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璇 《今传媒》2022,30(1):33-36
融媒体时代的开放共融环境有效促进了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借助数字媒体技术与社交平台,有关节气的内容在不同平台大放异彩。随着关注它的人日益增多,有关节气的宣传内容出现同质化严重、传播内容不均衡等问题。本文从学术严谨性、地域差异性、现代价值和综合传播方法等途径探寻在融媒体时代下,二十四节气的传播方法,为推进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寻找思路。  相似文献   

2.
石健 《新闻战线》2023,(17):95-96
团结报推出的“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报道,以呼应时代、多元视角、精心编写、融媒传播等亮点与特色,策划先行,借力学者名家为报道赋能;主题鲜明,紧扣时代挖掘阐发当下价值;融合传播,团队合作立体呈现,为地方主流媒体发掘名人优势、彰显文化自信、践行文化传播使命提供了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陕西融媒体平台报道“十四运”这一体育盛事为例,总结陕西体育融媒体平台的报道特点,分析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推动陕西体育融媒体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河文化传播是继承弘扬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气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作为官方媒体传播平台,学习强国平台在传播内容上通过资源整合与专题报道,聚焦黄河文化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意义;在传播方式上通过场景叠加与渠道整合,聚焦黄河文化的多媒体传播与融媒体传播;在传播策略上通过滚动式传播和交叉式传播,提升了传播的连续性和长效性;在传播对象上兼顾受众的文化层次和兴趣爱好,实现了全民普及覆盖、聚焦核心受众的传播效果。学习强国平台的黄河文化传播策略是当代媒体传播的典型范例,对整合传媒资源和打造主流传播渠道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绿色传播策略的提出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思维。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在绿色文化建设中扮演着监督、引导、培育等重要的角色,如何将绿色传播策略与传统文化传播有机结合?文章从剖析江西媒体在绿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入手,对媒体的平台建设、从业人员结构、媒体经营运作、媒体功能发挥、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对努力探索和打造绿色传播、弘扬绿色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融媒体传播时代,推动"文化出海"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国内开发者也正将目光从国内拓展至国外,以求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芒果TV海外融媒体平台以芒果TV国际版APP为核心,通过产品国际化、内容国际化,以及合作国际化三大板块业务,进一步纵深拓展芒果内容版图"走出去",助力芒果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其商业、社会价值正在被看重,也在不断被深入挖掘,更为国有媒体"文化出海"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和参考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与基层社会的互动实践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通最后一公里、将党和国家的声音传播到基层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建设的核心价值。县级融媒体建设应跳出媒体融合、媒介治理等框架,回归基层性和地方性。基层传播作为理解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可围绕优化基层情境、生成基层话语、再造基层社会三个方向展开:通过提升民众个体对基层空间的认同感和参与性,挖掘县域文化资源、强化共同体意识,为群体创造沟通、公共协商和对话交流空间的实施策略,推进县级融媒体向动态、开放、情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葛鸿 《出版广角》2019,(20):44-46
融媒体时代,党刊融媒体建设要发挥主流引导价值,顺应时代、适应潮流、完善平台建设,打造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数字化舆论新阵地。《当代贵州》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实现新时期党刊融媒体发展“聚通用”的功能,为党刊融媒发展积累了经验。文章以《当代贵州》融媒体平台建设为例,讨论新时代党刊融媒体平台建设、流程再造、一体化管理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太极文化在智能媒体时代传播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智能媒体时代太极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以及传播路径。研究发现:智能媒体时代太极信息量快速提升,同时出现差异性碰撞;太极文化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同时泛娱乐的传播环境不利于太极文化专业化传播;智能媒体使太极文化传播呈现出诸多新业态。智能媒体时代太极文化传播需要依据互联网思维做出创新,表现在:联合传播行业人才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传播;完善监管下的算法传播路径;创作适应平台特征及独特的融媒体太极美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信息技术、平台的力量以及传播的视频化对我国主流媒体传播体系带来极大的冲击,如何适应和重振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价值,基于融媒体化下重构主流媒体传播体系生态格局成为可能.文章分析了技术、平台和视频化对媒体传播体系的影响,提出主流媒体的应变之道在于融媒体化,并从技术路径、方法路径、策略路径、经营路径等四方面详细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主流媒体传播体系融媒体化之路,为我国传统媒体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意义深远,为后世人们研究中原文化提供了宝贵史料依据,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分析河洛文化人文传播、商业传播、文娱传播的传统路径,探寻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河洛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从而探析河洛文化利用融媒体优势、强化跨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使河洛文化传播更具时代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焦玥 《传媒》2023,(10):57-60
随着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文化传播交流的主阵地,许多外国人加入到网红行列中来,外国留学生从他者角度展示中国文化,为中国文化传播发挥桥梁作用。本文以“老外克里斯”为例,以霍尔的文化理论为视角,分析外国网红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与中国受众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活动,从而为我国提高跨文化传播效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媒体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传播者与受众混为一体,新旧媒体走向了深度融合。新媒体以崭新的姿态倍受公众欢迎,人们渐渐地冷落了传统文化,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存在严重的民族价值取向问题,由于西方文化不断渗入中国。因此,本文通过介绍融媒体对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分析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播的困境,最后研究融媒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潘琳  李珮 《中国出版》2022,(20):41-46
县级融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成为舆论治理、综合服务及信息传播枢纽“下沉”的重要载体。在县级融媒体“下沉”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以媒介生态位理论为指导,基于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等维度构建了县级融媒体“下沉”建设逻辑,提出优化策略:实现以县域用户为中心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打造多元化、极具基层特色传播平台,动员多元主体参与融媒体建设,重视商业逻辑下的业务设计与服务延伸。  相似文献   

