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元济古籍编校出版方法论浅说■王灵善在我国近现代出版史上,张元济可谓声名显赫,特别在我国传统古籍的编校出版方面,可称得上是功勋卓著第一人。张元济(1866~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光绪十八年进士。戊戌变法期间,积极参与康梁变法运动,曾受到光绪...  相似文献   

2.
嘉业堂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楼主刘承干鉴于前人“聚而旋散”的教训而建造此楼,除了在客观上深受明清藏书文化传统的影响外,也是与刘承干文化素养休戚相关的。同时,刘承干雄厚的经济基础又为其藏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3.
这里择利的张元济致罗振玉、王国维札八通,均为首次发表(其中一通在《张元济年谱》中曾搞引),颇富研究价值。王国维与张元济的关系及其对古籍整理、出版的贡献,张谱及多种王国维年谱均语焉不详或失载。就我们所见资料,除张元济外,商务印书馆其他主事者如高梦旦等与王氏亦颇有书札往还,不时求教,王氏井有用商务信笺抄录的与沈曾植唱和诗稿近世。王国维对古籍整理的贡献,在张礼中俯拾皆是:《四部丛刊咄版后,他专函商务提出意见,备受重视;所以当《丛刊》再版前,张元济数度求教,傅补初版之不足。根据王氏和傅增湘等学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吴兴崛起了闻名海内的四大藏书楼,其中张均衡的“六宜阁”、蒋汝藻的“密韵楼”、刘承干的“嘉业堂藏书楼”均在南浔,本文以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为出发点,从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探究了其崛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4月25日,《张元济全集》出版座谈暨第四届张元济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浙江海盐召开。本次活动为期3天,包括张元济纪念馆开馆和思想研讨会两项内容,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国社会科学报社、海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据了解,张元济故居海盐县投资4300多万元,启动了"张元济图书馆新馆扩建"工程和"张元济纪念馆"  相似文献   

6.
张国功 《出版科学》2013,(1):108-112
在搜集整理《张元济日记》《张元济书札》《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和《张元济诗文》之后,1985年,汪家熔写出了《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张元济传》(四川人民出版社,《走向未来丛书》之一,以下简称《建设者》一书)。2012年,年过八旬的汪家熔将其大幅修订更名为《张元济》,被列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作为"中国近现代出版家列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吴兴崛起了闻名海内的四大藏书楼,其中张均衡的“六宜阁”、蒋汝藻的“密韵楼”、刘承干的“嘉业堂藏书楼”等三大藏书楼均在南浔。本文以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为出发点,从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探究了其崛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园 《兰台世界》2012,(4):12-13
张元济先生字筱斋,号菊生.他出生于1867年10月25日,于1959年8月14日去世.张元济原籍浙江海盐,在1892年考上进士,并担任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张元济在戊戌变法时曾经被光绪皇帝破格召见,但在变法失败后被革职.在1898年,张元济入南洋公学(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管理译书院事务兼总校,后来又担任过公学总理.1901年,张元济出资创办商务印书馆.1926年,张元济担任商务印书馆的董事长直到去世.张元济的许多关于近代图书馆的思想都非常有见地,并创建了多家近代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元济,浙江海盐人,字菊生,光绪进士,由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充总署章京。甲午战争之后,他是激烈地议论变法维新的人中的一个。戊戌变法失败后,入上海南洋公学,接任南洋公学总理,不久入商务印书馆主持馆务,成为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出版家,曾校印百构本《二十四史》,影印《四部丛刊》。上海解放后,张元济年纪八十开外,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主要阶段,1959年谢世。这里选辑了一组张元济在谢世前几年内形成的函礼,为了解张的这一时期生活提供参考资料。这组函都是张元济写给上海市委统战部的.收信人管易交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际处处长。…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新发现的《中西日报》1910年关于张元济的多篇报道的判辨,对张元济到达美国的日期,在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萨克拉门托等地的行程,以及其回国的日期做了较为深入和翔实的分析,指出《张元济年谱长编》中对张元济1910年美国行程的记述存在的模糊和不确之处,以供张元济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