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熟练掌握考点知识是答好中考试题的基础,而具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则是关键。笔者根据多年教学观察和实践发现,初中生特别是成绩中等生问答题失分的主要因素是审题能力不强,从而造成审题不清,答案不完整、不准确或答非所问。审题能力包括审读试题设问能力和提取试题材料信息能力,下面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审读试题设问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綦江县南州中学/程锡云老师撰文说,解答历史材料题的方法可归纳为四步,即审题、读题、链接、答题。审题就是审读设问,明确问题要求是作好材料题的前提。审读设问包括:该题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等等。  相似文献   

3.
<正>审题能力包括审读设问能力和提取材料信息能力,在《审设问能力培养探究》(见本刊2014年第7期)一文中,笔者就前一种能力的培养粗浅地谈了几点看法,现就后一种能力的培养介绍自己的实践和体会。一、提取信息要领1.明确设问要求:提取信息的前提设问要求决定审题和答题的方向、方法,其中包括在哪些材料中提取信息以及提取哪些信息。【例1】(2014·广东广州卷·23)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谢碧筠 《高中生》2008,(8):37-37
一、审题本文以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一的第38题为例,对如何分四步解答历史材料题进行具体说明。审题就是审读设问,这是解答材料题的前提。历史材料题设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材料型,即  相似文献   

5.
<正>高考化学试题中工艺流程题是主流试题,因其命题素材选择余地大,可设问的点很多,考查综合能力方便,试题显得很是变化多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做此类试题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磨刀不误砍柴工",仔细审题1.认真细致地发现信息:读题时应对题目提供的材料包括物质的成分、杂质的类型和流程中的分支信息等一些关键之处详加标注,不轻易放过细节。2.准确全面地理解信息:仔细领会题目  相似文献   

6.
认真审题有助于学生明确答题方向,关联对应知识,达成解题目的。审题要从题干、设问、备选答案三个试题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分析,兼顾试题整体、题干材料、设问语句、选项四个方面,从中揣摩命题立意,解读有用信息,细化答题方向,排除干扰选项,为答题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唐爱民 《考试》2010,(2):49-51
主观性试题通常有背景材料和设问两个部分构成,根据背景材料的不同,又可以分出图表题。主观性试题的正确解答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审题顺序。许多考生在审题时都习惯于先阅读材料,然后再看问题;没有目的地盲目地阅读材料,带着对材料模糊不清混乱的认识去解答问题显然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每年高考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为审题不仔细而丢分,因此认真审题非常关键。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问和题目提供的条件之间的关系,读题要仔细、慎重。  相似文献   

9.
正解题无非两步,审题和答题。与之相对应,审题包括审设问和审材料2种模式,答题主要包括原因类、意义类等8种答题模式。从哲学上看,每一道试题的解题过程都是个性,每一类试题的解题模式都是共性,个性蕴含共性是共性的基础,共性来自个性并指导个性,解题过程与解题模式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二者一旦结合,考生就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解题能力和考试分数会有大幅度提升。解题,不能就题论题,必须举一反三触类  相似文献   

10.
王德明 《考试》2014,(4):22-23
<正>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审题的关键在于设问。因此,在政治主观题审题过程中,我们阅读主观题的顺序是先看设问,后看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使对试题情境的思考有一个主题。因此,要把握情境的主题需要对设问进行科学有效地分析,明确解答政治主观性试题究竟需要从设问部分得到什么。通常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设问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教材知识范围、情境材料范围以及设问模式,应该说这三个部分是解答政治主观性试题在设问部分的"三味真火"。  相似文献   

11.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提供材料(史料),设计新情境、新问题,让考生进行分析、提炼、论证后得出结论,有效地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概括能力的题型。材料解析题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多、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的特点。要解答好材料解析题,必须掌握适当的解题技术、技巧。解答材料解析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审题审题要处理好审材料、审材料与课本的关系和审题问三个方面的关系。1.审材料。考生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接触的是试题出示的材料,因此阅读、理解材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前提。审材料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材料。粗读的目的是要迅速弄清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其相关的时间、地点、历史人物等基本要素,了解材料的大意。第二步,精读材料。字斟句酌,通晓全文:首先关注材料的介绍、说明、按语和出典,期望从它们透露出的蛛丝马迹中有所收获;其次对材料提供的信息进  相似文献   

