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工作内容多而且十分复杂,其绩效难以用一个简单数值表示。分析了影响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绩效的因素,提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对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行政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平衡计分卡在组织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基础上,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设计了高校行政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其因果关系,形成一套高校行政部门绩效管理的战略地图,为科学提高校行政部门绩效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绩效管理的研究和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探讨和研究了图书馆实施绩效管理的意义,并结合理论和实践,从图书馆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关键绩效指标设置原则、绩效评价方法和组织实施等角度提出了图书馆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信用管理绩效评价是对企业信用循环全过程工作质量、效率的鉴定与反省。在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信用管理绩效度进行衡量,为改善企业信用管理绩效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如何评价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问题,基于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特点建立了一套包括知识管理过程、项目价值和核心能力评价三个方面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一种实用性强的知识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BSC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出平衡计分卡和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关系,应用层次分析法从平衡计分卡角度构建了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三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该模型运用AHP-FCE方法对知识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为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提供了可量化的科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康鑫 《科技管理研究》2016,(20):149-156
根据开放、创新的新常态环境构建开放式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最优组合赋权法建立开放式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模型,对2014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产业开放式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放式知识产权管理绩效是知识知识产权开发、协同、运营、保护水平的综合体现,与区域经济水平、科研能力、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度等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是一个涉及众多复杂因素的系统工程。在分析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灰色模糊理论建立了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此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固定资产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何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构建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文章以某高校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进行评价,能直观地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的优劣,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0.
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是一个涉及众多复杂因素的系统工程.在分析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灰色模糊理论建立了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此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黄和平  毕军 《资源科学》2006,28(6):20-27
循环经济要求的是资源效率与效益化原则,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巢式等级理论,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本文构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及指标分级标准对于本研究区是适用的,其评价模型也完全可用于相关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为今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雏形; ②武进区2004年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处于IV级水平,即基本不循环状态,其下属的3个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表现为: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③从各个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看,资源生产率、废弃物排放强度、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城市中水回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是其中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文章最后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予以了展望,为区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本文在研究国际上衡量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该指标体系以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社会消费四大体系为设计基础,基于经济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和人文发展指数,共涵盖了24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建设低碳旅游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低碳旅游城市发展度的评价对实现旅游城市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国内外现有低碳旅游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一级指标:低碳旅游城市综合发展度;3个二级指标: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城市低碳化发展水平和区域环境支持指数;3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低碳旅游城市发展度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ANP方法,构建可量化的低碳旅游城市发展度评价模型,并对青岛和与其行政级别相同的14个城市的低碳旅游发展度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管理观察指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企业能动性最强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赢得优势的关键。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作为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引入人力资源管理观察指数力图建立一套相对严谨的体系来定量、直观地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高校作为城市的主体部分,其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黑龙省乃至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起着较重要的作用。虽然黑龙江省高校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已取得进展,但要在“十二五”规划的五年中取得更大胜利,迫切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风险管理措施作为保障。由于高校的节能减排有其独特的风险,因此站在黑龙江省高校管理者的角度,探索高校节能减排风险管理的内涵及风险识别、分析与应对的措施,进而给出高校节能减排风险管理效益评价的指标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首先明确单位管理的经济效率的含义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管理能力指数的概念及其测算模型设计的前提条件,给出了经济管理能力指数评价模型与测算方法,以及多个管理能力指数构成管理综合指数的计算模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国的许多资源型城市,已经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困境,通过循环经济建设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近年来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以若干城市的实践为案例,从资源、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和指导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李贻伟 《软科学》2011,25(7):120-123
按企业系统的构成把企业抽象成一个满意度系统,建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企业综合集成评价模型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现有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对自然资源空间和农业资源空间的关注度不够,且相关指标过于全面、综合,缺乏实践操作性。对此,以“评建结合”为原则,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方法以及分类核算、统筹规划管理的实践需求,借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低碳城市标准体系。通过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地类的对应关系,明确各地类及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类型的碳源、碳汇属性,形成5个主要评价维度,遵循系统全面性、科学有效性和操作实践性原则,构建包含森林、草原、湿地、水(江河湖泊)、海洋、耕地、全民所有农用地、城市绿地8个碳汇指标要素以及生产、交通、生活等3个碳源指标要素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管理的低碳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DEA模型的中国林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田淑英  许文立 《资源科学》2012,34(10):1944-1950
林业的高效发展是实现我国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促进林业发展,我国政府对林业的投入逐年递增。本文运用DEA评价模型,对1993年-2010年间我国林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1993年-2002年间,我国林业投入产出效率总体较高,综合效率均值为0.994,但2003年-2010年间综合效率均值下降到0.932,且波动较大;林业劳动力投入和林业第一产业产值对我国林业投入产出的效率影响较大。结合我国林业发展的现实背景分析发现,林业投资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人力资源投入不足和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导致了近几年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