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特别是诗,它是经过提炼的最精粹的语言。古诗更是如此。语言的精粹更多的时候体现在炼字上。炼字即锤炼、琢磨文字。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文人写诗作文皆注重炼词。古代文学创作经典《文心雕龙》中有这样一段话:"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意思是说选词、炼词是造句成文的基础,十分重要。历代文人非常讲究炼词他们强调字词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卢延让曾有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诗句,杜甫也曾写下"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的诗句。可见,古人为炼词,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弄”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口语中常常用到它,古人诗词里也不乏其例,可谓雅俗共赏,故在此一谈。“弄”字的结合能力较强,从整体看,与名词结合在一起,作动词用的占大多数。有与名词结合在一起仍作名词用的,也有与名词、形容词结合成成语的。现按这两大类分别谈之。(一)“弄”作动词,与名词或形容词结合,按感情色彩可分三类:(1)褒义:弄月,赏玩月色。李白《别山僧》:“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又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句中的“弄”字,有“舞动”之意。  相似文献   

4.
<正>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张先名句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可解释为摆弄,"花弄影"是风吹花树,花在月下摆弄身影。这是暗写风。其妙处在于"弄"字将花人格化了,使景物由静而动,富有生命力。那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四课柳永词《望海潮》之"羌管弄晴"之"弄"该作何解?课本对"羌管弄晴"句的注解是:意思是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问学生"弄"字怎讲?学生根据这个注解答:飘荡。要知道,这个注解是对全句意思的整体串讲,并不是逐字对译的精确讲解,这样解释"弄"字的意思显然是模糊而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初中刊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全词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基调乐观,富于哲理,咏物、写景和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互为表里,缠绵之情,让人玩味不尽。上下两片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为转折,过渡自然,尤其是该句中的“弄”字,匠心独运,是该词意韵幽深的“诗眼”。起舞,本应是一个欢快愉悦的活动,多为人们开怀时的一种陶醉之态,而清影则是一种凄凉的意绪,一种清冷的寂寞,二者通过一个“弄”字,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弄”字处于二…  相似文献   

6.
<正>主题导读作文即语言建构的过程《文心雕龙》曰:“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锤炼字词,选用句式,组织段落,连缀篇章,这些都是作文包含的语言建构过程准确、鲜明、生动、简洁、连贯、得体,是语言建构应遵循的基本要求锤炼字词,即从众多的字词中精心挑选,找到最能反映该事物特征的字词,使语句表达更得体。锤炼字词通常要从词性与功能、词语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梦回"一词多用来表示"梦醒"之义,一些人将其释为"梦中回到"其实是一种误读。"梦回"一词的用法有四种:一是紧接"梦回"二字,下文叙写抒情主人公梦醒后感受到的现实情境;二是紧接"梦回"二字,下文叙写抒情主人公从何样的梦境中醒来;三是"梦回"二字后本句结束或整首诗词结束;四是只以"梦回"二字作为题目,而此二字文中不出现。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梦回"当为其第二种用法。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魏庆之《诗人玉屑》)。历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都要反复锤炼,推敲字词的生动、形象、贴切、华丽。所以杜甫曾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悉。”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诗人铸字炼句的佳话。 在教学诗同时,我们也应细心体味诗人炼字的用意所在,要结合诗词形象思维的艺术创作规律,咀嚼“诗眼”。有些字看上去倒也平常,但一经诗人洗炼的安排,就有特殊而深刻地表现力;有的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有的字创造了浓郁的意境;有的字点染了艳丽的色彩;有的字勾画了动人的形象;有的字具有重迭映衬或反复递进的关系;有的字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教师应抓住这些富有特殊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陈再文 《职教论坛》2003,(12):58-58
大家知道,文章的语言来自生活,但它绝不是对生活语言的照抄照搬,而是经过加工提炼而成的规范化语言。它既保持和发扬了口语中丰富多彩和生动有力的优点,又剔除了口语中的粗糙混乱的部分,而且有所创造,更富表现力。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时就需要对语言进行锤炼。锤炼语言,就是锤炼字、词、句。刘勰指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也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精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刘勰全面分析了字、词、句、章的关系,阐明了遣词造句的极端重要性。文章离不开字、词、句,“褒见一字,贵…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中小学诗词教学课堂上,语文老师多是抱定“先释字词再释句,最后一项是主题”的模式不放,此种“译诗”教学听得多了,不免有些担心:1.作诗,并不能一字一字积成句,一句一句积成诗,实是先有了诗才有句,先有句才有字。‘先释字词再释句”,无异于对古诗的肢解,“这字好,这句子好……”如此学生最多了解了些作诗的技巧,但永远读不到诗的最高境界,一首诗就减了价值;2.诗有“情感和语言的浓缩”之说,把“大漠孤烟直”翻译成“广大的沙漠上一缕孤烟直冲云霄’没错,但诗  相似文献   

