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利发生地震后,某电视台电话连线前往震区采访的一位女记者。电视里传来女记者对地震现场的描述,语调庄重,深沉。随着电话连线报道,  相似文献   

2.
经历了大大小小突发新闻的考验,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考验,<南方都市报>练就了一支应对突发新闻颇有经验的采编队伍,具备了面对各种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快速反应、丰富报道的能力.这种能力,在远赴海地、跨越多国的国际采访中,又一次得到锻炼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得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消息后,我就对这一事件高度关注. 1998年张北地震发生,我到震区采访,感受过-30℃的低温;长江抗洪救灾,我曾远赴湖北,江西灾区,进行过20多天的采访.当然,我知道,要采访大地震如此重大的灾难,必须做好最充分的准备,甚至最坏的打算.  相似文献   

4.
迅速出击协调作战———中国青年报张北地震报道聚焦小舟1998年1月11日,星期六。11点50分,河北省张北地震。北京,中国青年报。记者编辑们立即行动,开始了震情报道。13点30分:文字记者景星赶到地震局采访,并随专家们出发赴震区;19点左右:驻河北记...  相似文献   

5.
周确 《新闻传播》2005,(1):56-57
这次我接到总社摄影部要我专程赴海地采访我国首次成建制派往海地维和防暴警察部队的任务,是我于今年4月赴拉美长驻后第三次离开总分社所在地墨西哥城。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听一位同事谈起2009年首次到台湾采访写稿时遇到的一些尴尬经历,颇有同感。2006年10月和2009年7月,我有幸受报社派遣,两次跟随龙岩市经贸代表团到东南亚(第一次赴新马港澳,第二次赴新马菲)采访。  相似文献   

7.
1月10日,河北省尚义、张北地区突发6.2级强烈地震。震灾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神州,一时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震区的灾情到底如何?灾民的生活状况如何?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如何?人们迫切需要通过新闻媒介得到了解和回答。本报赴尚义、张北地区执行采访任务的记者江志顺、魏厚敏、周猛不辱使命,以新闻工作者强烈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意识,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采访,通过一幅幅图片、一篇篇文字稿件,及时迅速地将这有面的信息传递给全军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他们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军民抗震救灾之歌,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抗震救灾官兵的…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举世震惊、举国伤恸。面对如此强烈的灾难,同时面对读者了解灾情、渴望奇迹的阅读心理,震区之外的地市晚报怎样为受众提供既有全局视角,又有本地特色的新闻?根据自己实际选择策划切入点,以不失位、不缺位为原则,亮出自己的拿手戏。因为诸多因素制约,震区外的地方晚报不可能对灾难现场进行全方位报道。  相似文献   

9.
姜琦 《记者摇篮》2015,(2):13-14
新闻采访,是新闻事业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与挖掘新闻事实或新闻线索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是一系列新闻业务活动的"龙头",是新闻记者最基本、最经常的职业性工作。电视采访则是新闻采访中的后起之秀。我国电视界一般认为,电视新闻已经经历了三代发展过程:第一代是口播新闻,第二代是"图像+解说",第三代是现场采访报道,也就是镜头前采访。电视记者的现场采访报道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采访来说是现代新闻发展进程中又一次质的飞跃。现场采访报道是记者奔赴新闻现场,手持话筒或身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间,我又一次出成都,过都江堰,走映秀镇……再一次用凝重的心灵触摸着遍体鳞伤的汶川,百感交集.作为亲历那场灾难并在汶川持续坚守时间最长的新华社记者,一年前在震区采访的56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又在眼前浮现……  相似文献   

11.
张越 《新闻出版交流》2000,(4):29-29,37
新闻采访 ,是新闻工作者通过访问和调查 ,迅速采集新闻的职业性活动。它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素材、新闻资料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方法 ,是记者最基本、最经常的业务活动之一 ,被新闻界认为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采访是一门学问 ,一门艺术。但是 ,我们也不能否认 ,一次采访活动的成功 ,并不完全取决于采访者使用的具体技巧和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采访者个人素质以及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的影响。以往 ,每当一次采访活动不太成功的时候 ,我们多会从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否不够充分、提问时的语气是否不够贴切等方面去寻找原因 ,而往往忽视了自己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电视界一般认为,电视新闻已经经历了三代的发展过程,即第一代模式是口播新闻,第二代模式是图像 解说,而第三代模式则是现场采访报道,也就是镜头前的采访。现在,镜头前采访正在成为电视采访的基本手段,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基本形式。对于传统意义的采访来说,镜头前采访是现代化进程中又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成为一名电视记者,能够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用镜头来展现人世间的真善美,是我选择新闻学专业时的梦想。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一年了,震区的恢复重建工作进行得怎样?江西的援建者在千里之外的他乡还好吗?江西电视台移动电视决定派采访组深入震区采访。2009年5月9日,我的梦想终于成真,有幸跟随江西电视台移动电视采访组赴江西援建对口县——四川省小金县采访。为期7天的采访亲历,使我初次品尝到这一“诱惑”所蕴涵的真实意味。我到,我见,我感动。  相似文献   

14.
尽管已经过去将近三年的时间,2003年4月30日对时任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的采访,对我来说仍然是一次最难忘的采访经历。有些新闻工作者认为新闻采访仅仅意味着采访,是为了获取新闻信息而进行的职业行为,但在我看来,一次成功的采访不仅仅停留在采访的层面,还可以上升到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张宏伟 《新闻知识》2003,(6):25-25,31
自从海湾局势开始紧张,所有报纸都加强了相关报道。今年年初,我们《华商报》也开始酝酿奔赴海湾采访的动议,后来最终确定派我和胡国庆赴海湾采访。2月下旬,我们顺利拿到除伊拉克以外三个国家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功。在业内,有句话说得好,七分采,三分写。可见采访在新闻宣传报道中的重要性。采访这项工作是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来实现的,采访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信息的传递,还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一次思想交流过程。一次成功的采访,不仅能体现出采访者的提问水平,也能展现采访者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7.
冯蕾 《新闻实践》2005,(1):30-32
离开青岛港已多日,然而港口上那位身着蔚蓝色工作服、面庞黝黑、性格坚毅的桥吊工人依然让我记忆犹新。他就是曾经让我激动、让我敬佩的许振超。 2004年3月20日,我接到部主任通知,让我做好准备,下星期随中宣部组织的采访团赴青岛采访典型人物许振超。这是我大学毕业到报社一年多来第一次参加  相似文献   

18.
高铭 《新闻窗》2012,(2):45-46
一、隐性采访及其成立的条件隐性采访一般是指记者不公开身份、不暴露采访目的,通过偷拍、暗录等方式去观察和了解事物,以获取公开采访不易得到甚至不可能得到的新闻材料的采访方式;或以体验式或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  相似文献   

19.
前阵子笔和电视台的记赴某部队采访一位“爱鸟司令”.采访中需要拍一组群鸟齐飞的镜头.可偏偏当时恰逢黄昏时分.鸟儿早已归林休憩。部队考虑到我们来一趟不容易.便应电视台记的要求,让士兵们大喊大叫,哄赶鸟儿,结果鸟群受惊,腾空而起、这位同行如愿以偿拍到了热闹场面。  相似文献   

20.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日前,外交部外国记者新闻中心组织外国驻华记者赴东北三省,就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情况、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进行专题采访。来自路透社、美联社、日本共同社、韩国广播公司等18家外国驻华新闻机构的28名记者参加了采访。外国驻华记者赴东北三省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