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涠洲11-X油田属低渗低产能储层。平面上非均质性强,储层砂体展布规律复杂,制约着油田的实施挖潜工作。围绕涠洲11-X油田流沙港组一段砂体边界认识不清及平面上非均质性强等核心问题,开展基于地震沉积学的储层精细描述研究,通过优选合理的属性分析技术,结合地震相特征,划分沉积微相类型以及明确储层砂体展布特征,最后应用地层切片技术,确定研究区沉积演化规律,精细描述储层砂体,有效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G393区块储层存在非均质性强、低孔低渗等特征,综合地震、测井、地质、油藏等学科对该地区储层进行了精细地质建模。在构造模型的基础之上,结合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建立了各小层的沉积微相模型;并利用相控建模技术,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各小层的储层物性模型,描绘出储层内部各种非均质隔档,确定了影响开发效果的各种地质因素,指出了有效的调整挖潜位置,为井位优化部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储层流动单元分类为基础建立分段储层品质指数分类方法,将储层非均质性从对渗透率非均质表征延伸到了岩石与流体相互作用关系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4种岩石类型基本覆盖了胡12断块的高、中、低渗储层,各类储层的毛管压力和相渗关系反映了该类型特殊岩心资料的一般特征,即中高渗岩心的毛管压力的阈压和束缚水饱和度相对较小,而低渗岩心则较大。同时各类相渗曲线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低渗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与残余油饱和度较高,渗流进入两相区后,油相相渗透率降低较快。基于分段储层品质指数的岩石分类方法对于油藏动态研究中充分表征特殊岩心分析资料的非均质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工区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物性较差,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目前对储层沉积微相类型不确定.为了更有效的开发该区块,从区域地质资料出发,利用岩心颜色、沉积遗迹构造、岩心粒度特征及古生物标志等岩心相标志,结合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对正270区长6地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正270井区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的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并且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同时探讨了研究区沉积相和油气成藏的关系,为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目的层提供了地质线索.  相似文献   

5.
胡12断块特殊岩心分析资料类属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储层流动单元分类为基础建立分段储层品质指数分类方法,将储层非均质性从对渗透率非均质表征延伸到了岩石与流体相互作用关系的袁征。研究结果表明,4神岩石类型基本覆盖了胡12断块的高、中、低渗储层,各类储层的毛管压力和相渗关系反映了该类型特殊岩心资料的一般特征,即中高渗岩心的毛管压力的闽压和束缚水饱和度相对枝小。而低渗岩心则较大。同时各类相渗曲线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低渗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与残余油饱和度较高,渗流进入两相区后,油相相渗透率降低较快。基于分段储层品质指数的岩石分类方法对于油藏动态研究中充分表征特殊岩心分析资料的非均质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州401区块位于肇州鼻状构造的东翼,芳169区块位于州401区块西南部,该区块储层整体发育较差,但区内断层十分发育.对其开发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应用油藏精细描述结果分析储层物性、砂体分布特征、构造特征、储层非均质特性及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7.
牛圈湖油田裂缝发育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圈湖油田为低孔低渗的储层,裂缝的发育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根据岩心分析和测井成像观测,对裂缝特征和平面分布规律进行描述,并对裂缝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牛圈湖油田二叠系储层裂缝特征以网状裂缝为主,显裂缝少见;裂缝发育与构造和成岩作用以及岩性、岩层厚度、岩层非均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针对胡状集油田由于层间非均质性严重造成小层水驱动用不均、水驱采收率低的突出矛盾,项目围绕重组细分开发层系开展了一系列的攻关技术研究,提出了多项技术创新,确定了层系内渗透率级差小于6倍、小层启动压差小于6MPa为核心的重组细分技术界限,形成了一套严重非均质油藏重组细分的开发技术序列。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定边地区富县组沉积相及该储层的基本特征以及非均质型,认为定边地区储层主要受沉积相控制;富县组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以及粒间溶孔,这两种类型的孔隙为富县组砂岩主要储集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储层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文9区低渗储层孔喉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结合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方法,对研究区低渗储层的孔喉差异进行系统分析;通过kendall相关性检验方法确定对储层品质有决定意义的孔喉特征参数,并利用快速聚类方法确定各参数的分类界限。研究表明,平均孔喉半径、排驱压力、最大孔隙半径和孔隙中值半径与储层品质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可动流体优势贡献比可表征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配置关系;低渗储层根据参数聚类界限可划分为4种主要类型,可较好地指导后续开发决策。  相似文献   

