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田庆锋  杨清  刘辉 《科研管理》2006,41(1):119-129
本文以控制理论、资源交换理论以及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非正式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探讨了知识转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组织学习能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74家IJVs的有效问卷。通过逐步层次回归法、验证性因素分析和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等方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研究表明,非正式控制对隐性知识转移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隐性知识转移在非正式控制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组织学习能力在非正式控制与隐性知识转移以及隐性知识转移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娟茹  罗岭 《科研管理》2015,36(6):37-45
基于复杂产品研发的视角,运用知识管理和复杂产品系统理论,探讨关键干系人知识共享行为的两个构面、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与复杂产品研发绩效的关系,构建理论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显性知识共享行为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不仅对产品绩效和学习绩效有直接作用,还通过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间接影响产品绩效和学习绩效;同时,显性知识共享行为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创新和研发绩效的影响有所差异,显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创新速度和学习绩效的影响较大,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创新质量和产品绩效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东道国母公司对IJV所采取的文化控制、IJV从外国母公司的知识获取以及IJV学习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中国华南地区96家合资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东道国母公司采取的文化控制对IJV隐性知识获取以及IJV的学习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IJV隐性知识获取的程度与显性知识获取的程度有正相关关系;IJV隐性知识获取对IJV学习绩效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IJV隐性知识获取在文化控制对IJV显性知识获取和IJV学习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隐性知识管理文献综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王连娟 《情报科学》2006,24(4):636-640
显性知识仅代表知识整体的冰山一顶,而隐性知识则占据冰山大部。研究隐性知识对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知识分类研究中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阐释、隐性知识的学习和创新、隐性知识的传播和转移、项目团队中的隐性知识等几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新创企业的先天学习是指将创业者的先天知识进行知识转移与知识转化的过程,不仅决定新创企业创新搜索成本,同时影响新创企业的创新绩效。基于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视角,构建了知识默会性-先天学习-新创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142家高科技新创企业的问卷调查,验证了理论假设。研究发现:新创企业先天学习对新创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组织知识默会性对新创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但组织知识默会性与先天学习存在替代效应。对研究结论和意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隐性知识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本文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发现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中明显存在着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的倾向。这与隐性知识在知识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极不相称。本研究通过对知识的分类和对现有隐性知识概念的梳理,对隐性知识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界定,并认为隐性知识管理的内容和任务主要包括隐性知识的识别、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以及隐性知识的保有和创新这三个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开放式创新是企业获取外部隐性知识和扩大社会资本的重要渠道,对企业提高自身的突破性创新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实施突破性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对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开放式创新对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和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显著正向影响没有得到证实,但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和认知性隐性知识获取显著正相关;(3)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和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在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之间均有正向调节作用,且前者的调节作用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论文把团队知识异质性分为团队显性知识异质性、团队伪隐性知识异质性、团队真隐性知识异质性,研究了其通过团队互动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团队显性知识异质性通过团队互动最终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并不显著;团队伪隐性知识的异质性对于团队沟通、团队知识共享、工作冲突、团队协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最终促进了团队创新绩效;团队真隐性知识异质性阻碍了知识共享,引发了团队人际冲突,这些都阻碍了团队创新。调节变量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团队信任能够显著调节团队沟通、知识共享、人际冲突、工作冲突、团队协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9.
隐性知识管理及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KM(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尤其是KM中的隐性知识的管理对企业提高创新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隐性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首先阐明KM必须同时兼顾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接着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内隐性知识的转化历程及隐性知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提出了企业进行隐性知识管理的框架,并基于该框架模型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激烈的竞争环境推动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突破组织边界,通过获取丰富的外部知识来弥补自身不足以促进企业成长,但学界对创新开放度、企业成长与知识获取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不足,为此,以国内31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开放广度与深度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不同类型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也有所不同。其中,创新开放广度对企业成长没有显著影响,而创新开放深度对企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创新开放广度对显性知识获取没有显著影响、对隐性知识获取具有正向影响,而创新开放深度对显性知识获取与隐性知识获取均有正向影响;显性知识获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隐性知识获取在创新开放广度与企业成长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创新开放深度对企业成长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从而得到如下启示:企业要重视开放式创新战略,合理高效利用开放式创新网络;不断提高创新开放深度,有效控制创新开放广度;重视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1.
