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辉 《中国出版》2012,(5):67-69
通常所说的版权,也就是著作权,其主要内容是指作者对特定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是作者及其他版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以及全面支配该作品并享受其利益的财产权。网络版权,从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这个法律术语,一般是指著作权当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作者及其他版权人在互联网中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1]当版权人的  相似文献   

2.
苏贵友 《出版广角》2014,(14):60-62
网络数字化技术使版权扩张趋势愈演愈烈,传统版权制度应对挑战捉襟见肘,个体私权逐渐蚕食公共领域的利益,现代版权制度因背离其设计理念,以致引起"版权消亡"的预测和呼吁。版权扩张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版权扩张达到顶峰的同时,实际上也打破了出版传播的技术垄断,颠覆了以复制权为核心的传统版权制度,亟待重构面向网络时代的后现代著作权保护制度,重新厘清著作权制度的逻辑起点,系统诠释著作权制度的原则框架和概念体系,从社会伦理、原则框架、法律救济三个层面,调节个体私权与公共利益、作者与传播者趋同、实物复制衍变无形接入三个领域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版权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2012年年末,中国国家版权局和国际复制权组织联合会(IFRRO)在杭州举办数字环境下版权集体管理国际研讨会。来自IFRRO和国际作者作曲者协会联合会(CISAC)的高级官员,以及英国、挪威、新加坡、美国等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专家与国内版权专家学者和集体管理组织代表一起,共同就数字环境下国外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做法和经验,及国际关注的版权立法、执法实践等议题进行交流。著作权集体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的数字化革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改造为主要内容,是数字时代下的一种新型文化传播方式。将纸质文化作品进行数字化并在互联网中加以传播,有着传统传播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网络版权纠纷。法院在审理网络版权案件的过程中,先是面临着相关立法滞后、司法先行的难题,后来在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基本制度建立后,又面临着当事人范围扩大、争议焦点多元、公证形式取证等充满著作权与诉讼程序交融特点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杨绪强 《编辑之友》2015,(12):80-83
网络版权授权机制是基于中国网络版权现状,为保护数字作品的网络版权,解决网络版权侵权问题,促进网络版权市场健康发展而建立的明晰网络版权归属的一系列规范的总和.我国网络版权授权机制的特点表现为以版权问题为导向、以"积极建构"为动力、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繁荣版权市场为目标.议价机制、授权方式和版权意识是当前影响网络版权授权机制的重要因素.推动网络版权授权机制构建的路径有完善网络版权授权平台,引导网络版权议价机制健康发展,规范网络版权授权内容和方式,培育版权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版权环境.  相似文献   

6.
华鹰  谭玲 《编辑之友》2015,(12):84-87
在数字出版时代,由于海量作品、海量作者的存在,海量授权问题已制约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原有的著作权授权方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需求,需探索建立更合理的著作权授权机制,以解决数字出版中作品使用者与版权人沟通不畅的鸿沟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有效防止数字出版商、网络商在使用他人作品时存在的版权侵权.  相似文献   

7.
网络出版过程各个环节都可能涉及侵权行为,在素材获取、数字化制作、数字出版物提供等环节都有可能侵害著作人权利。文章提出了应对之策:完善技术控制,引入版权补偿金制度以及完善网络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等。  相似文献   

8.
尖端数字技术、电子网络技术的兴起,对著作权的保护构成了新的威胁,其中网上版权问题最为突出也最为引人注目。作为特殊利益群体的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中对著作权的保护,以及如何平衡著作权人、图书馆、读者三方面的利益是其面对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9.
浅析网络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是著作权制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经过这一时期的演变融合,著作权制度从电子版权时代走向了网络版权时代。著作权法规定合理使用制度,是出于利益平衡的需要,即作者利益与使用者利益、作者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平衡的需要。《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的相关规定在原则上均可以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但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谈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版权问题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不可回避的法律因素。本文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化服务中所涉及到的版权关系,总结出数字图书馆的版权利用三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建立适当的网络传输权、确立公共借阅权、完善著作权的集中管理等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为了探讨数字技术对版权集体管理和版权保护带来的挑战,国家版权局和国际复制权组织联合会(IFRRO)于11月29日至30日在杭州举办"数字环境下版权集体管理国际研讨会"。这是国家版权局和该组织首次合作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由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承办。国家版权局和国际复制权组织联合会首次合作"数字环境下据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负责人介绍,国际复制权组织联  相似文献   

