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工子弟学校班级气氛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打工子弟学校班级气氛的特点,并与城市公立学校和农村公立学校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对于五年级男生,城市公立学校班级气氛总分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和农村公立学校,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对于五年级女生,三类学校班级气氛不存在显著差异;(2)对于六年级学生,城市公立学校班级气氖总分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和农村学校,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3)打工子弟学校的班级气氛总分和内聚力维度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因素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五年级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六年级性别差异不显著;男生六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女生年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流动性、教师对流动儿童的关心程度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小学高年级,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优于打工子弟学校;初一年级,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差于打工子弟学校;俩类学校初二年级师生关系没有显著的校际差异。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可分为疏远平淡型、亲密和谐型和紧密矛盾型三种类型,其分布比例分别为37.0%、38.1%和22.0%。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559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考察了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的幸福感、歧视知觉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小学阶段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幸福感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而在初中阶段两类儿童幸福感无显著差异。(2)相比于打工子弟学校,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有较少的歧视知觉;女生歧视知觉显著低于男生;小学阶段流动儿童歧视知觉显著低于初中阶段。(3)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其幸福感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4)学校类型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幸福感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对幸福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流动性、教师对流动儿童的关心程度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小学高年级,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优于打工子弟学校;初一年级,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差于打工子弟学校;俩类学校初二年级师生关系没有显著的校际差异。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可分为疏远平淡型、亲密和谐型和紧密矛盾型三种类型,其分布比例分别为37.0%、38.1%和22.0%。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市4所打工子弟学校和3所接收流动儿童的公立混合学校的1146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题行为问卷、师生关系问卷、学业行为问卷考察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特点,并比较打工校与公立校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状况的差异.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在外化问题行为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师生关系、学业行为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2)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年级与学校类型的交互作用.(3)聚类分析发现,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分为三种类型:和谐型、一般型、高危型,分别占27.9%、48.1%、24.0%.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类型校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北京 4 15名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和 2 30名公立学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差异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 :1)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中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情绪不平衡、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敏感 ;2 )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与公立学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打工子弟心理健康水平较不理想 ,且不及公立学校初中生 ,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小学高年级儿童认知需求及其与班级气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调查法,以460名五、六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小学高年级儿童认知需求的特点及其与班级气氛的关系.结果发现:1)小学高年级儿童认知需求得分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表现为城市儿童得分高于农村儿童,但性别和年级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2)在控制了学校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后,认知需求与班级气氛的四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班级气氛中的同学支持维度对认知需求得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取来自城市和农村学校的1546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作为被试,对初中生科学态度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影响学生科学态度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各年级学生在"对科学的态度"量表各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年级越高,对科学的态度越积极;性别差异显著,在科学价值维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科学探索及科学学习维度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城乡差异显著,各维度上城市学生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2)教材因素是影响学生对科学态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教师、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本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学习投入对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父母教育投入与自己的学习投入、学业表现上,三类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公立学校本地儿童在父母教育投入上得分最高,而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在自己学习投入和学业表现上得分最高,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各项得分都最低;(2)三类儿童自己的教育期望与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差异,儿童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显著高于儿童对自己的教育期望;(3)教育期望差和父母教育投入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期望差越大,父母教育投入越多,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越好;(4)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在教育期望差、父母教育投入和自己的学业表现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SCL-90对4所职业学校243名学生的调查显示:职业学校学生除躯体化因子外,总分、其余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职业学校男生躯体化、敌对和精神病因子分高于女生;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城市职业学校学生;一年级学生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三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除焦虑和恐怖因子外,均分及其余因子分均高于三年级。由此可知,职业学校学生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男生比女生严重,农村学校学生较城市学校学生严重,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严重。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发现,初中生人格发展的年级主效应和性别主效应显著,交互作用不显著.从年级上看,亲社会性、智能特征在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在认真自控、外倾性、情绪稳定性三个维度上,均是初一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和初三.从性别上看,在人格的五个维度中,亲社会性、认真自控、外倾性三个维度的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而在智能特征和情绪稳定性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探讨上海市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1)大学女生的学校适应性总分显著高于男生;(2)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学校适应性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3)理工科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总分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4)城镇来源的大学生学校适应性总分显著高于农村来源的大学生;(5)上海市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大三>大二>大一>大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关系,采用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410名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呈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除同伴关系外,不同年级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所有因子呈显著差异,六年级显著低于四、五年级;不同年级农村小学生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对学校归属感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中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调查六城市25个班级1082名中学生的友谊质量、班级环境和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关系。发现:(1)女生友谊质量显著好于男生,初二学生的冲突与背叛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学生;(2)重点校高二学生班级环境中师生关系维度的平均分要显著高于初二学生;(3)友谊质量对中学生的积极和消极社会适应有显著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班级差异。班级环境中的竞争气氛可以显著增强友谊质量对积极社会适应的正向预测作用,师生关系可显著增强友谊质量对消极社会适应的负向预测作用。因此,班级环境作为班级水平变量,可以调节友谊质量对中学生社会适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高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选取了高一至高三年级的87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在ASLSS上,女生的得分普遍明显高于男生,男生仅在学业满意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ASCS上,男生在学业能力知觉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则在学业成就价值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高中生在ASLSS与ASCS上,大致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增高,生活得越来越不愉快,对学业的认知与评价也日趋消极;(3)在ASLSS之中,学校、学业、家庭、环境以及自由等层面的满意度均能正向预测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另有学业、学校和家庭三个层面的满意度均能正向预测高中生的学业成绩;(4)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不仅会直接影响其学业成绩,且在生活满意度与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中阶段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发展是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为了解寄宿制学生和非寄宿制学生在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差异,本文采用陈建文编制的青少年社会适应性问卷(SAQ),分别对宁波市区寄宿与非寄宿高中的三个年级学生进行施测,调查研究发现:寄宿学生在社交性、内抑性和人际信任上的得分均低于非寄宿学生;无论是寄宿还是非寄宿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在社会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寄宿制男生在总分上三年有显著提高,而非寄宿男生和女生均没有这种现象;男生在活力和聪慧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社会接纳和人际信任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提高,对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及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应用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349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的学校归属感得分高于男生,特别是在学校归属感总分、同伴关系和学校投入三方面,男女得分差异显著;从年级方面来看,年级升高,学校归属感却随之有下降的趋势;学校归属感总分与心理健康得分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修编的英语课堂焦虑量表和英语自我概念量表,调查了456名三至六年级农村小学生。结果表明,农村小学生的英语课堂焦虑总分及各维度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且有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男生的交际畏惧和负评价恐惧显著高于女生。六年级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显著优于三、四、五年级,后三者间无显著差异。英语自我概念与考试焦虑负相关、与负评价恐惧正相关显著,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可以有效预测农村小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19.
李培 《河池学院学报》2015,(3):108-111,117
整群抽取仫佬族地区426名小学生,团体施测感恩问卷。研究发现:仫佬族地区小学生的感恩分数整体较低;四至六年级学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女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男生;寄宿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非寄宿生;仫佬族、壮族及汉族学生的感恩不存在显著差异;母亲外出打工和未外出打工学生的感恩不存在显著差异;父亲外出打工和未外出打工学生的感恩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仫佬族初中生自我意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罗城仫佬族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状况。方法:采用Piers—Han4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阴CSS)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364名仫佬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仫佬族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的总体水平及所有因子均低于城市常模,且差异极其显著(p〈0.001);女生自我意识在总分、行为、智力与学校、合群、幸福与满足项目上得分均高于男生,但只在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两个项目上得分高于女生,且差异显著;城乡仫佬族初中生自我意识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仫佬族初中生自我意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