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严自珍 《今传媒》2013,(2):30-31
健康传播的提出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属于应用传播学的范畴,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03年"SARS"事件的爆发,成为我国健康传播研究发展的一个契机,从此以后健康传播研究得到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关注,加上近年来的禽流感、基因安全、食品安全和各种医患纠纷,无不牵涉到健康传播,电视媒体加重健康报道的比例和投入,本文主要以电视媒体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为例,来分析我国电视媒体的健康传播的主要特征、优势、不足等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健康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1999-2014年CNKI(中国知网)相关文献的数量、关键词、学科、研究层次进行量化分析,并以每(三)年为单位,对国内健康传播学的研究发展进行分析,并对国内健康传播学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并提出了从关注内容到关注媒介、从学者介入型到专业化、从宏观研究到方向细分,实用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并重,多种传播模式并存,加强各机构资源整合等国内健康传播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内健康传播未来的研究走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不同角度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合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初步探索和揭示了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知识生产、传播的规律与趋势。  相似文献   

4.
倪德钰 《图书馆论丛》2005,(4):47-49,27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非语言传播对图书馆文献传播活动的影响,并强调对非语言传播的重视和利用,以促进文献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统计并分析了自2010年-2019年来中国健康传播学术研究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运用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内容分析法,统计并分析我国健康传播文献年度分布、类型分布、学科分布、关键词分布、热点主题及文献来源分析等。研究分析显示我国的健康传播学正在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逐渐过度,存在传播特点多样化、传播路径多元化、传播效果显著化的特点。最终可以看出我国健康传播学正逐渐兴起,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的议题逐渐多样化,同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也发挥了显著作用,因此可以预见我国健康传播学在未来将发展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李彧 《今传媒》2012,(11):17-18
健康传播是美国70年代开始兴起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健康传播在美国的发展,离不开其社会保障制度和传播学理论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则显得比较滞后。随着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健康传播势必会引起更多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彧 《报刊之友》2012,(11):17-18
健康传播是美国70年代开始兴起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健康传播在美国的发展,离不开其社会保障制度和传播学理论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则显得比较滞后。随着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健康传播势必会引起更多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说服传播活动高度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与缩影。在这一时期,先秦诸子游历各国,试图通过游说的方式使君主或权臣接受自己的治国理政主张。频繁的说服传播实践与大量典籍的诞生使中国说服传播理论在先秦时期萌芽并得以发展。其中,道家学派的老子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虽体现了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与独特的政治哲学,但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几千年前富有中国特色的传播主客体认识、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技巧等传播学范畴的内容。可以说,老子在一定程度上对说服传播已有了深刻的认识与见地。本文从传播学角度考察《老子》,审视并总结老子的说服传播思想,把握其思想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以期对构建系统化的且独具中国特色的说服传播理论体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图书馆文献的传播过程,并提出了图书馆文献的传播模式,文章的重点在于发掘图书馆文献传播自身的特点,并对一些新情况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孟伟 《现代传播》2004,(3):63-66
本文从传播学、语言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角度 ,在媒介发展的历史中考量口语传播的价值 ,从反思广播听觉传播本质的角度入手 ,为不断拓展的媒介时间空间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同时旨在发掘广播传播在当代媒介生存环境中独特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诞生于美国,基于大众媒体和信息传播规律的传播研究,从一开始引入中国到现在,本身就是一个跨文化传播过程。无论是用本土的理论来对它进行注解,还是拿着这个他山之石来攻我方之玉,乃至想要打碎重塑,都是一个跨文化对话的实践过程。因此,本文提出,传播研究的延伸,需要将传播研究归位——把大众媒体置放到文明演进和文化变迁的社会话语系列中去研究,首先要深化——以语言学为突破口,深刻认识话语的意涵,深化话语视角的理解和在传播研究中的运用;其次要转向——深入理解数字技术新媒介(medium)所带来的冲击,将传播研究的对象从作为复数形式的media(媒体)转向单数的medium(媒介),研究信息在媒介言语、媒介语言进而媒介话语中的整合效应,将整合传播的理念从逻辑上予以清晰化。或可由此开始建构传播学的内生话语系统,为传播研究趟出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2.
A review of my research in health communication leads to the presentation of eight insights that may be applied to the practice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collaboration and work in health communication practice settings, ranging from public health departments, to clinics, to participation in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guides the discussion of three broad principles that inform my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 both cases, a core emphasis is given to keeping “health” in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刘光裕 《出版科学》2008,16(3):83-87
中国古代的出版概念,是复制和发行两要素说。编辑并非出版诞生的标志,它是出版成熟或趋于成熟的标志。没有编辑的出版活动普遍存在于古代。出版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以公众传播为宗旨,以作者为起点、读者为终点的书籍传播。出版史的研究范围大致是历史上书籍传播过程与在这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影响、制约书籍传播的社会历史环境。  相似文献   

14.
In China, people’s emotional health is concerning. The patient-centered communication during medical consultation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people’s emotional well-being.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 and health is one of the least develop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his study empirically tested a pathway linking communication to health. Based on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483 Chinese pati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tient-centered communication directly improved emotional health. Also, patient-centered communication had an indirect effect on emotional health through uncertainty management skill. In addition, patient trust positively moderated the effects of patient-centered communication on uncertainty management skill and emotional health. Also, one’s Internet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positively moderated the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on health. The findings have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in the context of China.  相似文献   

15.
古籍数字化资源的深度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古籍数字化实践为基础,论述对古籍数字化资源进行 深度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目前古籍数字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今 后至少可从三方面加强:提供基于超文本的立体阅读环境,建立强大的智能化检索系统, 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和信息分析。最后指出古籍数字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有赖于跨 学科的合作,同时也为跨学科合作基础上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古籍数据库建设现状以及古籍数字化技术进展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当前古籍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古籍数据库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2-2012年健康传播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主题分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健康传播研究文献有逐年上升趋势,呈现出既分散又集中于健康教育类、新闻传播类及医药卫生类期刊上的特征,健康教育/疾控中心类与新闻传播类机构是健康传播研究的重要力量,健康传播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健康教育与健康意识、健康传播方式与传播途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流行性疾病防控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启动,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关注。笔者近年来多次参加古籍保护培训班的学习,结合培训实践并做了相关文献调查,总结出古籍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及古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为今后古籍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形成了官府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书院图书馆与寺观图书馆等四大类型的图书馆,图书馆事业曾经一度达到了同期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在长期的图书馆工作实践中,诞生了基于"图书整理"与"图书管理"的古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也形成了以"校雠学说"为核心的文献学学科群的发展趋向。充分挖掘与全面继承古代优良的图书馆学学术思想,既是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世界图书馆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0.
蒋永福 《图书馆论坛》2020,(2):26-35,44
中国古代无“图书馆”“图书馆学”之名,但有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之实。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是在“中国古代”这样一个特定的地域、时域中独立生发出来的,几乎未受异域文化的影响,因而具有显著的历史特色和民族特色。文章把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特征概括为三方面:发展历史上的悠久性和自发性;思维方式上的本体性和价值性;论理方式上的非论证性和非学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