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的文学批评》高度概括了20世纪文学批评的创新性、总结意识以及知识渊博性等几方面的特点,对于本世纪产生过影响的文学批评流派依次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我们展示了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流派的多姿多彩及文学批评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以意逆志说作为孟子诗学的关键性术语之一,在中国文学批评和理论建设中既享有千古说诗妙诠的美誉,又因为语词的模糊性而聚讼纷纭。笔者认为,在西方学术思想不断侵染中国理论批评界的今天,个别学者援引由伽达默尔的现代解释学催生的读者反应批评阐释以意逆志,寻找它们之间的同一性,甚至视它们为同一论域,固然展开了一种独特的理论视野,满足了当下批评界急于进行范式变革的心理,但也因此使这种争议陷入更大范围批评的循环。这一理论走向,不但远离了孟子的本义和要求,违背了孟子诗学的基本精神,而且也违背了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在21世纪之后逐渐式微。赛义德"理论旅行"中有关理论旅行的阶段、途径和特征的分析对探究当下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所面临的困境及未来走势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区域音乐史成为了中国史学界的研究热点,即便如此,西北乐史相比其他区域乐史研究仍停留于"能力薄弱,著作零星,亟代加强"的缺失状态。鉴于上述研究现状,本文拟从西北乐史对"重写音乐史"的借鉴意义和学科构建的学理基础(研究内容、史料建设、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两方面进行考究和分析,一为探索西北乐史研究的必要性、学术性和可行性,旨在学科的提高和完善;二为投砾问珠,希望引起史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能够为以日后西北音乐史的发展汇聚新材料、积累新思想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毛诗之学的主要贡献在经学 ,文学批评史对毛诗派的理论文献有自己的关注重心和解读立场。和先秦诗学相比 ,毛诗派诗学表现出明显的理论视野上的转换。由于毛诗派在转换理论视野时 ,对前在的知识缺乏自觉的批判意识 ,理论品格带有混沌驳杂的性质。但毛诗派正是以其理论的混沌驳杂性 ,在中国文学观念净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陈涉之启汉高”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倍雷 《美育学刊》2020,11(1):30-38
《汉书·律历志》引《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给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和"立人之道",如果接着讲,那么"立艺之道"为何?按照"二十六史·艺术列传"的脉络路径与文化逻辑,"艺术"是人类最高技术的展示与运用,是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直接相连的技术。所以"艺术列传"中那些掌握最高技术的人几乎是通《易》之人,甚至有的是通"五经"之人,而"艺术列传"本身就被纳入"二十六史"正史中,"艺术"交织于经与史之中。故此,我们认为"立艺之道"必然就是"曰经与史"。  相似文献   

7.
经典作家接受史研究,曾几何时成了一个最缺乏学术新意的学术避难所。这与不少研究者缺少接受史的问题意识和正确方法密切相关。经典作家接受史实质是作家精神生命的身后史,也是接受主体与接受对象之间的多元审美对话史和多重意义生成史。从接受过程中的关注焦点、接受方式和功能效应看,经典作家接受史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即经典地位的确立史,经典序列的形成史,艺术风格的阐释史,艺术典范的影响史,以及人格精神的传播史;从而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从创作到审美、从诗品到人品。通过对经典作家的经典地位、经典序列、艺术风格、典范影响和人格精神的传播等多元历时考察,为读者展示出一部立体的、全方位的、血肉丰满的经典作家的身后史。  相似文献   

8.
胡河清并非一个大批评家,他只是一个有着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背景,独特的文学追求与信仰的当代青年学者,他的批评以独特的角度、新鲜的方法、中立的立场、广泛的题材和绝妙的文体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独树一帜, 形成一种玄妙灵动的“中国式生命精神体验批评”。其批评有着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但是不可否认,胡河清的文学批评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缺失。本文将试着从这几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西周时期,瞽、史、祝、宗等宗教人员同时具有谏诫王侯的世俗职责,其谏诫的方式与其宗教技能有关。这一点体现了西周政治形态的特征。瞽史等由于知天命、通鬼神的文化背景,拥有了超越世俗的权力;周公依神道设教而预设的政治秩序,为瞽史训诫王侯保留了足够的依据和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凭借其与众不同的民族成长轨迹,成为文化研究的特色课题。北美华人学者持有特殊的双重文化身份,身处西方文学研究领域,深受西方文学理论影响。他们对于中国的研究较之于非华人的外国学者无疑更具有情感因素,而较之于国内学者则无疑更具有开拓的视野。于是,在他们的笔下,文化与诗学相逢,诗学扩容了对象。他们使用的新的研究方法,为国内的学术界打开了一扇门,提供了另一种研究的借鉴,在彼岸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地。  相似文献   

11.
文学文化批评的提出是基于对文学的文化学认识。文学文化批评把保持自主的广度、批判的力度和科学的态度作为自己的基本立足点。文学文化批评的基本对象是文学文本 ,研究文本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其基本任务。把握文本中的文化精神 ,必须思考其为人们提供的文化视界的性质 ,辨析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文化认知控制的属性 ,评价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情感和情感体验的取向与质量 ,看其是否能激发人们对自己文化的反思 ,并能给人们以价值更新的启示 ,为人们优化自己的意义世界提供精神资源。文学文化批评的最终目的 ,在于促使社会自觉维护文化的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地革新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朝鲜李睟光的诗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其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睟光的摘句批评和中国诗家的摘句批评共同构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诗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及美学方面 ,庄子有诸多开创性的贡献。虽然他的理论本属哲学范畴 ,但后世文论家或艺术家多从中受到启发 ,尤其是他的寓言故事除了哲理意蕴 ,同时又有着丰富的艺术审美内涵 ,文艺家往往吸收其中的许多因素来谈文论艺 ,诸如道、气、言意、虚静、道进于技、天人合一、法天贵真等哲学范畴及艺术思想 ,在文学创作与理论发展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整体统摄六朝文论史料,以科学求真的态度,践行以问题为纲的文论书写模式,全面体认六朝文论的重要地位,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六朝文论书写,不仅表明早期文学批评史的探索实绩,亦绘制了民国学者系统整理旧学和积极吸纳新知的时代镜像。它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郭著的经典地位,显示文学批评史学术研究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5.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自问世以来备受争议。文章以横向界说白话文观念和纵向铺展白话文与古文之争两条线索为切入点,从提出白话文学观念的历史环境和文白之争的历史演变着手,进一步阐释《白话文学史》在文学史视野观照下所凸显出来的文本特征,进而挖掘该著作本身的意义与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写作上却存在不少弊端既缺少学术研究的规范,又不注重批评文体的写作特点.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规范文学评论写作的要求,并从树立谨严的治学态度和加强学术训练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梁实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批评家,在其文艺批评话语中,古典主义的理念贯穿始终。其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东方古典主义”即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为其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底色;二是“西方古典主义”即新人文主义的精神为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援.这两部分思想的交融互渗构成了其批评思想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把具体的思想类型与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相结合,开辟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哲学维度和社会学维度,也启迪了意识形态批判的美学或文学批评维度。作为一套激进的批判资本主义的话语体系,意识形态批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它把社会关系主要归结为镜像关系,又有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