11.
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压汞等技术方法,分析盐家油田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划分储层类型。结果表明,盐家油田沙四上亚段砂砾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有效储层以砾状砂岩和含砾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粒间溶孔、次生粒内溶孔;储层属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孔隙结构以中——小孔隙、细——微喉道为主,喉道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化对薄互层层间干扰规律的认识,明晰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用恒速法对人造三维胶结物理模型进行水驱油试验,研究了层间严重非均质条件下各类储层的水驱条件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合注的情况下,高渗模型在进水量、速度、动用程度都明显大于低渗模型,渗透率级差较小的两个高渗模型相互干扰,且受重力影响注入水沿底部推进明显,关闭高渗模型可有效改善低渗模型的水驱效果,因此应尽量控制渗透率级差,合理组合层系和控制压差以提高采油效果。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实用性强,更符合油田实际,所得规律认识对于相似油田的实际矿场生产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利油田纯化镇滩坝砂岩储层岩性复杂、厚度薄、层内非均质性强,高、低电阻率油层并存,油、水层识别难度大,复杂的地质条件给测井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着测井解释及试油的成功率。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及测井资料,对储层“四性暠关系及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原因进行分析,建立6种不同类型油层的测井识别模式,为该区滩坝岩油层评价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通过试油验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高压压汞资料为基础,应用分形理论对吴起薛岔区块长6储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符合分形理论.空间存在单一分形和分段分形现象,其中分段分形中大孔隙的分形维数大于小孔隙的分形维数,属右旋分形;分形维数与分选系数呈正相关,分形维数越大,孔隙分布的非均质性越强;单一分形样品高渗透率贡献值对...  相似文献   

15.
针对研究区碎屑岩储层横纵向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发育模式不清等问题,通过开展对区内45口井录井资料统计及15口井观察取样,进行100余块薄片的镜下观察及36块物性样品统计分析,明确研究区碎屑岩的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阶段,并总结碎屑岩储层主控因素和成储模式;明确有利储层的形成直接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与溶蚀作用控制,而这些成岩作用又与沉积相、埋藏过程、流体酸碱度及活动有关。最终结合埋藏史、岩石矿物组分及成岩作用建立起碎屑岩储层的两种成储模式,为下步有利储层的综合预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非均质气藏开发难度大,边底水的侵入更增加了气藏开发的复杂程度,因此为了能够深入认清非均质边、底水气藏的水侵规律与开发效果,设计了水侵规律物理模拟装置,开展了不同渗透率级差及不同布井方式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无、边底水时,同一气藏不同区域渗透率级差越大,采出程度越高;存在边底水时,气藏采出程度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低渗区域渗透率为0. 01 m D时,同时在高渗区储层与低渗区储层布井,气藏整体采出程度最高,当低渗区域渗透率为0. 1 m D时,仅在低渗区储层布井,能够获得最大的无水采出程度。实验结果对非均质气藏的高效开发具有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致密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及砂体分布的不规则性导致优质储层钻遇率低,常钻遇大套泥层和干层。为了研究在气测值较高的泥岩层段进行压裂施工的可行性,选择处于相邻两条河道的三口水平井进行对比,其中一口井钻遇大段泥岩层。结合产量参数、微地震裂缝形态、示踪剂监测结果对泥岩层段最长的JQ1-8-H1井进行压裂必要性分析。通过对比,试气产量与河道宽度、砂体厚度呈正相关关系。微地震裂缝形态显示对于泥岩层厚度小于5 m的层段,裂缝纵向延伸较砂岩段小,但可以沟通远处有效产气层。示踪剂产出剖面结果显示,泥岩层段的产水率和产气率较高,取得较好的穿层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隔夹层对稠油蒸汽热采的影响.利用岩心、动态生产等资料进行研究。热采注入的蒸汽密度小,导致水淹层早期蒸汽超覆,储层上部先水淹,下部后水淹的特点。详细描述泥质、钙质、物性三类隔夹层的分布特征,结合稠油热采水淹层规律的认识。提出不同类型隔夹层的作用。分布稳定的隔夹层将厚储层分割为几个相对独立的流动单元.有效减小上下部水淹差异,提高采收率。隔夹层局部缺失部位是边底水锥进的主要通道。随机分布或细小隔夹层则增加了储层非均质性.不利于开发。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砂层组及小层砂体的平面作图,研究了林樊家区主要的微构造类型与特征,顶底微构造组合模式,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其储层主要的成因类型为河流——三角洲体系的河道砂体、河口坝沙体,其次为滨浅湖滩坝砂体和河道间砂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砂层组及小层砂体的平面作图,研究了林樊家区主要的微构造类型与特征,顶底微构造组合模式,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其储层主要的成因类型为河流——三角洲体系的河道砂体、河口坝沙体,其次为滨浅湖滩坝砂体和河道间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