12.
一、审好题意 每一个综合题都有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因此,审题时,首先要审材料,确定信息的提取方向,就是要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一般来说,试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不是可有可无的,往往都是解答问题的必要条件。认真审题,要不放过任何细节;确定有效信息与相关信息的联系方向;确定能力的考查方向,其次,解读地理图表,图表给出的信息可能没有文字给出的信息更加明确,但以图表给出的信息有一定的隐藏性。在对地理图表进行解读时,要将文字与图表文字、材料有机结合。第三,找出题干与设问问的连接点。阅读题干时,要时时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问题的信息,然后通过推测判断,得出答案。  相似文献   

13.
张琳 《考试周刊》2014,(61):1-2
要上好试卷讲评课,就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包括审题的方法和组织答案的方法。审题,既审材料又审设问。在审题过程中,要求学生读懂、读全、读透材料,学会总结题型,把握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答案组织过程中,要注意回归材料,寻找试题与教材的最佳结合点,将课本知识点与材料进行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4.
解答历史学科的主观性试题,审题是第一步,这是有的放矢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前提。任何试题的设计,总有某种意图是通过文字及图像或统计数据合乎逻辑地显现出来的。考生要透过题面,理解题意,了解题目问什么,要求回答什么。解题思路要能符合命题意图,攻克“制高点”就不难了。高考试题一题一貌,怎样才能审明题意,理解试题的内容要求?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分析试题设问的结构成分,明确题目的要求。一般来说,高考历史的问答题或材料题的设问,都有4项基本构题成分:限定项———规定了题目的时间、空间,或事件、观点等,限定解题的范围;求答项———…  相似文献   

15.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它包括阅读能力、对题给信息的辨认和整理能力、对设问的理解能力等。"审"字在《新华字典》上解释为"详细、周密",由原义引申出来的意义为"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可见审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分析和推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解分析说明题的关键是审题。审题必须要紧紧抓住设问的限制条件或导语。我们常见的中考政治分析说明题设问导语一般分为内涵式、外涵式和内外涵结合式三种。内涵式是指设问要求根据材料作答,常用“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等导语限定,有时在材料与要求回答问题之间不设导语。外涵式是指把材料作为一种中介或提示,答案要从所学知识中获取,实际  相似文献   

17.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是学生普遍感觉难得分和同学之间拉不开差距的题型。如何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高分?最为关键在于审题,包括审准材料和审清设问,不同的背景材料,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即使是相同的文字或图表,设问不同,其答案也会大相径庭。那么如何审题呢?采取“五有法”。  相似文献   

18.
试题命制的理论和技术(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教育考试试题命制是以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假设为基础。与这些理论假设一致的试题定义要求试题应该具备三个要素:测量目标、刺激情境和设问,这三个要素缺失了任何一个,都不能构成完整的试题。根据这些理论假设以及试题定义和要素,本文讨论了命制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基本要求,客观题包括题干的要求、选项设置的要求以及选项数的问题;主观题包括情境材料的选择、设问、赋分和评分标准制定。  相似文献   

19.
<正>《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高中)2019年第1-5期继续推出"新题速递"栏目,欢迎各位老师踊跃参加。一、投稿要求所有投稿试题,不限年级、题型,但需满足以下条件:1.原创试题,未公开发表;2.试题必须以2019高考年度内的时事为背景材料;3.试题完整(选择题包括题干、题肢、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材料题包括背景材料、设问、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难度适宜(不得超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有一定创新;4.每人每次投稿试题数量不得超过5道,每道试题包括题干、设问、答案在内不得超过1000字。  相似文献   

20.
审题是话题作文中的关键之关键,审题不正确、不对路,那就是低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首先是迅速确定写作范围;其次认真审读提示语,迅速展开思路;第三挖掘隐含信息,迅速理解题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