学者已经对代工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升级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探讨,但目前缺乏价值链嵌入程度的研究。区分经济性嵌入和社会性嵌入两个概念,提出6个有待于检验的命题:经济性嵌入程度与显性知识转移绩效呈正相关;经济性嵌入程度与隐性知识转移绩效呈倒U型关系;社会性嵌入程度与显性知识转移绩效呈倒U型关系;社会性嵌入程度与隐性知识转移绩效呈正相关;显性知识对于加强代工企业代工能力有正向作用;隐性知识对于促进代工企业的升级有正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特性的知识分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  宣国良 《情报科学》2005,23(11):1625-1629
企业知识管理要求将诸多的个人知识有机地融合为企业知识,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 使知识分享规范化,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研究 分析,提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分享机制,并阐述了知识分享的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ase studies in innovation research at the level of the firm require an explicit model of how people think and act in organisations. The ‘socio-cognitive’ approach which is outlined here combines Weick's social psychological ideas with Teece's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firm by its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base. It is argued that a cognitive approach accommodates the tacit nature of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well, and that artefacts can be considered as cognitive resources. A distinction is made between the social control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the firm) and of user technology (typically the market). This distinction is used as the basis for conceptualis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creation by individuals within the firm of ‘cognitive ensembles’ composed of cognitive elements drawn from both the technological base of the firm and market conceptions.This focus on the process by which innovation is generated within the firm leads to a brief discussion of previous work on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the relevance of the socio-cognitive approach to macro-level studie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相似文献   

14.
郑智  李加胜 《科技广场》2012,(7):188-191
知识转移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本质和关键因素,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转移方式决定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不同模式。本文按照知识转移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显性知识主导下的技术转让与协作服务模式、显隐知识共同协作下的共建实体模式、隐性知识主导下的联盟一体化集成模式,并对每种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人情化的非正式网络学习会渗透到集群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在解决集群企业技术、资金、设备、原料及销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1 184家集群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非正式网络学习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程度,并提出集群企业要建立起学习网络,在网络学习中传播、创造和获得知识,在模仿、尝试、改进与使用中取得创新.  相似文献   

16.
龙飞  戴昌钧 《科学学研究》2008,26(5):1080-1089
 本文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视角,构建了一套用于测评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对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开发作用的量表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这组测评体系共包括21个指标,构成了组织隐性知识共享水平、组织内在价值意义共享水平、组织成员认知学习能力、组织成员知识吸收能力、组织成员知识转化能力和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开发水平等6个纬度。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的测评信度和效度,基于该量表所测评的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对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开发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今后进一步探明组织知识创新行为的内在运作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工具,也为当前各级组织加强自身内在隐性知识资源的开发指明了一个具体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知识管理理论在20世纪末产生于美国,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21世纪随着网络的发展,知识管理的研究进入到各个组织之中。图书馆作为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对知识进行有序的分类与管理犹为重要,图书馆分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两种,文章分析了两种知识的概念、特征及内容,阐述了在知识管理的基础上,图书馆如何更好的进行创新服务,使知识服务有效的应用实践工作中,使图书馆资源最大限度的为用户所利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双元领导是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兴热点研究命题,其在科研团队背景下的适用性和作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构建了“一松一紧”双元领导不同强度的组合构型,即“高-高”、“低-低”,“高-低”和“低-高”,并探讨其与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松式领导和紧式领导强度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激发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在二者一致性程度较高时,“高-高”组合对于隐性知识共享的正向作用要比“低-低”组合更强;第二,隐性知识共享在“一松一紧”双元领导组合构型和团队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第三,团队规模调节“一松一紧”双元领导组合构型和团队隐性知识共享间的关系,高团队规模强化了双元领导组合构型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取OLED产业2007—2016年专利数据,构建40家组织的显、隐性知识转移网络,采用QAP分析法探究地理、技术和社会邻近性对组织间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的影响。3种邻近性对其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且多维邻近性间存在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技术、社会邻近性均正向影响组织间显、隐性知识转移;地理邻近性对组织间显、隐性知识转移无显著影响,但能正向调节技术、社会邻近性对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运用网络能力高效获取外部社会网络中的组织隐性知识,对提升KIBS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及对浙江省内213家KIBS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网络规划、配置、运作和占位能力对组织文化型和根植型隐性知识获取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两类组织隐性知识获取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隐性知识获取对网络运作、配置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对网络规划、占位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