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济法调整对象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本文通过对以往学说略加评述,认为“国家调制论”的观点比较适宜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并从经济法产生上探寻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及其特征.同时通过分析传统法律用以调整这种关系的不适性,得出这种社会关系由新的法律部门——经济法调整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范围,以期略有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任务的特殊性角度描述了什么是经济法的主体。第二部分论述了行业协会的经济法主体地位,从产生的目的、任务和在现实社会中所起的作用看,行业协会是经济法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对经济法概念产生的背景的分析,举例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宽泛经济概念调整对象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作者自己所持的关于经济法概念及其调整对象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运用龙济学和法学理论,从国家与市场经济的角度对经济法调整对象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15世纪末期以来西方关于国家与市场经济的经济学理论沿革作简要回顾;其次分别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两个侧面分析国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并以此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两次探讨市场中介组织发展与经济国际化趋势对国家与市场经济,进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影响;最后在上述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应然性研究基础上,阐述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论证经济法独立地位的逻辑基础.文章以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为论述起点,对经济法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分析了经济法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经济法的社会性之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6.
法的调整对象是法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研究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要在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基础上,澄清几个模糊认识。作为人类社会进入市场经济后,国家为克服"市场缺陷"和"政府失灵"而对本国经济进行协调的产物,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经济关系,它与民商法和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7.
对界定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方法选择进行理论分析,以主体为逻辑起点,把法律调整对象——社会关系放在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社会中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各经济法学说界定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以现有经济法学理论研究实践为基础进行提炼,通过总结归纳得出:从政策角度界定的方法;从主体维度界定的方法和从时间维度界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外在法学的视角看经济法主要是从其产生的社会关系为切入点来作出事实判断,内在法学的视角则通过对调整对象的分析来得出结论;我国的经济法在路径上体现了“培育法”的特点,其实质最终仍是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存在的基础是它所调整的经济性的社会关系,经济法是调整在现代国家正在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市场经济的体系构成出发,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当由市场主体关系、市场规制关系、宏观调控关系、市场准入和社会保障五部分组成,把市场准入关系视为经济法调整对象之一是本文的最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对经济法主体的研究向来众说纷纭,科学的经济法主体研究思路应从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入手,坚持本质的研究方法,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确定为社会化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增量利益关系,体现出经济法的主体特征,再通过对增量利益的产生和实现的分析,以及对经济法法权应为劳动力权的论证,证明劳动力权人为经济法之适格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