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代中国“情境教育”的创立者李吉林老师在30年实践与探索的历程中,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本文是对李吉林个人研究行为的研究,从“学、思、行、著”四个方面描述、勾勒或概括李吉林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式、方法、路径、特点,从一个角度揭示出李吉林成长为一名著名儿童教育家的内在机理,从而为当下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2.
情境教育由李吉林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从"情境教学"探索到"情境教育思想"的提出,进而深入研究"情境课程",聚焦"儿童的情境学习",最终形成具有本土特点的中国教育理论学派——"情境教育学派"。《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学派研究》(顾明远主编,教育科学  相似文献   

3.
在第22个教师节来临前夕,南通市教育局举行了学习李吉林教育思想推进会,号召全市教育系统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李吉林为楷模,学习她的教学技艺,学习她的做人品格,学习她的大爱精神,学习她那扎根本土的赤子情怀,让李吉林教育思想在南通大地开花结果。李吉林老师从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成长为全国知名的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从教50年来,在教育教学领域作出了富有开拓性和独创性的贡献,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  相似文献   

4.
陆平 《教育文化论坛》2012,4(5):120-124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与南通教育文化密切关联:她在教学中注重撷取南通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开发"野外情境课程",成为情境教育的重要因子之一;李吉林及其情境教育学派的创建离不开南通教育文化的滋养,同时也丰富了当代南通教育文化的内涵。厘析其间的关联性对于我国本土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建、促进本土教育家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吉林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即李吉林教育思想。可以说,这些年来李吉林和她的团队所展示的丰富而独特的教育业绩,便是李吉林教育思想的实践成果。关于李吉林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在李吉林的一系列论著中已有清晰阐述,学界及教育一线工作者也已有不少研究与评价。笔者为本文规定的任务是:探讨并明确表述李吉林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提示情境教育研究尚可期待的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对话李吉林     
2006年5月29日,北京。由中国教育学会、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主办的“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暨《李吉林文集》首发式”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隆重举行。——《李吉林文集》的出版,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我国原创的教育思想流派的出现和成熟。——李吉林老师的研究“为中国自己的教育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范式”。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以及与会的数十名教育专家对李吉林老师的教育思想和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就在这次会议上,我们见到了精神矍铄而神采奕奕的李吉林老师。我们的对话从她几十年实践与追求的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渐次展开。记者(以下简称“记”):李老师,您好!在基础教育界,李吉林这个名字与“情境教学”几乎联成了一体。我想先请您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说说您与情境教学的情缘。当初您提出并实践“情境教学”的思想背景是怎样的?李吉林(以下简称“李”):1956年,我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女师一附(即现在的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从此开始了“在小学里读我的大学”的生涯。每天五点半起床,坐在学校荷花池边诵读唐诗宋词,走进郭沫若、普希金、...  相似文献   

7.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思想是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相应行动方案,且经过亲身实践验证的教育思想;在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探索中,学生不仅是教师所创构的情境的享受者,而且是不断形成、丰富、优化的师生共同情境的创构者;情境教育特别需要教师有爱心、童心及恒心;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探索不仅含有"中国元素"、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含有"人类元素"、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刊2009年第10期“60年特别纪念——寻找新中国课堂教学的开拓者”专题活动曾对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做了相应介绍。现在我们刊发去年年末“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上的一组专家发言,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李吉林为新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李吉林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探索定能带给很多一线教师成长的启示。李吉林,当之无愧的“开拓者”;情境教育,彰显时代精神的“中国声音”!我们将陆续推出对各位开拓者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9.
分析李吉林"小学成了我的大学"的成长历程可以发现,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的"教学即研究"具有发展性特征,具体表现为成果形式从实践性到文本性、研究内容从发散性到收敛性、研究目标从解决问题到揭示规律等几个方面,并能体会到"教学即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标志,其能力状况直接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层级,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和创新,才能获得"教学即研究"能力与专业发展层级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教育大地上,李吉林老师40年探索构建的情境教育因其开拓性、独创性的成果被称为"回应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国声音"。作为李吉林情境数学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在享用这一教育瑰宝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奏响这首小学课改的中国旋律?心怀珍惜和感恩,进一步挖掘、发展、推广这一民族教育瑰宝,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行玩索情境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便是我的行动担当。  相似文献   

11.
林若染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6):67-68,72
廖立先生的《岑参评传》向我们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岑参其人,但岑参的思想中却并未如廖先生所说的那样具有避世因素,而是充满了奋发向前、为家为国而努力拼搏的入世基调,并且其思想中存在着远大抱负与在现实中不得意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苦闷。  相似文献   

12.
挖掘史料,补述宋代莆田白塘李富的生平事迹,并对其先祖和后裔之家世、名人作初步考证,俾对进一步研究李富及海内外白塘李氏宗亲寻根问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两国论的出笼是李登辉分裂祖国阴谋的大暴露,更是近几年岛内“台独”活动日益猖獗的反映 ;它也是最近一段时期甚嚣尘上的国际反华逆流在岛内的反映。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决定了李登辉及其他任何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是不能得逞的 ;同时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其自身的利益考虑 ,也将采取摒弃“两国论”的态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台湾当局明智的、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与“吾”的区别,是古汉语语法中时常被提到的一个话题。自从王力先生作了经典性的阐述之后,时有学者加以质疑、商榷、补充和修订。我们认为应当逐一将古代文献中的例句加以索引、统计.然后进行分析,这样的结论才是可靠确凿的。本文以《论语》为语料,首先进行了索引、统计。然后对照王力先生的结论进行了评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李小缘先生是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文章主要从图书馆救国思想、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建筑思想、目录学研究及对于高校图书馆性质的论述等五个方面对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做一扼要述评,认为先生的很多思想对今天的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学研究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词学界李清照的《论词》虽不乏研究,但少有人认识到它为宋词发展奠定理论的价值,本文指出,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是“小歌词”的理论,作为中国词学的开山纲领,规范并引导了宋代词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赵仁珪先生的学术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集中在宋代文学和禅学方面,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启功研究,近年来则主要在古体诗文以及书法创作方面。赵仁珪是当前学术界少数能够将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的学者之一,他以深厚的学养与儒雅的风范践行了艺术化的学术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这40年间对郭秉文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郭秉文创建东南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具体的实施方针领域,呈现出由理论探讨走向实践总结,由史实叙述走向史论结合,由思想研究走向原因探析的趋势以及历史研究与现实启示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局面。但同时亦有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涉领域的空缺,引发当代研究者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9.
甘肃临潭古称洮州,明代戍边大将李达及其后人经营洮州四十余年,临潭民间有一俗语说:"先有李家坟,后有洮州城"。近几年来随着对地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关于李家坟和洮州城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就李达经略洮州时期民间传说的关于"李家坟与洮州城的关系"作一考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洮州历史和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