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常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用细木条作引火物。这样操作往往由于木条燃烧时的耗氧量等因素不易把握 ,会使铁丝在氧气中难以引燃。如果用酒精引燃铁丝 ,不仅易燃 ,而且操作简便。具体操作是 ,先将一根纱窗细铁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 (见右图 ) ,将“螺旋”的前端用酒精浸润后 ,再将细铁丝上的酒精点燃 ,然后再将此细铁丝伸入到一端绕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氧气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的剧烈燃烧。用酒精作引火物 ,铁丝升温快 ,又因为铁丝上只沾有少量酒精 ,酒精燃烧时耗氧量少。这是本实验容易成功的主要原因。用酒精引燃铁丝…  相似文献   

2.
李惠宁 《宁夏教育》2012,(11):27-27
一、在空气中点燃铁和铝 铁和铝都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能与一些非金属反应,如氧气、氯气等。其中铁和铝在氧气中燃烧是初中化学必做的两个经典实验,铁在氧气中燃烧是火星四射,发出“嚓嚓”的声音,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这两个实验现象能帮助学生理解铁和铝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  相似文献   

3.
白磷燃烧的条件有3个。一是可燃物、二是氧气(或空气)、三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的温度(着火点)。我对第二个条件进行了两步改进。这样一来增强了实验现象的可观性,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增强了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见图1),存在三个问题:①氧气密度比水小——向上,难以与白磷接触,实验成功率低;②自磷在水中游离,与氧气接触的时间很短,燃烧现象短暂;③需氧气量大,现制氧气,费时。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5.
《氧气》一课,关于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教科书上是这样设计实验的:把细铁丝(纱窗拆下的细铁丝),绕成螺旋形在酒精灯上烧红后迅速放入氧气瓶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 在教学中,尽管可以把酒精灯尽量靠近氧气瓶(以不出现意外为原则),但烧红的细铁丝离开火焰后不等伸进氧气瓶就自然降温了,不大容易出现细铁丝在氧气里重新燃烧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教材中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有人将铝箔改为铝粉,在氧气中进行实验,效果虽然好,但存在的问题一是反应过于剧烈,发出的白光对眼睛刺激过强;二是实验操作复杂,不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物质燃烧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实验。为了增强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和学习化学的热情,创新设计了多功能燃烧瓶实验装置。利用多功能燃烧瓶,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可以持续铁丝燃烧现象;进行白磷“水下燃烧”实验,可以简化操作,控制污染;进行硫粉燃烧实验,可以避免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并能对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作对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有关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图2所示。实验操作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图1),观察现象;然后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图2),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9.
按照人教社初三化学课本上的要求去做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点燃铁丝端上的火柴后,应适时将其伸人氧气瓶中,若过早或过迟均影响实验的成功;铁丝燃烧时,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有时还会炸裂瓶底。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简化实验的操作,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0.
铝是性质活泼的金属,常温下即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因生成的氧化物薄膜致密而坚硬,且熔点很高,阻碍了反应的顺利发生,很好地保护了内部金属铝。对初次认识铝的性质的学生来说,会错误地认为铝难与氧气反应。因此,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认识铝的性质的重要基础实验。人教版化学第二册2007版(P71)关于这一性质实验的操作,实验很难成功。新课改教材化学《必修1》中,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实验也不能从现象上很好地说明铝与氧气反应的活动性。若能在教学中补充并成功完成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无疑会对教学产  相似文献   

11.
利用简易器材将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结合起来,既可在课堂上重复实验,也能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从现象上理解反应物浓度对反应现象的影响,设计原理如下。一、实验材料集气瓶、粗铜丝、燃烧匙(坩埚钳)、红砖圆柱体、大橡胶塞;5%过氧化氢溶液、10%过氧化氢溶液、木条、硫粉、木炭、细铁丝、毛玻片、注射器。  相似文献   

12.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活动探究中有这样一个实验: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人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如下图1:  相似文献   

13.
铁和铝都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能与一些非金属反应,如O_2、Cl_2、S等。其中铁和铝在氧气中燃烧是学习相关章节内容时所必做的两个经典实验,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发出嚓嚓的声音,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这两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能帮助学生理解铁和铝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同时,实验现象还能给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然而,在高中学习铁的性质时,教师往往因为觉得要在课堂制取氧气有点麻烦,所以常采取以回忆初中做过的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情境的方式介绍铁与氧气反应;在  相似文献   

14.
利用便携式氧气瓶、铜管等改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使铁丝燃烧时间更持久、成功率更高。利用便携式氧气瓶、12伏大容量锂电池、电热陶瓷片和透明吸嘴饮料袋等改进“硫燃烧”的实验装置,使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加热熔化、燃烧的现象明显且更易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始终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更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一、判断现象是否属烧主要依据是什么?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是判断现象是否属燃烧现象的主要依据: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四者不可缺一。节能萤光灯发光,放热但不属氧化反应不属燃烧现象。二、可燃物都可燃烧吗?可燃物可燃是内因。通常所指燃烧必须有一定外部条件:达到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两者不可缺一。白磷放在煤油中不会燃烧,放在空气中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逐步积累达到着火点才会引起自燃。  相似文献   

16.
生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步骤怎样?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步骤如下:(1)将光亮的细铁丝呈螺旋状绕在一根火柴上;(2)点燃火柴;(3)待火柴临近燃完时缓缓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装有少量水或细沙);(4)观察现象(变化中、变化后)。生细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师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条件是反应物相互接触。实践证明,铁丝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容易。绕成螺旋状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进行。生火柴的作用是什么?师铁丝燃烧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跟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着的火柴起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氨气在纯氧条件下燃烧火焰不稳定且实验成功率不高的状况,进行了实验探究.设计了一套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简易实验装置,让通有氨气和氧气的两导管相接触后点燃,可观察到氨气在氧气中安静燃烧,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较好;此实验可作为氨气性质的课外拓展延伸,利于学生加深对氨气还原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也是一个难点实验。文章通过十个问题的形式对有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涉及到的一些知识与技能问题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改进验证蜡烛燃烧产物与点燃白烟探究实验的途径,提出借助矿泉水瓶和冰袋定性研究蜡烛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采用手持技术定量研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以及利用彩色生日蜡烛点燃蜡烛燃烧引出的白烟等实验改进措施,以期让实验操作更简单、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维。  相似文献   

20.
例1 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