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漫谈汉英口译的基本类型和常用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译是区别于笔译的一种翻译方式,是一种通过听取和解析来源语所表达的信息,随即将其译为目标语语言符号,进而达到传递信息之目的的言语交际活动。本文归纳了汉英口译的基本类型,介绍并分析了口译实际操作中的常用技巧,对于日常涉外语言文化交流和跨文化语言交际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口译在本质上是交际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行为。基于释意理论,可以从交际的角度审视口译译员的主体性:在口译这一特殊的交际活动中,译员不仅仅是信息传达者,而且是促进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积极的参与者和协调者。口译交际中译员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言知识的再处理;文化语境的协调;现场气氛的调和。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转码的社会交际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行为,译者自然成为与译文背后的异文化相互沟通互动的媒介。研究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口译能力的关系对于提高口译水平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口译交际理论的角度阐释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口译能力的正相关关系,并对如何通过强化学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促进口译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口译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交际时有用而便利的手段。口译交流的不仅是语言,更是文化。合格的译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口译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这一意识。  相似文献   

5.
双语之间快速准确的转换是口译的要旨。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出假说能够解释和指导口译中译入语和译出语之间的转换。语言输出自动化能够有效保证口译交际的质量。口译中语言输出自动化的提高贯穿于口译教学和口译实践。  相似文献   

6.
口译是一种跨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在当前口译教学中,传统的口译教学更多的注重语言和口译技巧的训练而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口译的跨文化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在口译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教学的三种训练模式,即信息训练模式;互动训练模式;实践训练模式。旨在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改变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口译的本质是交际,口译活动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表达的三角模型。在理解阶段,口译不仅依靠语言,同时需借助认知补充获得和谐美;在脱离语言外壳阶段,语言和意义获得和谐的前提是语言和意义的个体差异性,即语言范畴的"脱离语言外壳"保持与意义范畴的"意义的静止存在状态"的和谐;在表达阶段,得体的服装语言、恰当的语调和准确的语句均体现了和谐美。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27):89-90
全球化背景下,专业化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同时,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思维能力、心理素质、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愈发重要。本文从口译的交际特点出发,结合全国各大高校本科翻译专业口译教学的实践,重点探讨交际式的口译教学模式,旨在推动本科翻译专业口译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职业型、应用型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9.
会展口译作为商务口译中颇具代表性的“双向式”或“多向式”语言交流的交际行 为,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转化过程,更是一个大商务环境下推进各方相互理解与沟通、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会展口译既享有普通商务口译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根据会展口译的特点,合格的会展口译员应具备良好的双语能力、专业知识、口译技巧以及交际应变能力,有效的会展口译技巧包括基于听众的语域选择、利用图式促进记忆、利用现场工具等.  相似文献   

10.
口译是跨文化交际中人类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口译课是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口译教学已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就新建本科院校英语口译课开设的目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同时还是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由于有大量的丰富的文化知识包含在每一种语言当中,所以在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自身民族历史背景、语境、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不同,会经常性的导致文化碰撞现象的产生。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因为对语言不恰当的运用以及误用而导致互相之间的交流很难收到预想的效果。要想保证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问题得以避免和解决,就必须要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还要真正去了解交际对方的文化,从而防止语用失误的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CPU与外部的基本通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并行通信即数据的各位同时传送,其优点是传输速度较快,但数据有多少位就需要多少条传送线;而串行通信中数据一位一位顺序传送,能节省传送线.用Verilog HDL语言实现了串并、并串通信接口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数学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是数学教师的基本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数学方式表达和交流"、"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中小学数学教师由于数学语言使用不当而表达不清甚至导致教学失误是常见的,这就需要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任务的高师院校重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作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授与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交际双方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外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由文化因素产生的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差异入手,可以比较清楚地阐述外语教学中文化传授的必要性,并说明外语教学中文化传授的目的、任务及途径。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们来说,研究国际交流的实际需要是使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能顺畅、有效地彼此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种研究显得日趋必要。我们把来自不同文化的人间的互相交流称为跨文化交际(Lany A.Smovar,Richard E.Porter,Lisa A.Stefani 2000),如何有效、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非言语交际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作者从肢体语言包括目光接触和身体动作以及环境语言包括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16.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by listing the different body language of different cultures.Body language,as a way of communication,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culture.The understanding of body language culturally will mak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Through study,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tudy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cultur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goo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相似文献   

17.
宿晶 《海外英语》2012,(4):72-73
语言与文化存在依存关系。该文分析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对两种文化的差异进行了阐述和举例,使语言能在实际交际中更加准确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融合导致了语言的融合,哈萨克语在自己的民族语言中吸纳了突厥、回鹘、蒙古等民族的语言因素。借词现象是哈萨克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与俄语、汉语、维吾尔语等语言交流过程中。哈萨克语借词现象已经拓展到方方面面。研究哈萨克语的借词现象,对了解民族之间语言文化的交流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谐是社会文明的一面镜子,人的语言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社会文明程度。语言和谐交际应该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地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某些范式是引发语言交际不和谐的主要诱因。对西方语用学理论的研究能够为我们的语言和谐交际提供借鉴与指导。文章旨在通过对海南语言交际中存在的不和谐案例的分析,指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语言和谐交际参考范式。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而与此相关的交际角色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正确运用。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地点,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往往要不断变换其“角色”;由于出发点的不同和语言使用目的的个体差异,在具体的语境中,交际角色的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