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格外振奋,总有一种品格让人觉得温暖。从2007年~2010年,漯河市有线电视台的精神品牌节目《感动漯河》已成功举办了4年。4年的时间里,《感动漯河》从无到有,从有到如今的引领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2.
西柏坡畅想     
秦超 《军事记者》2010,(8):60-62
(一) 有一些地方,总让人魂牵梦萦:有一种精神,会让人热泪盈眶。 西柏坡,普普通通的三个字眼,小学时就从课本里读过它;长大后,在无线广播的电波里、电视镜头的画面里、专家学者的报告里,无数回听到它、看到它。  相似文献   

3.
被称之为“牛皮癣”的小广告,困扰全国各城市多年,虽经多次治理却仍不见有好的起色。小广告无孔不入,无缝不钻,给社会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这幅新闻漫画一目了然:一只袋鼠妈妈酣然入睡,一觉醒来,肚皮的育儿袋里已插满了广告,这幅漫画让人联想到我们居住的家门上,不是也经常被贴上、插上广告吗?想到此不禁哑然失笑。  相似文献   

4.
被称之为“牛皮癣”的小广告,困扰全国各城市多年,虽经多次治理却仍不见有好的起色。小广告无孔不入,无缝不钻,给社会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这幅新闻漫画一目了然:一只袋鼠妈妈酣然入睡,一觉醒来,肚皮的育儿袋里已插满了广告,这幅漫画让人联想到我们居住的家门上,不是也经常被贴上、插上广告吗?想到此不禁哑然失笑。  相似文献   

5.
"总有一种思念让人刻骨铭心,总有一种关爱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激情让人浑然忘我,总有一种结合让人守候终身"这段话很熟,依稀记得好象是南方一家著名媒体的广告语,读着挺让人冲动的.  相似文献   

6.
何旭 《新闻三昧》2008,(6):46-47
关注新闻作品的人不难发现,经常见诸获奖新闻花名册的精彩文章,无论体裁如何,总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仔细研读,总会有一种有别于平庸之作的灵气;逐字逐段地推敲,会被文章里跃动的灵气所吸引与感染。这些能抓住人眼球牵动人心的作品究竟源自于记者面对新闻资源的时候怎样的一种冲动呢?这些冲动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根据笔者多年从业经验及对各类获奖作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亚林  乔飞 《新闻前哨》2005,(10):40-40
[城管会议与“让人心烦的插花地”系列报道]笔者在一次参加一个关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会议上发现,不少专家学者都从正面谈到了如何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好的建议,有一位专家的发言却与众不同,他从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谈到了在武汉这座大城市里存在一个非常不和谐的方面,那就是有很多城区都存在区与区之间的插花地现象。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1996年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城市高峰会议曾预测:到2005年,世界上每三个人就有两个人居住在城市里;在21世纪,各国将不再盲目或草率地限制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转而把焦点放在让城市成为更适合人类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城市里的农民工,人们的认识在逐步发生变化。城市面貌的巨变,城市公共设施的改善,城市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所有这些城里人引以为自豪的事情,都离不开农民工的贡献。农民工的地位和待遇正在改善,但是还远远不够。让农民工在城市里获得更加公正的待遇,获得更多城市人的认同、理解,应该是传媒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上述想法,《楚天金报》今年上半年陆续推出3组系列报道,将目光聚焦到这一特殊群体身上。春节将至,农民工在外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收成”几何?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在人潮汹涌的路上,他们的回乡之旅顺…  相似文献   

10.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这种力量就是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牛司伟 《军事记者》2005,(11):66-66
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事情无法忘却,也不应该被忘却。有些事情如电影拷贝的胶片,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过段时间后,会启动记忆的电影在脑海里回放。在我从事新闻工作的6年光景里,有几件事情使我难以忘却,每每想起,愧疚之心就会敲打我的灵魂,让我更加感觉对不起我亲爱的战友们,我只有加倍努力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对得起他们。我想了很久,决定把这篇章献给他们,但愿他们看到后,会接受我——他们的战友,最真诚的歉意。  相似文献   

12.
董松 《新闻前哨》2013,(2):86-87
手机定制的滚动新闻可以让你足不出户而知天下大事。你想看报纸电视新闻,去了解最新的爆炸性新闻?别逗我了,我头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什么,你想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寻人启事?用微博吧,我的微博里有2万多个好友,他们里面每人再有个5000粉丝吧,如果再有一半人转发,数目将以几何数字递增,直到传遍整个城市及至全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句俗语,“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还有一句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两句体现中国人关于个人品牌经营传统智慧的格言,同样可以应用到城市品牌的管理中去.只不过要做小小的改变:一方面,对于每一个和城市有关联的人(经济学的概念叫做利益相关方),要让城市的良好名声留存在他们的记忆中;另方面,还要让这些对城市留下良好印象的人们愿意将自己的良好印象进行二次传播,以告知更多的人,让好事传千里,坏事处理应对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4.
突发新闻常常让人猝不及防,总有一种被动的因素限制着记者的认识,制约记者把握偶然事件的原因不仅在于其应变能力的欠缺,而且在于认识的知觉难以达到明晰的地步。  相似文献   

15.
深夜做完节目,央视大楼里仍然一片喧腾.最近半年,央视的新闻频道一直在低调地改版,午夜的直播间里仍然有栏目在演练.走出武警站岗的大楼,凉风一吹,虽然是八月直夏,外面静谧得却让人寒冷.最近这些日子,每每在冗长的会议中、争吵中,犹疑中,我都在想,如果那个人还活着,会以怎样的姿态看待这次改革?  相似文献   

16.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种信息让人目不暇接的今天,人们都希望在最少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信息。要想写好现场短新闻,记者必须要有过硬的文字写作能力,并且能用生动、形象,精炼的语言,准确地把能突出和反映事物本质的新闻讲清楚,说明白。  相似文献   

17.
哪里有冲突,哪里有战争,那里就会有出生人死忘我工作的摄影记者。正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那动荡不安的环境里用高度敬业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极具震撼力的照片,揭露丑恶、反映真相,张张照片有血有泪!正因为这些无价照片所具有的震撼力,让世人每次都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这一张张的照片中,我们也许能得到什么……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一年一度的十大假新闻又评出来了①,看了之后,总觉得有些话还要说,有些分析还要做。谁都知道,关于虚假新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也是一个不得不谈的题目(要是让人不谈、少谈多好),更是一个常谈不老的题目(要是让人谈不出新来多好)。常谈,根本原因在于虚假新闻常新,危害  相似文献   

19.
这里说“觏新闻”指观点正确、尺度把握恰到好处、题材出众、写作新颖,让读者看一眼就能留下痕迹,很久以后还能娓娓道来的新闻。这些新闻或因题材难得、典型;或因标题制作“鹤立鸡群”而动人心弦;或细细品味有种“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篇却是泛泛新闻难以堙没”的感觉,读后让人有所深思和启迪,或使人豁然开朗,顿时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20.
记得数年以前,我读《人民日报》,好像是在二版上吧,曾开辟有一个《晨光短笛》的专栏。专栏上的文章大多三五百字,且内容清新,文笔流畅、朴实,充溢着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读后让人感觉回味无穷,就好像在清新凉爽的晨光里,品赏着一曲曲优美动听的短笛令人如痴如醉……我曾想:这些文章为什么让人耐读呢?琢摸下来,我感觉:一是文章大多篇幅简短,文笔流畅、精练,适应了当代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需求。二是文章的主题立意深刻,在行文中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给人启迪,催人感奋,丝毫不觉有说教的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