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需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与保障。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强化职业核心技能的训练。职业汉语能力是高职学生的关键职业核心技能。本文在明确其概念和内涵基础上,论述加强其培养的必要性,并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探索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冲击下,制造业迎来国际性的全面转型升级,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无疑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逻辑,"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具备专业养成、综合集成、理实一体、创新驱动的价值取向.为推动高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应性可持续发展,应该从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重构专业知识结构、优化综合育人环境等维度,探索"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新的时代坐标、新的战略制高点,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职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对从事中职教育教师教学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努力方向有指导意义。在《中国制造2025》新形势下,本文从校企合作、大赛驱动、课程改革三个维度探究中职教育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梳理当前中职教育应对智能制造新局势下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实施,我国制造产业将全面改造升级,这必将影响到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供需的状况及人才培养目标。为更好地适应"中国制造2025",针对目前高职制造类专业存在的专业改革发展准备不足、专业建设顶层设计滞后和教学资源储备不够等问题,需要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要素: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新要求;适当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学生就业适应力;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重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现代化教学条件及环境;实施师资培养工程,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商检技术产业向高端、快速变更、智慧型、创新型、服务型转化。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入学状态以及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对此,广东科贸职业技术学院商检技术专业坚持以生为本,注重长远,发展兴趣,关注反馈,在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兴趣、关注学生反馈方面做出改革。为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检验技术人才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助力"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紧密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实践探索多元主体紧密结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制。多元主体紧密结合组建课程开发联合体,共同根据职业能力的新要求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训练项目,制定课程标准,开发特色鲜明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的实训室,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
中职机电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首要目标,技能大赛对机电专业教学改革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不仅对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检验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师资力量,推动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转变。本文主要分析基于教改背景的技能大赛,对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产生的影响,探讨在技能大赛下机电专业教学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创新专业教学体系,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2025》和新工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结合厦门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特色,通过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和创新教育体系,构建协同育人平台,探索适应于新时代新要求的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双创"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创造力构成的基础上,提出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提升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与途径,以期更好地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要求的创新型工匠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时期,高素质实践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是核心。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过程中的困境,提出了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的培养方法,从项目来源、团队组建、能力强化、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阐述该法的具体实施,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承担起技术技能积累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3+4"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传统中高职职业教育的壁垒,将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融合,推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切合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需求。本文以面向中国制造2025人才特征为视角,从人才培养标准、能力素质结构、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导向等方面,分析"3+4"模式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并结合"3+4"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归纳"3+4"模式重构的原则,探析新形势下"3+4"模式改革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4):178-181
从《中国制造2025》赋予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和工程人才培养的理论支撑看,创新思维是其逻辑起点,也是本质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学生"需求思维""互联网+思维""质量思维"和"底线思维"4种思维模式,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走出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为《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高端、复合、创新型"的人才需求服务。  相似文献   

14.
适应“中国制造 2025” 的机械类专业人才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制造强国战略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当前人才培养的国际形势,提出“中国制造 2025”对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基于智能制造、互联网 +、大数据等时代元素剖析传统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内部构变,从人才培养标准重构、能力素质体系架构、跨界创新思维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和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六个视角,探讨策应“中国制造 2025”的地方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举措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王顺 《上海教育》2023,(Z2):189-190
<正>中职学校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的培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未来的全面发展和从事创造性工作的潜质与实践水平,而且关系到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提升的大局。在“技术优先”理念的长期影响下,中职学校的传统教育偏重于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忽视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等,使其主体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缺位。一方面学校没有针对创新素养教育的长期课程体系构建,另一方面已有的创新教育资源无法实现有效的利用与整合,难以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需要,更难以支撑我国提升劳动者整体水平和完善人才素质结构的目标实现,亟需探索一套广泛适合于中职学校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新素养提升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实施,我国传统企业开始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生产模式的改变使一些工作岗位发生变化,尤其是机器人代替人后,使高职生的就业受到很大冲击,文章从智能制造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分析了智能制造的特点以及技术技能人才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结合学校的实践,探索了适合智能制造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作为基于中职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体制,实现了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化培养。本文以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对中职和本科的教学衔接、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明确中职和本科两个阶段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以及如何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实现迈入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离不开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技能人才。为了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实训课程也要随着变化而改革。依据中职本专业的实训课程现状,分析了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此来推动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程的改革进程,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2025"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要求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提升办学层次、扩大高端技能型人才供给规模、构建融通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转型与升级,为我国制造业强国战略作支撑。应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升级,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发展要求;大力实施现代学徒制,弘扬和培育"中国制造2025"所需的工匠精神;以"中国制造2025"为导向,助推职业教育走向开放化;对接"中国制造2025",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经济的发展维持都离不开制造业。目前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积极调整对策来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为我国由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行列,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综合国力指明了方向。实施"中国制造2025",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如何快速有力的对接"中国制造2025",服务中国制造发展,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仍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