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加许 《教师》2012,(4):72-72
问题是现象和内容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效载体。“问题性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研究、探索问题,获取成功喜悦,实现学习能力和品质提升。英国科学家波普尔曾指出:“科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始于问题一实践及理论的问题,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从几则课例看“问题教学”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这是世界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对他的卓越创造才能的解释。英国科学家波普尔也说过:科学的第一特征是"它始于问题,实践及理论的问题。""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  相似文献   

3.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过:科学的第一特征是“它始于问题,实践及理论的问题”,“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 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与对问题解决的历史.由此可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应该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的突破口.本文以“球的面积”一节课为例,谈谈问题解决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投入阶段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引入新课应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一、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科学始于问题。如果没有了问题,科学的发展也就走到了尽头。科学知识就是通过科学探究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化学也是如此。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化学学科才能不断地向前发  相似文献   

5.
“连通气球”是天津市特级教师路培琦上的一节著名的观摩课。看过这个光碟后,我们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这是我们的教学体会。 奇妙的气球 引出探究的问题 奥地利哲学家波普尔在《研究的逻辑》等著作中提出:“科学的发展是始于问题,并终于问题”的无穷循环,  相似文献   

6.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么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就是教学的"心脏",问题就是思维的方向。一切科学发现,始于发现问题,始于问题激发出来的探索活动。问题是思维的"启动器",问题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  相似文献   

7.
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问题性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英国一位科学家曾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可见,能不能提出问题是科学发现、科学研究的前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我们现在的传统教育,还是大部分的师“问”生“答”。在课  相似文献   

8.
问题化学习及信息技术支撑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一、研究的背景在邓小平与李政道的一次谈话中,李政道向邓小平建议在国内设置博士后。邓小平询问,“博士不是知识很渊博了吗?为什么还要博士后呢?”李政道说“,假如我们培养大学生是让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可能是一些老问题,那么我们培养硕士生就是希望他们解决一些新问题,培养博士生希望他们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复杂问题,但这样还不够,我们需要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才,那就是他们自己能发现新问题,那就是博士后。”…  相似文献   

9.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何处入手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困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问题。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对奥秘的探索与对问题的解答的历史。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主张“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事实上,真正的创新,真正的科学发现,往往起源于提出一个独特的、有科学价值的问题。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按照心理学上的解释,问题意识是指…  相似文献   

10.
一、探究从问题开始 奥地利哲学家波普尔在《研究的逻辑》等著作中提出过“P1-TT-EE-P2”的四段图式。P1表示问题,TT表示尝试性的各种理论,EE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即反驳以清除错误,P2表示新的问题。图式表明,科学的发展是“始于问题,并终于问题”的无穷循环。在这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刊卷首在谈及远程教育研究时曾提到,研究者必须具有“自觉的问题意识”。其实,正像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指出的那样“: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学术发展史就是问题发展史,甚至用“问题的学科化”和“学科的问题化”来描述迄今为止的学术发展史。至于教育学研究,亦有学者引述日本学者的观点,称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由此看来,说“问题意识”是推进远程教育研究及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大概是不会有错的。我们与其将兴奋点放在开创这…  相似文献   

12.
邹瑜 《新疆教育》2012,(20):167-167,216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现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嗨,先问你一个问题:喜欢玩实验吗?对,玩实验。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辟的"神奇实验室"栏目将带领大家一起动手动脑,玩一些妙趣横生又极富挑战性的小实验,有的像小魔术,有的简直就是一场小小"恶作剧"。愿你所有新奇的幻想和创造力从这里开始,追求科学的热情和精神也将由此培养起来。我们的口号是——始于欢乐,终于智慧。——编者  相似文献   

14.
“一首诗应该始于快乐,终于智慧。”这句话对于物理科学探究同样适用。“始于快乐”,科学探究的每个要素都充满了吸引力,使人流连忘返;“终于智慧”,学生在学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将热爱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和情感教育渗透其中。科学探究只有融入了诗的这种“快乐”和“智慧”,才能具有诗的意境,也才符合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问题为中心设计美术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君 《陕西教育》2005,(1):26-26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所以,笔者认为"以问题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是最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它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式地解决问题。最终发现新的问题,以达到推动学生美术学习进程的作用。这种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当前美术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6.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科学家哈恩讲过:“一个在头脑中从来就没有新问题的人,就不会有创造.”新课程科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人是很难成为高科学素养的人,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和手段就是实验,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触角。思维基于实验,始于问题,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必须通过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英国科学哲学家Karl Popper指出,科学的首要特征就是"始于问题——实践及理论的问题"。生物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的本质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相互"沟通"与"合作"的一种语言性活动。"课堂提问"作为高中生物课堂上最频繁使用的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学关键的手段之一,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  相似文献   

19.
一、提几个问题一般地说,人们都承认科学发现是始于假说的,这样,就得承认,科学发现的逻辑就是假说逻辑的中心问题。要讨论假说的逻辑,就得回答科学发现有没有逻辑。要讨论假说的逻辑特征,就得回答科学发现中的逻辑特征是怎样的。要回答在  相似文献   

20.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知识的增长》一文中提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其实,数学更是如此.“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为了处理好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需创设一系列问题,形成一个螺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