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顾菠 《教书育人》2009,(6):42-43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到教师、学生和家长,延伸到课程设计、实施等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如何辨识课程资源?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成为资源,将不同的资源连接成一个整体,真正发挥其蕴涵的教育意义,才为之资源。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不再只是学科的总和,而是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课程资源也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合理利用周边社区课程资源,如博物馆、葡萄园及社区人力资源等,服务初中生物教学,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到教师、学生、家长。延伸到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过程中一切人力、物力及其自然资源。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理念,用心挖掘,慧眼识珠,灵活运用各种数学课程资源。童谣是用童心写的诗歌,是童年中最美妙的音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中引进童谣,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童谣的形式,使童谣成为可供我们利用的数学课程资源,会产生独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开发地域文化资源的角度,认识中原文化独特的课程资源价值,寻求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建设的策略与方法,从而使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让美术课真正成为培养青少年道德规范,审美意识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5.
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科优势.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有效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6.
幼儿家长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幼儿家长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丰富性、亲切性、便利性的优势。家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对策有:观念更新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建立家长资源库、鼓励家长走进幼儿园的课堂、延伸幼儿课程到家长工作与生话中、促进家园活动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到教师、学生和家长,延伸到课程设计、实施等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如何辨识课程资源?事实上,  相似文献   

8.
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构课程框架,立足于语文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李岩 《河北教育》2014,(7):66-6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作为一个热点问题,被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所关注,毫无例外,体、美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课程理念的更新和体育、美术学科概念的内涵、外延的不断扩展,体、美等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还延伸到课外、校外,所涉及到的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的契机下,老师和学生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妥善地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来补充知识,使教学和学习能从校内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以获得教学和学习的双赢,这就是本文所要研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先决条件。教育空间具有丰富的美育课程开发资源,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各方应有的重视,甚至存在对资源的目标隐蔽性、主体隐匿性、内容隐藏性、意义隐遁性的定义偏狭和误读偏差,使教育空间美育课程资源的显性开发陷入囹圄之境。对此,有必要理性审视当前教育空间美育课程资源的隐性特征,纠正其中明显蛰伏的3种认知失范,立足核心素养引领目标、关注人文素养拓宽主体、聚焦学科素养创新内容、筑基美学素养延伸意义,为教育空间美育课程资源的显性开发觅求镜鉴,深化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和教学形成了相互需求、相互支撑的关系,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以有效教学目标为基本定位,有效教学研究也需要扩展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以获得新的动力。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去关切课程资源,以教学任务为中心,需要关注学生主体、学科客体和教师的需要和特点。有效的教学需要突破教科书内容和难度的制约,跨越一本教材的教与学,跨越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之外,从有限的教学空间拓展到无限的自然社会,传统的教科书等课堂媒介也要拓展到现代的信息媒介。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是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其主要是对课程资源的拓展和延伸,彰显人文化和多样性的教学思想理念。课程资源的泛化运用更符合课程教学所提出的优化教学资源对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更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校本课程资源的运用更多体现了以学生学习需要为目的的人性化教学思维模式,能将学生的学习需要融入到学校资源开发过程中,体现了资源的引导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极大限度地延伸了“课程资源”的范畴。教育报刊作为课程资源的一个分支从此有了广阔的天地。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向学生推荐优秀教育报刊,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 用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没有课程资 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难变 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是丰富多 彩的,但生活永远是课程资源的源头活水。为 此,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 源,把数学教学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 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快乐、激情、幻 想,充满活力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6.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的一大特色和重要理念。新课程把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社会、自然、学生生活、教师、家长等方面。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利用语文课内课外课程资源,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农村教师和学生应如何解决资源匿乏、贫困、单调的问题,面对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积极寻求对策,开发和利用好资源成为最现实和最突出的问题摆在了农村教师及学较管理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7.
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大语文观出发,通过延伸课堂的外延、转变师生的角色、开发课程资源等途径,使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收获,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地理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可以说,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赋予了地理课程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内涵,同时也确立了其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地理课程资源是地理课程的有效拓展与延伸,地理课程资源有效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与水平,因此提高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对整个地理课程改革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课程资源缺乏是新课程改革面临的突出困难之一。教材作为一种最普及的课程资源,不仅自身要具有一定典范性和代表性,而且还应引导教师和学生开发与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教材实现引导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有四种:教材的结构要清晰;教材内容要激发师生向课外延伸;教材要对不同类型课程资源提出使用建议;教材要引导师生通过互动创生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对教育而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尤为重要。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延伸,把立德树人从思政课程延伸到专业课程中,要求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以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进行体系化的立德树人。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在进行必要性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教师建设、教学实施、教学考核等角度进行理论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