15.
李勇 《中国编辑》2023,(10):85-90
在国际传播政策引领下,县级融媒体积极嵌入国际传播体系,通过建立县域本土文化传播中心,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激发本土文化活力、传播优秀本土文化内容。县级融媒体对本土文化的生产与再现、连接与服务,让更广泛、更多样的中国故事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优秀本土文化内容的挖掘、生产与传播已经成为县级融媒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新途径。当然,要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作为基层媒体的县级融媒体还需做到树立全球传播观念、调整媒体功能定位、学习使用新的媒体语言。  相似文献   

16.
融媒体时代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生动、多元、便利、高效的途径。如何在融媒体传播语境下,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融媒态”凝练和传播传统文化,提高城市文化底蕴和品牌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泰安市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讲好泰安传统文化故事的内容、渠道和载体的优化策略,以期对泰安提升城市文化品牌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对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主要面临媒体定位失焦、体制机制屏障、市场对接失源等问题,需要转变思维模式,注重平台治理、因地制宜与价值共生,从以人为本、技术升级和顶层设计三方面转型升级,搭建县级信息枢纽平台,完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构县级融媒体改革体系,不断实现信息传播和社会治理的双重价值,助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李琴  吴飞 《传媒》2019,(5):90-93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政府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与更为多样的渠道。在借助融媒体平台进行政府传播时,政府需要审视现实存在的困境与误区,从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符号、传播控制、传播运行机制等方面寻找对策,方能真正发挥融媒体的效能。本文试图从融媒体时代政府传播的具体实践模式出发,解读当前政府传播存在的困境,并进一步探索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推进政府传播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蔚然 《传媒》2023,(18):75-77
红色动漫是指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体现正能量的主旋律动漫统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媒体时代,红色动漫呈现持续发力之势,众多优秀的主旋律红色动漫通过新媒体平台完成内容的推广。本文结合融媒时代的背景,从红色动漫的传播特征、红色动漫的文化价值以及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借助信息扩散研究方法,对伴随文化内容传播的社交媒体热点这一特殊类型事件中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规律进行探究,为解释民族文化扩散规律、推动民族文化传播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以微博平台“丁真事件”发布文本为数据来源。基于LDA主题模型、民族文化符号识别与情感分析构建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对热点事件中不同主题传播伴随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动态进行情境还原。量化不同类型用户的民族文化传播影响力,探究热点事件中不同主体的民族文化传递接力过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从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构建与传播主体影响力两大层次分析社交媒体情境下民族文化扩散路径规律,可帮助人文学者精准把握文化传播细节及其动态交互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