸肌相对峰力矩的增值幅度比Ⅱ组大,而髋、膝、踝三个关节屈肌相对峰力矩增长幅度相对较小.髋、膝、踝关节肌力增长情况表明:髋关节前4周增长幅度较低,后4周增长幅度较高,呈现出明显的"先低后高"变化特征;而膝、踝关节前4周增长幅度较高,后4周提高幅度降低,呈现出明显的"先高后低"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统力量训练结合Stat.-Coord模式训练对陕西省跆拳道运动员膝、踝关节的力量及踝关节本体感受器感觉特征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跆拳道运动员16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名运动员进行传统的肌肉力量训练,实验组8名运动员除进行传统的肌肉力量训练外,还采用ISDMED2000等速测试系统的Stat.-Coord模式训练进行力量训练。在实验前后分别在60°/s以及240°/s条件下测试2组运动员膝、踝关节的屈/伸肌群的向心/离心峰值力矩、平均功率、做功值以及实验前后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并对训练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种力量训练方法对于受试运动员的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向心力量均有显著地增加,实验组的力量训练模式对于提高其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不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力量训练方法对于提高运动员踝关节跖/背屈的向心/离心力量具有显著效果,对照组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前后实验组踝关节背屈和跖屈的回复角度差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传统的训练方法对陕西省优秀跆拳道队员的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向心力量有显著性的提高,对踝关节跖/背屈的向心力量有所提高,但是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传统力量训练结合Stat.-Coord模式训练对陕西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踝关节的向心/离心力量以及踝关节本体感受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Stat.-Coord模式训练最大区别在于该模式增加了解决膝关节屈伸肌群离心力量训练手段不足、踝关节训练负荷不足以及关节活动范围不足的问题,并通过该模式的训练有效改善了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踝关节跖/背屈肌群的力量,以及踝关节本体感受器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男子青少年中跑运动员进行髋、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发现男子青少年中跑运动员髋、膝关节肌力特点及薄弱肌群。方法:对16名上海优秀男子青少年中跑运动员进行髋、膝关节单侧等速向心60°/s×6和240°/s×6测试记录测试峰力矩、最大功率、屈伸肌峰力矩比值。结果:髋关节屈肌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在两个速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伸肌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两个速度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1),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膝关节屈肌峰力矩及相对峰力矩无差异,而伸肌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在两个速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屈伸肌峰力矩比值无差异。研究对象髋关节屈肌最大功率和相对最大功率在两个速度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1),伸肌最大功率和相对最大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膝关节屈伸肌最大功率和相对最大功率在两个速度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1)。结论:髋关节随测试速度增加最大力矩呈现下降趋势,高速测试时峰力矩屈/伸值下降,髋关节屈肌力量需加强;膝关节伸肌峰力矩随测试速度增加减小,屈肌及峰力矩屈/伸值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动态平衡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干预效果及其预防损伤机制,比较平衡板、平衡气囊、瑞士球训练方法改善下肢本体感觉功能的效果,为预防运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41名受试者分成平衡板平衡气囊训练组(n=13),瑞士球训练组(n=14),对照组(n=14),训练时间共8周,每周3次,每次练习50分钟,8周训练前后测试膝关节主动和被动位置觉.结果:①8周平衡板气囊训练和瑞士球训练后,男女受试者右膝关节位置觉(主动和被动)比训练前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平衡板气囊组与瑞士球组在改善膝关节位置觉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8周动态平衡训练时间较短不足以使膝关节位置觉显著改变,但训练后位置觉平均误差减小,表明平衡板气囊训练和瑞士球训练对改善膝关节位置觉感知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子手球运动员的踝关节等速测试力量特征。方法:运用CON-TREX对受测试运动员的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测试。结果:受试队员两关节伸肌的相对峰力矩值均显著大于屈肌;女手队员的比值范围在32%~40%之间;踝关节伸肌的平均功率值显著大于屈肌;踝关节伸屈肌的总功值随测试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1)女手队员踝关节屈肌最大力量强于伸肌;2)女手队员踝关节屈伸肌力量比例合理;3)女手队员踝关节屈肌的快速力量强于伸肌;4)女手队员踝关节伸屈肌的总工作能力比较弱。  相似文献   

9.
