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新年刚过,被称为最好的七零后小说家之一的路内,就以宏大的才情推出了长篇小说《慈悲》。这部被媒体称为"完全可以媲美余华《活着》的小说",以疏朗和深邃的格局,展现了作家深刻的思考和悲悯的情怀,这是一部为中国工厂的生态和工人的命运塑像立言的扛鼎之作。作家用极为节制和冷静的叙述,讲述了一家化工厂在五十年里的兴衰历史。同样也用极为内敛和简洁的描写,为读者生动刻画了一代工人的起伏命运。小  相似文献   

2.
关于"家"的定义,古往今来,见仁见智。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在她的《寒色》一文中用她饱含深情而又略带伤感的笔致,以她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家"的内涵。"家是什么?"这实在是一道至浅至近的考题,大凡有家者几乎没有人会为它去耗费脑筋。但当有人把这道题目提交到你的面前时,你又如何作答?被问住的不仅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博大精深的龙应台亦会在读者的追问之下卡壳。《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阅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  相似文献   

3.
阿来的《尘埃落定》是一部难得的描写藏族地域文化的文学佳作,主人公"傻子"是作家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在这个拥有多重意义和极具个性特征的人物上,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傻子"二少爷这一人物形象的系统分析,从而更有助于系统的了解小说中所揭示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关于"家"的定义,古往今来,见仁见智。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在她的《寒色》一文中用她饱含深情而又略带伤感的笔致、以她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家"的内涵。"家是什么?"这实在是一道至浅至近的考题,大凡有家者几乎没有人会为它去耗费脑筋。但当有人把这道题目提交到你的面前时,你又如何作答?被问住的不仅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博大精深的龙应台亦会在读者的追问之下卡壳。《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阅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面对阅读的低效和无效,教师对于教学文本的解读需要从两个意识——文体意识和课程意识入手。文体意识是教师作为普通读者思考这篇课文"有什么",然后渗透课程意识——立足于课标以及这篇课文在各个教材中定位并思考这篇课文"可以教什么",最后通过意识融合思考这篇课文"实际需要教什么"。以《背影》为例,具体从两个意识方面深刻解读并指出其实际的教学点。  相似文献   

6.
严歌苓的《白蛇》和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在背景选择上都穿插了历史时代因素,但不同于“用文学写政治”的宏大叙事方式和“以政治论成败”的主流叙述模式,这两部作品皆以历史大环境下的小人物的情感故事为依托,深刻表现出人性的善恶,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哲理的思考。无论是从作家的书写角度还是叙事手法,作品都无异是主流历史话语下的“边缘化”的“他者”。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对《水浒传》《西厢记》等叙事作品的评点,蕴含了深刻的解释学思想。作品的意义存在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还是存在于读者的理解中,读者能否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这都是金圣叹在评点中思考过的问题。在金圣叹那里,人都有"至诚之性",读者应当能够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但由于作者创作情境和读者理解境域的复杂性,重建作者创作意图在实际上又是不可能的,也是无从判断的。面对这一困惑,金圣叹提出,读者要"眼照古人",以自己的理解去迎合作者的意图,"与古人捉笔一刹那顷精神,融成水乳"。  相似文献   

