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课前分析与思考"圆锥的体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直观估计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然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测,探索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最后用数学式子表示实验结论,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的编排,意在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从而在学到知识的同时,积累探索的经验,培养学习的能力。但在  相似文献   

2.
圆柱和圆锥是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包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三部份。教学前要认真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认真理解新教材。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比较广泛,所以要联系实际,直观地进行教学。一、通过观察实物,讲清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可引导学生从汽油桶、圆钢、地上堆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要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圆柱、圆锥的有关概念;二是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1.圆柱圆柱可看作是由矩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图形2.圆柱的侧面展共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这个矩形的一边是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另一边是圆柱的母线长(等于圆柱的高).3.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h(或高为h),则圆柱的侧面积S。。o一2。Rh;表面积S。。&一2。R(R+h).4圆锥圆锥可看作是由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图…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有了很深的认识,能熟练计算圆柱体积、表面积、侧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往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倒水或倒沙的实验,得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以旧引新,让学生主动感知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些与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圆柱和圆锥是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包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三部份。教学前要认真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认真理解新教材。另外,  相似文献   

6.
1 在操作中获知 传统教学是重结论而轻过程.在教学中加强操作,就能促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最终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把课前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拿出来,然后把准备的沙土、大米、水等装入圆锥中,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小组讨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谁的体积大?大多少?能否根据已学的圆柱的体积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学生通过反复操作,归纳出公式,自己获得了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圆锥”的内容,是长方形的面积,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延伸。通过教学,既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圆柱的高、侧面、底面,圆锥的高、底面等知识,进行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有关计算,还要自觉实践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圆锥”的内容,是长方形的面积,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延伸。通过教学,既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圆柱的高、侧面、底面,圆锥的高、底面等知识,进行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有关计算,还要自觉实践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引  相似文献   

9.
1 在操作中获知  传统教学是重结论而轻过程。在教学中加强操作 ,就能促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最终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把课前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拿出来 ,然后把准备的沙土、大米、水等装入圆锥中 ,进行实验 ,认真观察 ,并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小组讨论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谁的体积大 ?大多少 ?能否根据已学的圆柱的体积推导出圆锥的体积 ?学生通过反复操作 ,归纳出公式 ,自己获得了新的知识。2 在操作中明理  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生“怎样做” ,而…  相似文献   

10.
在“活动”中学习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要把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教学中,我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例如:在讲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比较时,学生4人一组,每组有一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还有一个大一些与一个小一些的圆柱和一盆带红颜色的水。每一组同学都拿起圆锥和那3个圆柱,比一比高和底面的圆直径的大小。然后,学生把圆锥装满水倒在自己选择的圆柱里,只许倒3次,看看有怎样的情况。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当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圆锥倒3次刚好倒满圆柱。这堂课,我自始至终引导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探索知识,同学们都感到很愉快、很自豪。我想:只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应在体验、领悟和创造中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解决问题至关重要是方法。教师要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以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满足他们好胜、好奇、好表现的心理,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要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圆柱、圆锥的有关概念;二是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重点是圆柱、圆锥表面积的计算.1.圆柱圆柱可看作是由矩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图形.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这个短形的一边是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另一边是圆柱的母线长.(等于圆柱的高)3.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设圆柱底面圆半径为R,母线长为h(或高为h),则圆柱的侧面积So0Q一2。Rh;表面积SQf;9—2。R(R+h).4.圆锥圆锥可看作是由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  相似文献   

12.
张国红 《中国教师》2013,(20):12-13
针对"圆柱和圆锥"这一内容,通常的教学顺序是:首先通过图形的旋转引入表象的圆柱和圆锥,然后借助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利用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一关系,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从教学结果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二是学生对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掌握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做法:课堂上拿出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它们是等底等高。然后教师演示倒水实验,再让几个学生学演,得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由此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这样设计与教学,实验工具和实验方法是老师直接或间接告诉给学生的,除个别学生参与了实验外,大部分学生仍然是“观众”。  相似文献   

14.
在《圆锥体积计算》一课教学中,有一个多年困扰教师的问题:学生的实验材料是教师直接给定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还是为学生准备多种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选择第一种方案,直接提供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各一个,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底与高之间的关系,进而猜想体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如何设计圆柱与圆锥的练习,让其更有层次性?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回顾关系教师依次呈现两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如图1、图2),让学生先独立算一算它们的体积,同桌再相互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回顾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教学圆锥的体积,一直以来是沿用现行教材的安排,在一个空圆锥里装满水或沙子,然后倒入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空圆柱内,通过实验的方法使学生直观地得到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10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进行圆柱和圆锥知识的结构化建构、系统化认知。2.经历“做”圆柱和圆锥的活动,体会面和体之间的转化关系、数量关系,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增强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做好铺垫。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圆柱和圆锥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8.
有幸听杨俊芳老师讲了一节公开课“圆锥的体积”,其中有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找出圆锥和圆柱体积的关系。杨老师分给每组学生一套实验仪器,实验仪器中的圆柱和圆锥应是等底等高的。但杨老师分发仪器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评价,发现问题, 指出错误,细细分析,正确引导,不能听之任之。笔者最近听了一节六年级"圆锥"(苏教版第十二册)数学研究课,教者将全班学生分为6组,提供与圆锥等底等高的、等底不等高的、不等底等高的、不等底不等高的几种圆柱,让学生分组进行装沙子实验。通过分组实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生自己从实验中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  相似文献   

20.
圆柱的侧面积及表面积公式的运用、圆锥体积公式中的"1/3"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是"圆柱和圆锥"的教学难点。通过有效复习、厘清公式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破解相关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