二级运动员膝伸屈肌力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运动员的膝关节力量在运动训练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国内外科研人员对膝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作了大量研究。本文采用国际较先进的等动测力系统对二级运动员的膝关节伸屈肌力矩进行测试研究,发现膝伸肌最大力矩值高于屈肌最大力矩值,两者之间呈密切正相关。随膝运动速度增加,伸、屈肌最大力矩值减小。还发现膝运动速度增大,膝伸与屈肌最大力矩值越来越接近。膝伸、屈肌表现最大力矩的膝弯曲角在同一运动速度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6个月的新型太极拳康复方案干预是否可以改善老年女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下肢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方法:招募46名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太极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验干预。实验前后,通过等速肌力测试仪和动态平衡测试指标,测量所有受试者下肢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结果:6个月前后,太极组下肢肌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动态稳定性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新型太极拳康复干预可促进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动态平衡稳定性,简易有效,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健身走对下肢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长期健身走对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杭州市滨江健身走队老年人29人和湖墅社区无经常性锻炼老年人28人.采用Keylink等速测力系统对两组老年人膝关节伸屈肌群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1)锻炼组下肢伸肌峰力矩、屈肌峰力矩、伸肌平均力矩、屈肌平均力矩以及相对肌力矩都显著大于对照组,无性别差异.2)男性老年人无论锻炼组和对照组下肢肌力均显著大于女性.结论1)健身走锻炼对老年人下肢肌力有促进作用;2)男性老年人下肢肌力显著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人、年轻人在完成最大伸膝动作时的肌力与肌电特征。方法研究选择48位受试者,老年人32位,年轻人16位,共分为6组,包括年轻男女组、常锻炼老年男女组、不常锻炼老年男女组,受试者以角速度60°/s与180°/s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5次最大伸膝测试,同时进行肌电测试,测量股四头肌的相对100%MVC、100%MVC时的相对RMS值等指标。结果不常锻炼老年人相对肌力要显著低于其他组,常锻炼女性老年人的相对100%MVC数值明显高于其他老年人,快速收缩状态下女性老年人大腿优势侧相对肌力更差;在伸膝动作中,各组受试者股外肌、股直肌、股内肌100%MVC时的相对RMS值常锻炼老年人与年轻人更接近。结论运动对老年人相对肌力、肌电信号改善效果非常显著,特别是对女性老年人效果更好。因受试者个人的运动习惯、运动项目不同,各块肌肉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女子手球运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ON-TREX等速测试系统对广东省女子手球运动员的膝和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测试.结果发现:受试队员两关节伸肌的相对峰力矩值均显著大于屈肌;右膝关节屈伸肌比值在60(°)/s测试速度下偏高;踝关节伸屈肌相对峰力矩的比值为39%~48%;大部分受试队员两侧踝关节同名肌峰力矩差值百分比均大于10%.结果说明:[1]女手球队员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伸肌力量均大于屈肌力量.[2]女手球队员右膝关节屈伸肌力量比例不合理;踝关节屈伸肌力量比例合理.[3]大部分队员两侧踝关节同名肌力量不平衡,这同手球的专项特点以及力量训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微循环功能、炎性因子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以54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运动A组(n=18)、运动B组(n=18)和对照组(n=18)。运动A组进行为期12周,4次/周的24式简化太极拳运动;运动B组进行12周太极拳联合渐进抗阻运动(progressive resistance exercise,PRE);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干预。实验前后对3组受试者微血管反应性、经皮氧分压、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及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测试。结果:实验前后,3组受试者微血管反应性、IL-6、TNF-α、IFN-γ、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显著(P<0.05)。其中,实验后运动A组、运动B组微血管反应性、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实验前及对照组(P<0.05),且运动B组显著高于运动A组(P<0.05);...  相似文献   

15.
