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本质规定性是科学化,科学与人文之争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的文化主线.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存在三种典型的文化心态:偏激、折中与功利心态.科学与人文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斗争轨迹为:课程由经史大一统到西方近代科技为主;力量对比由落后到先进;科学教育由弱到强,由传统到近代;斗争图式由分立到并立到融合.  相似文献   

2.
追溯中国“近代性”的发生与“近代化”之艰难历程,具有反刍历史和启迪现实的双重意义。史学新著《魏源与西学东渐》,将魏源思想纳入中西方发展对比的历史坐标,诠释了中国以“西学东渐”为路径走上“近代化”、“现代化”道路的必然;同时,基于中、西双向维度上对魏源思想的透彻理解,该著以日本“近代化”历程为参照,主张超越“体用之争”.促进民族传统与外来先进文化的双向结合、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也是中国一步步迈向近代化的过程。而各大思想流派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各大思想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来阐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新梳理了中国近代外交发展的历程,阐释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趋向,同时探讨在近代中国外交转型过程中国民意识的觉醒及在此基础上民众对国事的积极参与。在动态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实际就是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历程。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民族独立、政治民主、经济近代化和思想启蒙等内容。中国的近代化方式是中国历史选择的结果。近代志士仁人不断地以农民战争、变法维新以及民主革命等手段来救亡图存;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规模或大或小的启蒙宣传和启蒙运动,以求得全面的近代化。可以说,救亡和启蒙相辅相成且互相促进,成为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日趋活跃,但有些学者却以一种非历史的、片面比附西方近代化的方式来…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起点,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萌发是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启蒙,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近代化方案,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  相似文献   

8.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后,在七八十年的时间里,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求真理,尽管西方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但它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使中国步入了近代化的历程,使中国的发展方向符合时代潮流,使古老的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因此对“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进行梳理和整合,对于近代史复习及准备高考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近世中国沉沦的历程,也是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的过程,而能否正确处理推动近代化进程最有力的两根杠杆——官与商的关系,则直接关系到近代化的成败。周学熙创办的启新洋灰公司在这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法律近代化离不开法律名词的近代化。中国法律新名词源于西方,而取法于东邻日本。先进的中国人在取法日本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其中以黄遵宪的《日本国志》行文最早,影响最大。《日本国志》内存有大量近代西方法律新名词,近代中国人通过学习它,迅速地掌握了西方近代法律术语,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日本国志》实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一块巨石,黄遵宪实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曲折,不断实现着对社会现实的适应与超越。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启示我们:注重社会功效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发展与社会生产密切结合的现代教育正是中国的发展与强盛乃至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怎样发现民众的力量,并建立一个代表民众利益的现代化国家,是摆在每个阶级、政党、集团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历史证明,中国民众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所要回答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此,邓小平提出富强、民主、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科技和教育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是其赖以生存,发展和延续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在传统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方可建立新的文化大厦和新的人文精神,本文拟就我国现化代进程中从传统人格到现代人格的建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就是追赶现代化的过程,而法制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有力的驱动器。现代性作为现代化的评价标准使得如何获得现代性是我们永恒探索的目标。在这种现代性语境之下,我们如何对待法律移植,法律移植对现代性的获得有什么意义呢?本文即以此为视角,在解析现代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对现代性获得的不同意义,并在三个方面就移植的法律如何本土化问题作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现代性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立人”是鲁迅在本世纪初提出的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终极思路。在世纪末的时空视点上 ,回顾思索鲁迅“立人”思路在中国近代诸救亡方案中的超越性、“立人”与“立国”的内在逻辑、“立人”作为中国现代化终极方案的文化人类学价值、“立人”与国民性批判的内在关系等问题 ,对于仍在苦苦谋求现代生存的当代国人 ,应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  相似文献   

17.
孙凤才 《承德师专学报》2002,22(1):81-82,93
文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的内涵之一,那么,抓住契机,建设文化大国,应当成为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文化大国过程中,既要注意借鉴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亦要重视和发展民族、民俗文化。不能再走“建设性破坏”之路。  相似文献   

18.
教育现代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它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学习世界先进技术,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纵观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百年历程,本文将其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对传统教育的超越阶段、建国前30年教育现代化多元探索阶段和建国后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探索阶段进行探论,并对当代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谈了笔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社会现代化的内动力和先决条件,而个人现代性是个人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表征出来的特征属性,是人的现代化的结晶。个人现代性的主要表征概括为:主体意识,开放意识,参与意识,法治、协商意识,自由、竞争意识以及鲜明的个人效能感。个人现代性相对于现代公民意识教育而言应该具有时间先在性,然而个人现代性相对现代公民意识教育而言又不具备逻辑先在性,每个人不是生来就具有现代性,其需要教育的唤醒和启蒙。个人现代性与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应该共同走向一条互动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制度供给,在当前乃至今后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将是举足轻重的。本文通过对美国和日本农业合作社的性质和特点的介绍,对比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找出其中的不足。汲取美日合作社发展的成功经验,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