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是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音乐欣赏要与自身的生活体验及情感要求密切相结合;对同一首乐曲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手风琴演奏中的情感体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演奏好一首作品,在演奏前必须进行审美体验,并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内容、风格及特征: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客观的分析与把握,对作品进行感性的主观体验,对所演奏的作品进行深刻、细致的感情体验等。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欣赏同一音乐作品会因人而异获得不同感受,强迫所有人都以一种感觉去理解同一音乐作品是不科学的,文章从欣赏者的主观性以及音乐自身具有的特性方面来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4.
音乐与文学虽分别属于艺术的不同门类,但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歌曲、交响诗、歌剧等音乐体裁中都活跃着文学因素,这些文学因素不仅丰富了音乐内涵,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而且为音乐欣赏中的联想与想象提供了依据,成为人们理解与欣赏音乐的先导,并对人们全面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个深刻而复杂的多元概念。直接地说 ,幸福是人生重大的快乐 ;而从根本上说 ,幸福则是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 ,是人生重大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 ,最终是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某种完满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艺鉴赏论排斥“味觉”的参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则大量地出之以味觉体验的形式,其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7.
音乐分析是人们学习音乐、欣赏音乐以及进行音乐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我们理性地深入音乐作品内涵的金钥匙。无论从音乐作品的结构、乐谱、听觉、音乐风格,还是音乐比较及音乐体裁诸方面,都可以体现出音乐分析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萧红对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女性悲剧意识有着深刻的体验,本文试图从童年体验、生育体验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论述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并进而分析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高校大学生野外生存体能训练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及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野外生存体能训练课程是实现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让大学生体验大自然中生活方式,增强实践能力,健身益智,掌握野外生存本领。让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体能锻炼,更加踊跃地参加体能发展,从而为树立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挑战自我,体验人生。  相似文献   

10.
创设音乐情境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更好的欣赏音乐作品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以审美为核心,从培养学生兴趣和创造力出发,分析音乐作品对学生心灵的启迪、激励、唤醒、感染与净化,进而让学生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美,有效发挥出音乐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创造,感受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11.
音色、节拍、装饰音以及演奏中的气与韵是诠释民族风格手风琴音乐作品必须研究的几个问题.所谓音色主要指手风琴对各种民族乐器音色和演奏技法的模仿;“散”是中国传统音乐节拍的文化特征.演姜者不可用西方意义上的节拍概念来诠释中国作品;装饰音是体现民族乐器韵味的重要途径;气与韵是我国传统美学中艺术创造追求的最高目标。演奏者如能深刻研究和理解这四方面的内容,在手风琴演奏中将会更加生动地展示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学习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显得越来越重要。新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的阅读,而个性化阅读就是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一方面突出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它强调感受体验,整体把握,以情感感受与体验取代纯理性分析。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我们知道,“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是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引导,“阅读的功能就少了许多”,“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组成,是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融合非常有必要,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认为小学音乐欣赏课依托信息技术探索解决问题,会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学会感受和鉴赏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真正落实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肖邦的生平、创作背景、创作道路入手,对肖邦的钢琴音乐进行了全面介绍以及生动地诠释。本文首先介绍了肖邦的艺术创作道路,包括他早期的富有浓厚波兰民族风格和色彩的创作以及成熟期创作中充满悲愤、热情的英雄气概和略带幻想的特色。其次,介绍了肖邦的各种不同体裁的钢琴音乐作品。最后,从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和声、节奏以及钢琴踏板法中论述了肖邦钢琴音乐作品的精彩演绎。  相似文献   

15.
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在构建全新的美学体系的过程中,对音乐表演艺术及形式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强调了现代音乐表演是"创造性"与"再现性"的艺术,它参与音乐艺术的意义生成,能够丰富和填补音乐的内涵,赋予作品全新的生命.因此表演者必须拥有较高的现代视界和历史视界,通过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意义,将现代人的艺术感受、审美体...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一直在验证着发展着文学创作与生命延续的缠绵不休的关系,文学创作必是体验的,生命体验必是深刻的,我们生活在世界中,有个体的日常生活体验,更有非功利层次上的审美体验,这些体验融化在创作主体的个体性和创作意识中,成为创作的内驱和动力。从生活中来到创作中去,是每个创作者都应遵循的原则,创作的本真就在于生活,在于个体的生命体验的生发。  相似文献   

17.
色彩在绘画艺术表现中具有独特而神秘的内在精神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必须深刻了解色彩的内涵 (即色彩背后所隐藏着的一种精神 )。不论是掌握和应用色彩再现功能 ,还是掌握色彩表现特征 ,必须是个体对现实的体验 ,表达自我情感 ,形成艺术个体特征 ,才能更好地提高色彩的内在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体育具有生命性,是通过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唤醒人生命自觉的一种有效活动方式.把叶澜先生提出的生命教育理念延伸到体育领域,在生命教育的语境下去解析体育,从而提出体育具有生命教育潜质:体育是引发生命潜在素质的教育手段,是感知生命的道德教育手段,是对生命冲动的引导与诠释手段,是全人教育的手段.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体育体验,将所获得的所有情感体验视为对生命的一种直视和触摸,是感知生命真实存在的重要途径.实现生命教育与体育的融合,在体育体验中感受生命的灵动、体悟生命的真正内涵,是发展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的拓展.体育理应成为生命的诗意栖居地.  相似文献   

19.
试论苏轼咏叹人生作品的美学风格王兰苏轼是北宋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诗文创作中存在着大量的参悟人生的篇章。在这类作品中,作者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生命意识的复杂体验,深刻地反映了走向消沉的士大夫阶层对生命意义的失望和无可奈何,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祈望从这种失望和...  相似文献   

20.
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欣赏书法要靠眼力,这是众所周知的.作为一种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抽象艺术,却有着它特殊的深度.因而,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学习,也就随之要求主观上有一个心态上的深度.这个心态深度的实现过程,就是对书法艺术作品真谛不断深入体验的过程.这种体验越是精微深刻,欣赏眼光就越是高明.过去我接触过不少书法爱好者,他们往往辛勤刻苦地临池作字,如饥似渴地阅读理论;然而其中许多人对之皓首穷年却收效甚微,甚而长期徘徊歧途,无由入门,这是什么缘故呢?我细细琢磨,就是觉得忽略了书法学习中的欣赏方面.尤其是对经常临习的古代碑帖的认真研读和欣赏,对这些历代著名法书瑰宝的艺术特质的主观心理体验和把握.那末,什么是这种体验呢?它和书法的欣赏又是什么关系呢?中国书法艺术中值得如此深入体验的特质又是什么东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