运用CYBEX NORM等速测力系统,对两名健将级女子速滑运动员左、右腿髋、膝、踝三关节的屈、伸肌群进行了向心运动形式的肌力测试,并根据需要对左、右腿膝关节还进行了等速离心测试,以便找出两人运动学差异的内在动力学原因,为改进技术提供动力学依据。同时描述了速滑运动员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力矩曲线特性,进行深入探讨。测试结果:两名运动员的髋关节肌力发展不平衡;快速运动中,二人膝屈肌的肌力水平较差;二人踝关节伸肌群在适应较快速度收缩能力方面较差。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20,(3):227-231
目的探讨12周FIFA11+练习对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膝、踝关节运动感觉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名高校男子足球运动员随机分成FIFA11+干预组(n=15)和对照组(n=15)。FIFA11+干预组均安排在训练前热身阶段,对照组则以常规热身活动练习;干预周期为12周,每周2次FIFA11+练习,时间预计20min。干预前后收集受试对象左右膝踝关节运动感觉阈值和动态平衡能力的有效数据。结果干预前后,对照组左右膝、踝关节运动感觉阈值和动态平衡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周FIFA11+干预后,干预组的左膝伸和右膝屈运动感觉阈值及Rot.speed、Max Rot.Speed和Grade动态平衡能力指标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左踝外展和右踝外展与对照组相比均产生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12周FIFA11+练习能有效降低足球运动员膝、踝关节运动感觉阈值,以及提高受试对象动态平衡能力,从而使受试对象对运动动作行为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降低足球运动损伤及有效提前预防运动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7.
关于速滑蹬冰中伸膝压踝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民盛  覃晓红  刘波 《体育科学》2002,22(6):124-126,139
通过对蹬冰过程中肢关节角,角速度及关节点的分析,阐述了速滑蹬冰中伸膝压踝技术的特点及重要意义,结果认为,伸膝压踝是蹬冰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正确技术的反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伸膝压踝是蹬冰过程中伴随着膝关节的伸展,踝关节主动背屈的技术动作,伸膝压踝技术的作用效果是:一方面小腿主动前倾,重心前移,致使由蹬伸动作而产生的速度矢量方向更趋于侧前方,另一方面改变了膝关节点的运动轨迹,使之呈现前下方运动,避免由于髋、膝关节伸展而造成的重心上抬问题,提高了蹬冰作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关节滑液中细胞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运动疗法治疗,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膝关节滑液中hs-CRP和MMP-9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滑液中hs-CRP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患者膝关节滑液中hs-CRP和MMP-3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动疗法能够减少KOA患者关节滑液中hs-CRP和MMP-9的产生,抑制炎症因子对关节软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负荷伸膝运动对中老年人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法,以南京市56~72岁社区居民5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周的负荷伸膝运动,测定比较运动前后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变化情况,探讨负荷伸膝运动对中老年人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经12周训练后,运动组中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显著提高,表明负荷伸膝运动可作为中老年人改善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的有效锻炼方法之一在中老年人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扭伤后本体感觉恢复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将膝关节侧副韧带扭伤者21例分为本体感觉强化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本体感觉强化组应用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照组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实验前后膝关节位置觉测定。结果:在再成角测试中,实验前两组位置觉偏差基本一致,伤膝平均偏差(4.32&#176;&#177;2.17&#176;)、健膝(2.70&#176;&#177;1.53&#176;),伤膝大于健膝(P〈0.05):伤膝各角度之间平均偏差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后本体感觉强化组伤膝的平均偏差为(2.52&#176;&#177;1.51&#176;),对照组为(3.01&#176;&#177;1.51&#176;);两组之间平均偏差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本体感觉强化的康复训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损伤组织愈合,位置觉偏差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