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金(以下简称赵):<南风窗>1985年4月创刊,发展到今天已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杂志,也是最受海外主流媒体关注的中国杂志之一.到今年4月,<南风窗>就要迎来23岁生日了.在此,一要向陈社长表示祝贺,祝贺<南风窗>取得的成就;二要表示感谢,感谢<南风窗>在新时期推动中国发展、引导公众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全国都市类日报拼杀声震天动地时,一批新闻周刊异军突起 ,<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茁壮成长起来.有资料显示,这些新闻周刊已全面扭亏为盈,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相似文献   

3.
创刊于1998年4月的<财经>杂志是一本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现代市场经济进程中的财经新闻刊物.2000年开始凭借推出一系列揭黑报道而轰动财经界. <财经>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为它赢得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读者群以及令同行艳羡的高质量广告客户.<财经>通过举办各种会议活动,成功实现了高端读者与高质广告客户这两部分资源的对接,也带动了杂志的品牌形象塑造和经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4.
师永刚跟踪采访八年,遍访与<读者>杂志相关的几乎所有的人,试图站在人文的立场上揭示这本杂志的真相.书中首次客观地纪录了<读者>杂志从创刊之初到现在的每个令人无法置信而又奇特的发展历程.著名作家贾平凹、余秋雨联手作序,更为本书增添热点.这本书将告诉你一个由两个理科生在中国西北角创办的杂志,如何历经风雨成为发行量近千万,出版四个不同版本,年收入过亿元杂志的传奇史.首度权威诠释与美国读者文摘官司内幕,胡耀邦批示肃清<读者>精神污染事件,三次遭遇停刊的政治事故,<读者>杂志如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大发行量杂志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5.
1994年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成立伊始,便成功地推出了世界著名的<米老鼠>卡通杂志中文版.10年间,<米老鼠>迅速成长,知名度不断扩大,成为中国少年儿童最喜欢的杂志之一.2001年,第13期<米老鼠>的发行量首次突破了20万,次年又突破了30万大关,2003年销量已达40万,稳坐中国卡通杂志第一把交椅.随后,童趣公司又推出了中英文双语画刊<小熊维尼>,以及专门面向女孩的<小公主>和<魔力W.i.t.c.h.>.而这只是丹麦艾阁蒙出版公司在是世界范围内成功推广<米老鼠>杂志的举措之一.1948年9月,随着米老鼠的巨大成功,迪斯尼公司积极和丹麦的艾阁蒙公司合作,由后者出版了第一本<米老鼠>杂志.诞生之初,艾阁蒙每小时能卖出83本<米老鼠>,到了1998年,每小时能卖出15000本,也就是每秒钟卖出4本!到2004年为止,全世界有24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米老鼠>杂志,包括德国、英国、瑞典、挪威、以色列、泰国和中国等,其足迹遍布全球.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部轻喜剧电视连续剧风靡全国,那就是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人联合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本文所说的不是那个虚构的叫<人间指南>的杂志编辑部,而是实实在在于1979年就在四川成都工商局注册、30余年里在中国最有影响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编辑部.  相似文献   

7.
杂志全球化趋势下,版权合作成为时尚 纵观中国期刊200多年的发展史,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和<科学>杂志的创刊使中国杂志发展呈现出第一个高潮;时隔60年,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时代,中国的期刊业再次步入繁荣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读者>、<知音>、<家庭>、<女友>、<故事会>成为中国杂志市场上的主流杂志,但是1993年随着<时尚>杂志的创刊,它以铜版纸全彩色印刷,采用国际开本、充满国际名牌的精美广告和图片,使中国人的眼睛为之一亮.5年之后,<时尚·伊人>与美国著名女性杂志进行版权合作,再次将<时尚>送上了又一个高度,以后版权合作成为了期刊界的口头禅.之前,<世界时装之苑>、<瑞丽>等杂志都是版权合作成功的范例,但不如<时尚>那样在品牌扩张上给期刊界以巨大震撼.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地理>是当今中国最负盛名的科普类杂志之一,是中国惟一一家成功进行版权输出的杂志,是成功改版、实施目标受众转型的杂志之一,也是成功树立了品牌形象的杂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刘业伟 《传媒》2010,(9):73-74
<读书>杂志1979年4月创刊.那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不久,思想界、出版界异常活跃,于是,一些饱经沧桑的老人陈翰伯、陈原、范用、冯亦代等集合在一起,办起了<读书>这本思想评论杂志.1986年至1995年,沈昌文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十年里,<读书>介绍过许多新思潮、新视点,被誉为国内最有影响的思想刊物之一.有一句曾经流传很广的话:可以不读书,但不可不读<读书>.过去的<读书>与其说是一个学者的大讲堂,倒不如说是读书人聚会的沙龙、茶馆.这一切,都和沈昌文独特的办刊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0.
塑造期刊品牌个性的五个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期刊品牌个性塑造的必要性 品牌个性理论最早源于广告界的实践,这一理论认为赋予品牌不同的性格特征有利于在品牌中注人情感因素,从而赋予品牌更为丰富的内涵,而消费者也会以人格化的形容词来定义这些具有鲜明个性的品牌,如<中国新闻周刊>的犀利客观,<三联生活周刊>的温情细腻,<南风窗>的严谨冷静.  相似文献   