11.
"弄"字作为一个动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泛义动词。在河南周口方言中,动词"弄"的使用尤其频繁。从句法结构上讲,它与其他语法结构的组合能力比较强,可以带各种形式的词组作宾语和补语。并且,它在语义上可以表示很多种不同的意义,既可以代替意义具体的动词,也可以代替意义抽象的动词。"弄"字在方言中的广泛使用,体现了口语化及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的篇幅一般都很短小,而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要以最短的篇幅表现最多的内容,就必须对诗词的语言进行锤炼,因此,古诗人作诗很讲究炼字琢句,往往为了寻求一个准确精当的词语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正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更有甚者为了锤炼一二佳句而费数年之功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们能否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栾梅 《现代语文》2011,(10):68-70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眼。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诗眼”、“词眼”。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诗眼”、“词眼”的分析便尤为重要,但这分析应放在整体意境中让学生加以体会,而不能使之与整首诗词剥离,变成对字词的单个讲解,而应让学生在“含英咀华”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心灵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教师》2009,(16)
古人写诗词,特别注重炼字锤词,力求出现一字传神的精妙境界,诗眼便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之处.这传神之笔的得来,有时是诗人在不经意中妙手偶得;但很多情况下是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中苦吟所得,从贾岛的"推敲"到王安石的吟"绿",如此字词皆饱含着诗人的良苦用心,是诗人殚精竭虑、反复斟酌而写成的.诗眼往往能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诗的神韵.  相似文献   

15.
陈红芬 《教育》2015,(4):39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意义单位,从汉语学习的角度,词语教学不仅深刻地影响着识字教学,还是句、段、篇、章学习的基础。小学低年级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写字,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是识词、写词。为什么呢?因为词语能更好地反映字词的意义,更容易让学生识记和理解,学生在运用的时候,也大都以词语为单位。由此可见,词语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帮助学生理解字与义的关系要想做好字词教学,让学生学好字词,为学好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笔者认为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重要的问  相似文献   

16.
古诗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语意含蕴较深的词句,学生理解难,教师讲授也不容易。如《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一句,其中“弄”字的意境似乎只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感觉,学生很难体会其中的韵味。为了教懂这个“弄”字,我不是以词解词,而是创设一个语言环境,给学生造成一种“意象”,让学生由此而展开想象。教学时,我问学生:“大家看看,这个‘弄’字是不是可换成另外一个字?”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换成“戏”好,有的说换成“浴”字更好,还有的说用“嬉”字最佳。对于学生们的议论,我没置可否,而进一步启发道:“来,我们大家都闭上眼睛,回忆春天山中的景色。你们说,春天一到,山中的鸟儿怎么啦?”“叽叽  相似文献   

17.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2,(24):28-29
主持人龙吟:在一些经典的诗词中,往往能通过一字一词总览全貌,这便是"诗眼"。诗眼,是理解诗词的一把钥匙,抓住了它,就容易深入理解诗词的主旨。有时候,"诗眼"是作者偶然得之。有时候,"诗眼"是作者事先确立,这便是所谓的"一字立骨"。诗法指津"一字立骨",也称"一字经纬",是古典诗词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所谓"一字立骨",具体说来,即以某个核心字词(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愁"字)或关键短语(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伤离别")作为诗词作品立意的根本,使之成为整篇诗词布局谋篇的枢纽,该篇诗词的整体内容均受这一字的制约与驾驭,主旨的表达就显得更为鲜明而集中。  相似文献   

18.
著名翻译家严复说过,翻译三难:曰信、曰达、曰雅。其实,单是一个"信",要落实好亦殊为不易。笔者以为,高考文言翻译考查的着眼点也大多集中于此。而影响"信"的几大要素,归纳起来,多为一字三词四句式。其实,考生做翻译题丢分,并不是整句都不懂,而往往是句中的某些关键字词弄不明白,由此导致整句理解错误。一字三词四句式.就是理解句子的关节点.也常常是文言翻译题的得分点。所谓一字,是指通假字;三词是指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四句式是指高考大纲明示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落实好了这些,也就踩中了得分点。下面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提神的一个字"(魏庆之<诗人玉屑>).历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都要反复锤炼,推敲字词的生动、形象、贴切、华丽.所以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诗人铸字炼句的佳话.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歌赋也历来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在小学教材中,诗词教学历来占有相当的比重。然而在课堂中,诗词教学却存在颇多"硬"象。1.硬译。不少老师在教学诗词时满足于落实字词理解,讲究逐句分析,认为如果学生能将整篇诗词完整的逐句翻译出来,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一大半了。这乍一看似乎无可厚非,理解和欣赏本来就是诗词教学的第一要义,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硬译",往往只能听到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