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一词在生物学领域特指生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的坏决定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否和谐,而“文化生态”是指教师、学生之间在精神、心理、情感、价值以及行为等方面的互动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文化生态”的核心,是良好教育的内在因素。布贝尔指出: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所以,“文化生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的效果。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笔者多年来就怎样处理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文化生…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建立. 一、真诚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热爱学生的真诚,以"爱"感人,以"爱"化人.当教师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时,才会有共同构筑的"凝聚力"教育工程,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振和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和互补.爱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支柱、精神、灵魂.  相似文献   

3.
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育活动的基础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21世纪的教育应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我们历史课堂教学则必不可少。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论以人为本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本质是强调"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正确认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职工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当前需要从师生关系、育人环境、人文精神教育、民主平等的管理氛围等角度,"以人为本"地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 建立平等和谐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马丁·布伯的"我-你哲学观"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从其核心思想入手,指出和谐师生关系的本质就是布伯倡导的"我-你"关系,并非传统教学中的"我-它"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它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一、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内涵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交互活动而产生的平等的、民主的关系,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发展、变化着,它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关系极大。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与主体的互动过程,就不应该仅是单一的教和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互动状态,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理解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我的看法是: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上教师把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2.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体现为课堂上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  相似文献   

7.
周田云 《考试周刊》2012,(16):174-174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给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更可以让老师在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育教学,利于师生两方面的发展。可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刻领悟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马力 《教书育人》2013,(6):44-45
生态(ecology)本是一个科学概念,它强调在一个完整的体系内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构成生态的基本要素就是生物和环境,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生物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另一方面,环境是生物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不能脱离生物而存在。近年来,教育者和研究者们将"生态"概念引入学校教育,认为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课堂。但课堂生态不同于自然生态,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各个要素都不是始终不变的,而在不断变动,比如:课堂时间的分配、师生关系、课程的  相似文献   

9.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要对学生满怀期待。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而生动,要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生家庭文化:影响师生关系的"远位变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家庭文化作为对师生关系影响不明显的"远位变量"常被忽视.学生家庭文化的影响具有率先性和持久性,主要通过学生家庭的教育文化和关系文化两个方面对师生关系发挥潜在的作用.针对学生家庭文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文化,真正平等地对待来自不同家庭文化的学生,加强学校教育功能,调节学生家庭文化在师生关系构建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其中蕴含着教育需要回归"生态"的要求,"生态"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体现在我们教学的课堂上,就是指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是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健康、和谐、生态般的成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反映了教育学的内在规律,对于当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实现教育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关键在于调整并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启迪学生和激励学生,力求建立和谐、协调而又独特的师生关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任国亮 《甘肃教育》2014,(15):33-33
正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如何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推动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一、用关爱之心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场域中构成"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但是在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师生关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推进课堂教学实效性存在一定的影响.而我国儒家教育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师生关系应有的内涵规定,转化儒家关于师生地位、交往、认同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思维,对化解现代社会师生关系危机、构建"师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和谐教育呼唤 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就没有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交往状态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虽然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的双边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经营,但主导方面在教师。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  相似文献   

16.
邵春雷 《文教资料》2008,(23):132-133
"和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默契和理解,是一种在心灵的原野上为追求知识所产生的共鸣.教育如果没有这种"和谐"的内涵底蕴,教育就不可能成为理想的教育,要实现这种和谐的教育,教师的语言美是桥梁,而教师的"语言伤害"则是实现这种和谐的绊脚石.本文就怎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社会的主体应该是和谐的人,而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师生关系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谐教育的实现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中应该"以学生为本"、真心真情地与学生交流,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学其道",教育才会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对融洽、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文章立足于和谐师生关系、以学生成才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师生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理念,从高校教学的特点与性质、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建立新的教育观念等方面对高校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关系、师生关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其独特的身份和主体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教师要明确"亲""清"师生关系的含义与核心,"亲""清"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亲""清"师生关系的实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环境,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