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进入到"微时代",而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微课程的出现更好的填补了空白,促进教育更好的发展。我园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紧跟微课程教学教育理念,开始尝试班本微课程开发以及微课程的游戏模式设计。现以中班微课程"走近蓝印花布"为例,谈谈班本微课的构建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影响生活教育,新课改的推行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要求,为了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创新的教学理念来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有了现实意义和迫切性。其中异军突起的"微课程"理念在提出到实践验证的过程中体现出极强的教学效果,其以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围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结合电子信息产品实现了在线教学和移动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结合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的微课程开发与应用试验来论述中学数学微课程开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与微学习的迅猛发展,微课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的微课学习资源主要以教学视频及课后练习题为主,无法提供在线测试和学习反馈,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开发具有学习测试、学习反馈、模拟训练功能的交互式微课,优化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迫在眉睫.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软件工程法和实验研究法,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在教学中的特征与不足,结合以往微课教学的实践成果,创新地使用Articulate Storyline 2开发工具设计和开发可跨平台使用的交互式微课,发布在搭建好的MOODLE学习平台上,并通过主题式教学实验验证其在教学中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交互式微课的设计开发流程和应用模式,以期为交互式微课程的教学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是一门要求实践技能高的课程,高职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教学设计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学习质量关系到学生实践技能提升,教学设计必须科学,实用,符合教学规律,能对学生学习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从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素、"Android应用编程"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高职移动应用开发类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三方面进行阐述高职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希望能为研究信息化教学设计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源自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其中教学情境的设计则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本文概述了教学情境的概念,并结合《JSP程序设计》课程案例重点阐述了教学情境的设计原则,以及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课程游戏化"开展如火如荼的今天,"课程"俨然已成为幼儿园的一张名片,给每一所幼儿园都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园地处农村,物资丰富,利用蛋资源,开发"蛋趣"微课程,旨在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同时提高教师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5,(14)
微信的出现与发展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在分析微信优势及应用于中职教育可行性的前提下,设计并应用了"计算机专业微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模块,这一平台的应用为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24)
微课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别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让教学特色资源库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是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文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修为例,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职业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进行相应分析,并且重点介绍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微课的制作过程,并就职业院校微课程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朱艳  曹元军 《科技风》2015,(5):222-223
随着信息技术的腾飞发展,微课一词进入了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本文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原理》课程为例,深入探究该课程的现状以及进行微课设计的意义,并以"船体几种破舱浸水情况"知识点进行微课设计,最后通过实践验证了该微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微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学习、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在我国已得到广泛使用。文章针对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及高职学生实际学情,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微课程的设计开发,探讨微课程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11年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概念以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其特有的特点在教育领域迅速传播开来。研究微课,可以提升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推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微课虽微,但并不孤立。所以,设计微课一定要系统化、体系化。不同学科的微课设计应该根据自身课程的特点进行设计,选择适合的微课类型。比如,软件应用类课程可采用录屏式微课,现场实际操作类课程可用拍摄型微课等。本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以Camtasia 2018为制作软件,介绍微课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2.
杨昊  邓昕 《科教文汇》2014,(35):67-68
本文从微课程的概念入手,依据微时代的教与学新方式,提出了依据联通主义的大学英语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策略,并详细阐述了微课程设计原则与制作步骤,为国内研究者开发相关微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微课程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方法和效果.针对教学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丰富教学资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师生角色的转变.微课程在课堂中的主要教学模式主要有翻转课堂模式、课外辅导模式和课堂镶嵌模式三种.微课程在课堂教学应用的有效性评价包括有效应用、有效目标、有效手段等.微课程有效辅助课堂教学的对策与建议有加强培训推动微课程课堂教学应用实践、加强合作促进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技术平台的建设、改进创新微课程辅助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加强教学创新,以保证微课程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地方应用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办学定位为根本,提出了"课内专业案例学习、课外应用开发入手、实验综合项目验证、课程层次教学提升"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思路,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了突出的专业程序开发与设计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微课具有形式上"微",内容上"精",独立性强,可模块化;使用过程中进度可调;传播技术上大众化,容易推广等特点,能够突破传统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活动中时空的局限,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不够,差异化教学不足等问题;克服课堂管理难以掌控等缺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大众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使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方便高效。本文探索微课引入中职Protel Dxp电路板的设计课程教学的意义、可能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蒋玉秀 《大众科技》2010,(6):177-178
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与项目课程开发的思想有机结合,进行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形成了"工学结合、能力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的开展全面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从事与汽车保险相关工作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习情境设计是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具体实施方案。阐述了学习情境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详细介绍了"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课程5个学习情境的设计理念和实例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针对线性代数课程,本文探索其开发微课程的必要性、教学设计模式及教学组织模式,以期增强对微课程的系统认识,为线性代数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现代人们生活的方式发生了许多的改变,其中微课程让教学模式发生的改变较为突出,微课程的加入让教学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也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升,教师如果想要微课程上的教学得到更好的效果,应从各个方面将教学上的设计与规划进行完善。通过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从中得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本文以"DSP技术及应用"实践课程建设为例,讨论卓越课程实践课程的建设。本文从课程实验内容选取、实验顺序安排、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方式,并与课外实践体系相结合方面给出卓越实践课程建设建议。通过近两届学生的实践,反映良好,应用开发能力较前几届学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