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中职生情况的特殊性,中职学校需要探索德育的新路径。基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学校教育、企业实训、社会规约“三途同归”的生活德育路径,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教学实践为本体,以制度建设为固体,使学生德育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效,积累了中职学校生活德育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2.
杜威反对狭隘的和说教式的道德观,提出了“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主张通过学校生活、教材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目前中职学校需克服单一说教式或训话式德育,通过丰富校园生活,建设学生精神家园;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重视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彰显职业学习特点,关注职业精神培养,构建多维立体开放的德育体系,使中职德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德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德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以生为本、职业导向、回归生活。实施德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做法是:根据培养目标,整合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改革评价办法,重视过程评价;提升教师素质,适应课改需求。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行德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德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德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以生为本、职业导向、回归生活.实施德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做法是:根据培养目标,整合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改革评价办法,重视过程评价;提升教师素质,适应课改需求.  相似文献   

5.
刘志 《成才之路》2011,(34):16-16
生活世界是学生所感觉到的、日常生活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学生以直接的生活经验来面对世界、面对自身。德育内容来自于生活世界,因而德育内容应是生动活泼的,应受学生喜欢的。而在大部分的职业学校里,学生德育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已脱离学生的生活,表现为德育内容缺乏可感性、现实性、时代性、层次性等方面。一、德育内容缺乏可感性从目前学校德育的实际情况看,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中职院校也在逐渐扩张其办学规模,学校的生源数量不断提升,但是其生源质量仍旧不高。新时期,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课程教学工作中,要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思想认知,在中职教育中开展德育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弘扬,从而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操守以及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综合性高素养的技能人才。文章主要研究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首先对职业素养的含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现状,最后具体分析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中职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产生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职校的德育管理制度,是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杜威反对狭隘的和说教式的道德观,提出了“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主张通过学校生活、教材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进行道德教育。由此,中职学校需要克服单一说教式或训话式德育,通过丰富校园生活,建设学生精神家园;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重视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彰显职业学习特点,关注职业精神培养;从而构建多维立体开放的德育,使中职德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孙君 《考试周刊》2014,(15):157-157
德育课程教学是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职业学校教育的首位。在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中存在学校重视不够、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实效性较差等现实问题。职业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和教学,建立和健全德育教育教学督导机制;德育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扩大德育教育的主体,建立全面合理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强化学校德育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构建广泛存在于学校及社会生活的“三维生态德育系统”,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线,以文化建设为内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育人之路. 以生涯教育为载体,创新德育内容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六个意识”,即尊重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进取意识,抗挫意识、创新意识.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线,从职业认知、职业学习到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形成职业人生的教育系列.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 《职业道德与法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学校在重视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应不断改革《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求取得教学实效.本文在分析《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铁 《成才之路》2009,(22):16-18
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现行的德育模式常有脱离学生真实生活的现象。道德教育应渗透于学校的一切活动和学生的整个生活中。体育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德育与体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体育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德育,逐渐成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个案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学校德育对象在行为习惯、道德素质、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与普高生存在一定差距。集团化办学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开拓了新途径,能够增强学生对职业内容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德育效果。集团内的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集团化办学资源,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德育模式,构建以学校和企业为"双主体"的德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中职德育存在的问题1.机制问题。由于目前德育职能在建制中隶属于职教科室(无单列的德育主管职能科室),且目前的职业技术学校为了生存发展,往往是以学科教学和事务管理等为主体,对德育工作不管不问,因此,中职德育沦为附庸地位。2.保障问题。由于德育地位不高,所有的课时都被学科课程占得满满的,唯有的课外时间也被"特长"训练占领,学校没有固定的德育时间;班主任只是维和部队,只管学生生活事务,教师忙于教学,不顾学生品德养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必要保证。英语课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和具备语言能力的过程。因此,德育必须寓于课程,课程中必须融入德育。本文以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英语五册"Reading"为例,以学生初入职场为背景,将德育植入英语阅读,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畏困难,树立职业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德育导师制成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在各级各类学校都有推广,中职学校也不例外。《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生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指出,德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德育导师制的实行,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8,(30):5-6
职业素养是做好工作在职场上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前提。高职院校构建职业素养的现状是学校轻人文重技能,笔者从职业素养内涵的阐述、学校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从学校着手,以教学体系为基础,以课堂为依托,结合校园文化生活建设,多渠道全方位构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教育和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教育。职业学校是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而道德水准又是衡量人才的首要指标;同时,德育又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保证。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阐述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和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春 《考试周刊》2010,(51):214-214
德育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存在于师生的相互交往中。本文探讨了职业学校将德育融入真实的生活,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判断、内化,进而产生道德行为的生活化德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0.
邓水仙 《政治课教学》2015,(Z1):107-109
近年来,德育导师制成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在各级各类学校都有推广,中职学校也不例外。《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生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指出,德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