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瑛  李爱民 《文教资料》2012,(14):98-100
新疆实施双语教育是发展新疆教育的基本国策,在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双重乐感的提出与实施,成为新疆音乐教育的一个特色。本文从双语教育和双重乐感的概念、本质、功能和实践等方面,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解析,从而得出结论:双重乐感的基础是音乐的双语教育,但双重乐感并不等同于音乐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是一种教育体制,而双重乐感是一种教育观念,双重乐感教育的开展必将大力推动新疆音乐双语教育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疆木卡姆的传承还需要国家及各级政府进一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保护”木卡姆是被动的,木卡姆纳入教育与文化“传承”才是主动的。木卡姆保持着东方音乐文化的整体性和体系性,是我们东方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资源,应该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普遍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林茵 《华章》2012,(23)
木卡姆作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在维吾尔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至深的影响.本文从审美娱乐、文化传承、教化族群三个方面探讨木卡姆对维吾尔族人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的认识木卡姆在文化传承中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十二木卡姆是一种流传在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集传统音乐、歌舞于一体的大型音乐形式,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和集体性等特征。十二木卡姆知识产权保护,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和科学发展原则。为了保护文化多样性,实现民族和谐,应明确侵权行为责任主体,建立侵权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5.
许媛 《华章》2011,(24)
"十二木卡姆"是集音乐、舞蹈、文学、说唱、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朵奇葩.但是,其生存环境以及其传承现状令人担忧.我们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年轻一代,应树立传承民族传统音乐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宝库,在我国确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今天,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宝库,充分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民族融和发展元素和强身健体元素,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文化发展模式,创建受新疆各族人们乃至世界不同种族人们喜爱的文化艺术产品。  相似文献   

7.
新疆是一片拥有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世外桃源,这片沃土适合不同民族、地区音乐文化的碰撞交融。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结合新疆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背景,分析了新疆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某些弊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也分析了"双重乐感"这一理念在新疆、中国乃至世界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疆作为中国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布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其中,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不仅是新疆民族民间艺术的精华,更是全人类、乃至全世界人民精神文化成果的集大成者.然而,如何更好的对这些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设立"新疆民族文化传承驿站"的思考、构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库的设想,以及"产学研"研究模式的探索三个方面入手,旨在探索新疆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传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俞菁 《华章》2011,(20)
应用“双重乐感”的声乐教学方法,揭示新疆音乐文化生态中的多元共生关系,解析多元之个性,整合多元之共性,探索新疆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道路,将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型向素质培养型转变,将教学内容从欧洲音乐体系的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培养“双重乐感”能力的人才,成为新疆声乐教育者目前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笔者对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为期六天的实地调查为基础,通过参与自治区级达斯坦传承人—依不拉音对新疆艺术学院木卡姆传习班的学生,教唱哈密木卡姆第十套《撒哈尔力克木卡姆》的过程以及对传承人进行了相关采访;另外笔者还把传承人教唱的《撒哈尔力克木卡姆》的达普节奏进行记谱整理,并与1994年出版的由马成翔记谱的同一套哈密木卡姆作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哈密木卡姆传承的历史变迁的相关因素,完善维吾尔音乐理论体系的建设性,对木卡姆艺术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传承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靳蓉 《儿童音乐》2008,(8):50-51
本文从新疆的地域特点入手,简要地分析了历史上的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各民族间的音乐文化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普通音乐教育正为本地区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创造着良好的环境。同时,双重乐感培养又是音乐双语教学的基础。我认为,民族间的融合是影响本地区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的重要因素。这些有利的因素将伴随本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始终。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国内外近五十年"双重乐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让学者们了解"双重乐感"理论的研究态势,并引发我们思考:异己学者将如何融入音乐本身,以"局内人"、"局外人"的身份做到"跳进"与"跳出";双重乐感教育理论将如何深化更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麦西热甫-木卡姆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麦西热甫-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民族一项重要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通过研究麦西热甫-木卡姆的社会特征和功能,挖掘其在全民健身、社会文化和旅游经济领域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维吾尔族刀郎木卡姆艺术在生态背景、套曲结构、音乐节奏和艺术审美等呈示样态表现出较强的地域特色,通过对刀郎木卡姆在结构形态上的分析、研究,探索其内在的音乐特点和外延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双重乐感"培养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实施,必须以教育者对学校音乐教育的本质的正确认识为首要前提条件。中国音乐教育中"双重乐感"教学,在内容方面应主要侧重于对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包括其中极其多元的"乐感")的重新获取,其次是对欧洲和北美以外的"非欧音乐"资源的获取。在方法论方面应主要侧重于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本土化与特色化,对文化(音乐)人类学的"田野工作"(Field Work)方法的采纳,和大力加强学习者的多元音乐行为实践。  相似文献   

16.
双重乐感理论与实践的提出对新疆甚至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弘扬各民族特有文化摆脱以西方音乐思想为中心的理论,做到不失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吸纳他国优秀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7.
喀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我院立足南疆,位于喀什,传承保护少数民族音乐、促进民族团结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在学生的双重乐感下满足学生内心的听觉诉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文化认同感,理解他民族的文化元素,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尊重,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所有民族音乐文化的观念和能力,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以其独特的魅力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本文通过对当前如何传承与保护这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几种有效方式进行梳理,着重阐述创作传承在当前的历史背景下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1993年新疆木卡姆团演唱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录音中的《拉克木卡姆》进行测音所得到的大量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拉克木卡姆》在不同音区内形成不同的音列特征,V级音在不同音区形态不同,及其中各乐音在不同的旋律进行中所呈示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新疆南部叶尔羌河畔的刀郎木卡姆因其原始粗犷、自由即兴的风格特点常被学界用来和典雅华丽的十二木卡姆进行对比。论文对形成刀郎木卡姆风格的诸多要素进行拆分,论述了刀郎乐器在形制与演奏上的诸多特征是刀郎木卡姆风格形成的源头与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