12.
夏颖 《编辑之友》2011,(12):118-120
版权是包括主权利及多种附属权利在内的复合权利,图书版权除传统纸质图书的复制权、发行权外,还包括由这种主权利衍生出的报刊连载权、翻译权、数字出版权、网络传播权、改编权、影视摄制权、书中形象使用权等,这些附属权利是随着传播媒介和出版形式的发  相似文献   

13.
余祥  聂建强 《图书馆》2023,(1):51-57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数字化借阅面临与版权冲突的难题,美国图书馆界创造了受控数字借阅方式,通过模拟纸质书借阅流程来实施远程数字化借阅,这有利于保护图书版权。但受控数字借阅在版权上存在合法性的困境,如果将受控数字借阅引入国内,法律需要进行调适,以促进受控数字借阅在国内图书馆推广。从内部调适来说,有必要将受控数字借阅纳入著作权例外情形;从外部调适来说,有必要引入公共借阅权和版权补偿金制度。  相似文献   

14.
胡亮 《编辑之友》2012,(7):105-107
信息化时代,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日渐扩大,但其中涉及著作权侵权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加强数字音乐版权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提高数字音乐著作权的保护水平,形成数字音乐企业与网络服务商共赢的合作模式,促进数字音乐版权侵权的立法完善,才能使中国数字音乐版权保护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版权修订:对公众利益的最大维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著作权利益平衡的观点出发,介绍了新技术环境下澳大利亚版权修订的背景与过程,对版权修正法中提出的公共传播权、合理使用制度以及图书馆权利例外的规定进行阐述与分析,探讨澳大利亚版权体系对公众使用者利益的维护,力图为我国数字版权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因数字时代传播技术变革所造就的巨大市场空间,使版权产业得以突破原有载体与渠道的束缚而实现飞跃式发展.与市场机遇相伴而来的,则是盗版侵权等违法行为对产业发展的冲击.在日本的音乐音像版权产业发展历程中,为了应对盗版并打击日益严重的网络侵权行为,在长期的业务实践活动中以唱片协会等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为核心,进行管理与协调,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范体系,促进了市场交易秩序的合理有序.对这一体系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版权产业发展与版权保护机制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版权立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形成由法律、法规和规章组成的系统的版权法体系。但是除《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涉及到数字图书馆外,其他法律法规均没有把数字图书馆纳入立法视野。数字图书馆版权立法滞后不利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解决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一方面在于加快数字图书馆版权立法,另一方面在于积极发展著作权集体组织,创新著作权授权模式。  相似文献   

18.
版权问题一直是困扰网络出版发展的难题,网络版权纠纷不但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卷入的人群越来越多,波及的国家也越来越多。1999年王蒙、张抗抗等6名作家以网站提供作品浏览、下载,侵犯著作权为由,向世纪互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提出诉讼并胜诉,网络版权正式进入我国司法实践中。2000年10月,全国2000多家杂志社、期刊编辑部因维普公司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大量使用原告拥有著作权的论文而将其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著作权法学理论,对英国201 0年以来版权制度改革的路径机制、政策框架、行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为破解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版权制度瓶颈,推进我国数字版权改革提供路径、框架、价值与战略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数字时代版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使权利人主体及其相关权利不断增加,版权客体范围也不断扩大.网络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技术措施、权利管理信息等成为了数字时代版权法律赋予版权人的新权利.出于权利限制目的的合理使用制度在法律和技术双重挤压下呈现弱化趋势,空间不断缩小,功能逐渐弱化,以至于无限接近于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