8.
契诃夫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的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这篇《装在套子里的人》就在某种程度上追求着一种荒诞的手法,给读者以深思,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9.
康拉德的丛林小说集中体现了人类的道德主题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在这其中《黑暗之心》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康拉德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小说揭示"文明"下的野蛮,对人类的道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帆的孤独啊》是英国著名儿童作家麦克·莫波格的代表作品之一。麦克·莫波格擅长于儿童文学和青春文学的写作活动,其常常将对于历史的酷爱和痴迷融入具有现代感的文学作品中,"用一个‘现在’来牵稳读者的手,带领他们走入‘过去’。"本文通过对《帆的孤独啊》中故事情节等内容进行分析,探寻作品中的深厚历史背景和作者所要表达的关于人类的救赎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台湾作家张曼娟在《青春并不消逝,只是迁徙》中,叙述时间处理及情景互照的叙述技巧和作品文学蕴涵两者的统一,为我们传递了生命的真实体验,引起读者内心深处对生命状态的思考和生命本质的挖掘,本文对这种叙事技艺及作品文学内涵试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艾丽斯·西伯德曾被媒体盛赞为"最具潜力的作家"。小说《苏茜的世界》是艾丽斯·西伯德的代表作。在《苏茜的世界》中,艾丽斯·西伯德成功地塑造了杰克·沙蒙这一人物形象。杰克·沙蒙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的慈爱、有责任感以及锲而不舍精神给中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她创作的"人生三部曲"系列小说(即《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中,以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冷峻的叙述角度,展现了更贴近生活的"原生态"的婚姻生活,构筑了一个真实的婚恋世界。与此同时,她让笔下的都市平凡男女在婚姻中成长起来,在"烦恼人生"中寻求解脱。由此启发读者思考生存的困境、体验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洛丽塔》是著名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文章尝试在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观照下解读《洛丽塔》中人物的欲望情结:亨伯特的少女欲望情结,洛丽塔的叛逆逃离欲望;探讨纳博科夫对于"理性/非理性"这对哲学范畴的深刻思考,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冲突中,纳博科夫凭借《洛丽塔》让非理性对理性进行了一次彻底反抗。  相似文献   

15.
虚构作品中,读者可以聆听到叙述者和作家的双重声音。叙述者以直接叙述和心理描写或"叙述者干预"的方式向读者传达其声音和表明其对故事中人物及事件的立场以及自己的价值观。作家也可以介入到作品中以多种的形式传达其声音。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使用了"作家介入"表明了虚构作品中存在作家声音,并对作家声音的表现形式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孙会 《文教资料》2009,(36):14-15
《你是我的宝贝》是一部以智障儿童为主人公的小说.作家黄蓓佳用充满爱的笔触,以亲切、清新、毫不做作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一个智障孩子的生存空间和内心世界.为读者打开了直面这个特殊群体的一扇窗,打破了人们对智障儿童可能存在的忽视和误读。作家通过刻画贝贝的形象。突破了以往作品中的快乐写作,开始探索关于生命的深刻写作。同时,这一特殊领域的开拓也填补了儿童小说创作题材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信客》一文中,作者多次设置了两难选择的境地,两难的构思,给读者以无限的思考余地。作者只是根据他的思维方式,给《信客》安排了这样一个结局,但这并不意味着思考的结束,反倒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样的两难构思,恰好成了读者思维的催化剂,读者的无限遐想和深刻思考可以由此而触发。作为文化而言,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而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只有这样的两难构思才能充分表现其魅力。两难构思造就了《信客》主题的丰富性,充分展现了魅力,从而吸引读者,使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更自然、更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台湾作家龙应台博士的《孩子,你慢慢来》。龙博士一向以文笔犀利、豪气干云著称,针砭时事视野博大、深刻而理性,被余光中誉为"龙卷风"。而这本书中的她,却温暖细腻得令人吃惊。她在自序《蝴蝶结》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  相似文献   

19.
刘羽 《高中生》2015,(1):19
刘慈欣,中国作家富豪榜当红作家,当代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其代表作有《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和"地球往事三部曲"(《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及《三体Ⅲ:死神永生》)等。1985年,刘慈欣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电工程系毕业后,一直在山西娘子关发电厂工作。"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在刘慈欣看来,他就是一名工程师,每天朝九晚五,下班后回家给家人做饭。在科幻小说读者的眼中,刘慈欣是"神一般的人物",是他们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省青年作家吴学良的长卷散文《灵河》近期已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贵州西北六盘水境内的北盘江为描写对象,将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山川风物及作家的情感、思考寓于其中,为读者展现了在这条多姿多彩河流上的所见、所思、所感,集文学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创造了一个自然空间、人文空间、作家心灵空间相契合的审美空间,文字既凝重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