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自助式小课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助式小课题研究”强化了学生的活动方式——“自助式”,即在小课题研究中结合自身需要进行自主选择,包括自主选择研究内容、自主选择活动方式以及自主选择交流和评价方式等。在研究中,要结合学校和本地区实际,建立和完善活动资源库;设计活动实施方案;开展自助评价;初步构建适合小学生自助选择、自助探究、自助发展的“自助式小课题研究”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标准》还强调: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针对这些要求.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精心设计.将教育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场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感悟。  相似文献   

3.
教育评价方法的改进,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发展的评价不仅需要终结性的结果评价,更需要形成性的过程评价,应通过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评价手段的立体性,运用多元主体评价学生的学科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实现课程评价的基本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实现教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关注的热点组织活动内容,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的课程。在教学中,如果单靠教师照本宣科地进行说教,把心理活动课上成心理学知识讲授课,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的。那么,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价值。教师选择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应尽量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让学生能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来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研究社会。从而达到教学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评价方法直接影响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倾向。高职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每个学生毕业后就要走进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能否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岗位工作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高职课程评价应该包括情感体验、个性发展、过程经历、价值观发展与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从现行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课程评价的现状和高职课程评价制度改革必要性入手,结合进出口实务课程教学实践,力图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以期能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业。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建构独立学院学生心理自助的导引体系,完善独立学院学生心理自助组织,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社会支持度的利用三个方面开展独立学院学生心理自助能力提升的研究,从而更有效弥补独立学院心理专兼职教师数量的不足,满足独立学院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师学生数学观的意义及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学生的数学观是数学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是高师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高师学生主动和高效学习的需要,是提高他们数学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未来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高师数学教育应确立多元的教学目标;调整课程、修订教材;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和强化数学观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数学素养;探索有利于数学观教育的评价标准,以促进高师生正确数学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公共心理学课程是培养教师教书育人素质的重要保障,学习评价是促进这一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评价主要存在评价功能缺失、评价方式单调和评价内容简单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目的,使用档案袋评价和改革考核题目及其比重的方法。公共心理学课程学习评价改革需要以下支持条件:改变教育观念,加快师范院校教育教学实践的改革;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利用信息化平台,提供支持形成性评价实施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