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珏 《宜宾学院学报》2007,7(9):108-109
各种艺术载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关系,音乐与文学也不例外.文学作品追求音乐美,音乐作品追求文学性,两者相得益彰.文学可以为音乐提供创作素材,而音乐可以利用比语言的表现力更丰富的声音的多种结合方式来表达其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
略论宋词风格成因中的几个音乐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两大风格类型的形成,除了与宋词文学部分的歌词有关外,还与音乐部分的旋律、演唱者、演唱方法、配器、速度等元素有关。文章论述了这几个音乐元素对宋词两大风格类型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音乐表演艺术风格是音乐表演审美的重要范畴,其风格的形成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天赋与才能、艺术观与世界观、艺术经验、性格与气质四个主观方面和时代、民族、地域三个客观方面简要论述了形成音乐表演风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音乐与文学相互融合的艺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艺术形式的相互联系与发展中,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无疑是最为密切与繁复的,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音乐与文学紧密联系、交叉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声乐作品是音乐与诗歌情投意合的结果,而标题器乐作品中,文学性的标题又直接概括或间接隐含了乐曲所要表现的思想境界与艺术内涵。它们是音乐与文学相互融合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音乐与文学历来是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文学与音乐共生同源;在发展过程中音乐作品中蕴含着文学的因子,文学作品中渗透着的音乐的因素;诗与音乐的结合形成诗歌,戏剧与音乐结合形成歌剧,散文与音乐形成音乐散文,小说与音乐结合形成音乐小说,这些艺术形式的出现,更加体现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携手并进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台湾光复后文学思潮紧密相关,是在与以“战斗文艺”为代表的右翼文学思潮、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以“乡土文学”为代表的左翼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通俗文学思潮互相对话中形成的。它以现代主义为主,兼收并取了其他文学思潮的滋养,具有民族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陕北音乐是陕北区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因饱含浓厚的黄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风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陕北音乐既传承了黄河中上游文明的精髓,又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文明的精华,是我国民俗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一书以“区域”“民俗”和“音乐”为出发点,以区域民俗为研究基础点,对陕北音乐文化的区域性分布、文化构建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该书作者通过运用较大篇幅和较多案例来论述陕北音乐文化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分布情况等内容,对陕北音乐文化中受到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影响的民俗、信仰和方言基础等进行了综合性论证。另外,该书在写作范式和写作立意方面均超越了同类文化研究理论,确立了独特的陕北音乐文化理论研究方向,为我国区域民俗音乐文化的发展和研究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8.
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不同的艺术领域。音乐是通过声音的组合来表达创作主体的思想,而文学是通过文字的组合以语言为手段来表现目的。但是,语言与音响在表现形态上又有一致性,即他们都是用声音来展示内容,即使文学落实到文字上,也是可以通过声音来朗读的。从另一个角度上说,音乐与文学是不可分割的。文学可以为音乐提供创作素材,而音乐可以利用比语言的表现力更丰富的声音的多种结合方式来表达其思想内容。文学需要音乐的更好的体现,音乐中又有文学因素。所以说音乐与文学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意义的电影是一门文学、图像、音乐相互交融的复合型艺术。由于其形式的直观性与生动性而易于为人所接受;又因为其内容仍持有一定文学性而不失趣味。电影艺术已成为当代艺术主流形式之一,而必须明晰的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中文学、图像和音乐三要素彼此之间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它们是在彼此独立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交融。当下值得被探讨的正是各要素的本质核心,与要素本身、要素之间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对音乐风格产生的影响为背景,描述了东北古筝音乐作品形成的过程及风格特点.简要对一些东北风格曲目进行分析,了解了东北风格的演奏手法.在古筝艺术发展中还要做到不断的改进,使之更加具有时代性,既要保护传统艺术风格,又要结合创新精神,使音乐多元化,探索更多技术与音乐方面的内容与形式,加强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以及同外来文化的交流学习,丰富音乐,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境音乐是一种功用性音乐。中国环境音乐的发展.应植根于本民族的审美特征,通过融入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音乐理念、音乐气质、音乐创作等方面呈现出自己鲜明的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2.
民族器乐在作品体裁、形式以及表演手段和表情达意的方式上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影响民族器乐作品风格的主要因素是作品的时代背景及音乐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影响民族器乐演奏风格的主要因素是原作风格及演奏者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3.
《即兴曲—侗乡鼓楼》是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作曲家邹向平先生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写成的具有侗族风格的钢琴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展示了中国钢琴艺术的民族韵味,同时借钢琴这种西方乐器传达了淳朴的民族风土人情与文化。本文通过对该曲的表现内容、作曲技法及演奏诠释几方面的分析,揭示了作曲家为拓展民族音乐以及发扬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所做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朱谦之是中国现代浪漫派文人当中对音乐崇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一种比较系统的音乐(情感)本位的宇宙观、文学观和文学史观,其著述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鲜明的信仰化、直觉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音乐作品有文学性构思和哲理性构思,它们都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欣赏音乐,注意把握文学性构思和哲理性构思的联系和区别,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中必须深刻认识并正确处理一些重要的关系。诸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学科综合与音乐本体、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等,以确保音乐教育改革持续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7.
流行音乐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融入了一些古典元素的以RB为代表的流行音乐,更是让众人耳目一新。这些在文学、形式、内容等方面上的古典元素融入的流行音乐给流行歌坛注入了全新的概念和活力,不但丰富了流行音乐的内涵,而且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古典元素在文字、形式、内容等方面为流行音乐创作者提供了更多新的思维和借鉴,为流行音乐走出一条融合创新的道路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这里通过对魏晋时期乐论、音乐学作品及相关史料的解读与分析,阐述了音乐对学发展的影响。魏晋时期音乐与学的交互影响,不仅共同规约了时代审美风尚,同时还影响了学理论和诗风格的转变。对学而言.此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乐器和音乐进入当时人们的审美视野,成为学创作的题材。同时,受音乐的启发.诗创作的情感风格也由“雅”、“正”转而为“悲”、“艳”。  相似文献   

19.
“破体”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刘勰称“设文之体有常”,特定的言说内容须安放于相应的言说方式(体裁、语体、风格等)之中,但古往今来的中国文论家却“破”这个“常”,有意无意地将理论内容安放于文学文体之中,此其一;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批评文体,此一时代之新文体是对彼一时代之旧文体的“破”,此其二。前者滥觞于庄子,后者绵延至当下。中国文学批评之“破体”,意在不断变更文体形态以寻求最佳言说方式;而“破体”作中国文学批评的文体传统和演变规律,对于当下的文学批评有着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江文也早期钢琴音乐创作中的日本传统音乐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为三个方面:运用日本的传统音阶进行创作;借鉴日本各种传统乐器的演奏特点和技法进行创作;运用日本民歌以及具有日本风格的曲调片断进行创作。其成功经验有值得思考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