11.
尚飞 《编辑学刊》2005,(3):66-68
<萌芽>杂志似乎总能做出令中国出版界震动的事来."新概念作文大赛"依然轰轰烈烈;萌芽实验中学已颇具规模;萌芽网站也人气旺盛.现在,<萌芽>又有新动作,以打造青春读物品牌为目标的"萌芽书系"横空出世,着实又令人一惊.<萌芽>杂志步步为营,从"新概念作文"到"萌芽书系",<萌芽>的产业价值链已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2.
从一本杂志看畅销元素--解读《读者》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本不事张扬的杂志,<读者>杂志几乎在全国与世界近百个组织的排行榜中都榜上有名,并且屡次走到前几名的位置上.在中国期刊协会所做的近18年来大发行量期刊发行统计表上,<读者>杂志连续13年位居中国大发行量杂志前十名之列,三次成为年度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这三次分别是1994年的347万,1995年的406万以及2000年的605万.1997年,上海三联书店的<书城>杂志登载了一次中国热门杂志排行榜,选了中国的12家杂志,作为中国杂志的名片.而这个排行榜的着眼点在于大众化,选择的标准和原则是内容的前瞻性与形式上的现代感,更注重杂志的影响力和保存价值.这次品位不俗的评选,对<读者>杂志的评价是:"作为一份国内销路最广的老牌文摘类杂志,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有着浓烈的个性和风格,人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读者>式的文体,这是其他文摘类杂志很少有的.杂志是依靠编辑编出来的,此言信之".央视索福瑞公司在进行调查后,提供报告说,这本杂志的传阅率达到了10个人左右,是中国同类杂志里传阅度最高的一本.中国13亿人口中,将近2亿人看到过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13.
《传媒》2004,(12):37-40
一月 1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的<中国经济快讯周刊>杂志更名为<中国经济周刊>,成为目前国内惟一一份真正以周刊的形态出版的经济杂志. 1日,<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发布. 1日,<北京科技报>改由<北京青年报>社主办,此为北京青年报社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第一个项目.  相似文献   

14.
杂志的封面文章是一份杂志的"门脸",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因此,办好一份杂志必须先做好封面文章.1998年4月创刊的<财经>杂志在我国现存财经类媒体中具有较强的特色与个性,<基金黑幕>、<银广厦陷阱>、<庄家吕梁>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是该杂志成功的一大因素.而封面文章正是这类财经深度报道的载体.本文以2002年至2003年10月的<财经>杂志封面文章为例,从其报道思路和报道组织方式两个层面对其特色做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内容创新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在东京出版 理论文摘杂志<红旗文摘>创刊 智库月刊<全球化>创刊 <中国食品安全报>创刊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出版 <大学生村官报>创刊 <中国国家旅游>杂志创刊 <中国双拥>杂志创刊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创办<前卫·楚天法治> <动漫报>创刊  相似文献   

16.
国内时尚杂志是在1988年进入中国大陆以后开始发展并繁荣起来的.到目前为止,国内时尚杂志的"四巨头"是<瑞丽>、<时尚>、.<瑞丽>的创刊历史和国际影响力都远比不上其他三本杂志,却在中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在4月份从27个城市统计的期刊中,畅销期刊种数共101种,有一种期刊<知音女孩>下榜.4月上榜率前10名的杂志名单未有变化,小有变化的是<青年文摘>(下),这月的上榜城市减少了一个,从上月的17个下降到16个,其在兰州的地盘被畅销榜上一向不太引人注目的"小"刊<飞碟探索>抢走.  相似文献   

18.
叶新  孙雁楠 《传媒》2004,(8):52-53
出版界人人皆知,品牌延伸和品牌联合(或称为品牌共有)对一个杂志的成功至关重要.现在,所有的杂志都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拥有自己的网站,还有不少美国杂志已经涉足广播和电视.与之相对,许多成功的出版品牌也来源于电视节目,比如:、<人生>、和<奥普拉杂志>等等.诸如<马克西姆>、<她>、<人车志>和<大都会>等美国知名杂志,很快就会让读者将有关星座占卜和汽车评论的信息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报界出现了不少怪东西,反映到版面上就是种种明显的歪风.<中国记者>杂志2005年第2到第4期曾经刊出过我的三篇连续评论:<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评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和<评"我们要吃饭">.  相似文献   

20.
王方 《传媒》2009,(11)
2009年10月,<财经>杂志人事风波发生后,各界议论纷纷,猜测传闻不断,一度演变成极具眼球效应的"新闻事件".当然,作为中国最知名的财经媒体之一,备受公众关注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评价"<财经>杂志离职事件"并非易事,要谈此事件对中国传媒业尤其是财经媒体的发展的影响、教训及借鉴意义就更难了.就事论事,笔者认为"<财经>杂志离职事件"的发生,除了金融危机、美国媒体寒冬、中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及时下传媒人创业潮等外部原因外,关键在于杂志自身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