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面对电脑写稿。闭上眼睛,开始在脑海里寻找王选的形象。直视着我是一双阴郁的眼睛。我在电脑上打出一行字:王选有一双阴郁的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删去。用这样的词来形容一个女人,是否有点太过?再闭上眼,出现的还是那样的一双眼睛。它直直地逼视着我,里面的冷光如剑之锋芒直逼面部,等待你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2.
特稿之特     
在如何甄别一篇报道是否为特稿的时候,普利策奖的条件是"除了具有独家新闻、调查性报道和现场报道的共有的获奖特质外,特稿更加注重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对于中国媒体来说,记者们交出了自己的作品,也交出了中国媒体面对大灾难的一张集体答卷.  相似文献   
4.
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的,可能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兵团。200多万人的一个群体,分布在新疆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新疆有多大兵团就有多大;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中国所有省份的人都能够在遥远的异乡找到同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有多大兵团就有多大。因此,想深入了解兵团几乎是不可能的,想描摹兵团人更加的不可能。几代人经过半个世纪的岁月磨洗,竟变得如此的繁杂和深厚。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兵团的人又都是相同的,无论是一个偏远的高山上的牧工,还是兵团的指挥员,他们被共同地放入"兵团"这个模具中打碎了重新糅合,经过重塑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兵团人。自1954年中国组建第一个兵团,至今整整50年。一直以来,他们都是一群远离人们视线的人,一群生活在边疆塞外的人,一群以独特方式被编制起来、过着独特生活的人,一群为国家的安宁和边疆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这个新闻业急剧变化的时刻,严肃认真地思考记者职业更显价值。离开或留下,只是不同的选择,不存在对错。然而,对于留下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否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一职业很关键。只有如此,才能对职业生涯有所规划,才能静心前行。本文点出了记者职业在当前遭遇困境的几个关键问题,有助于年轻记者正视内心,建立职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失去的将永远失去,千年发酵留下的三峡社会生态将随着实体的湮灭而“席终人散”。我们奔赴三峡,我们用心去记录,记录即将消失的三峡,记录长江曾有的性情,记录几千年来人们和长江相伴的朝朝暮暮生生死死。这一切我们无从忘却,因而无  相似文献   
8.
灾难新闻是新闻最极端的爆发形式,对媒体的考验是全方位的.媒体在面对巨型灾难时,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应对,而不是记者和编辑的单兵作战.前线与后方如何保证联络的畅通、前方和后方互通有无协同作战、平面纸媒与电子媒体如何无缝对接、后勤如何保障采编工作顺利进行等等都应该纳入媒体战略中进行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9.
董倩  南香红 《今传媒》2004,(6):16-18
短片解说词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有一条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叫塔里木河。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原因,这条曾经丰沛的河如今老了,在她弥留之际,《南方周末》记者南香红沿着沙漠,寻找她曾留下的足迹。 主持人:你好!南香红。我看到你很多报道都是关于文化、历史方面的,其中像塔里木河的报道,属于时间上比较早的。当时你报道塔里木河,为什么?南香红:报道塔里木河是我在《新疆日报》做记者的时候,因为塔里木河在新疆,特别是和新疆南部人民的生活关系非常紧密。主持人:这条河的确很重要,当时你在报道这条河的时候,它已经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引起了你的重视?南香红:有一次我到塔克拉玛干去采访,车在沙漠边缘走的时候,我就看到一条非常小的像渠沟一样的河流在那儿流。我就问同行的:那是什么呀?他就告诉我这是塔里木河,当时我非常的震惊。主持人:为什么会震惊?南香红:因为从小在我们学习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一条内陆河。我原来想象它是一个水量非常丰沛的、非常浩荡的一条大河,没想到我看到的是一条非常可怜的小渠沟。主持人:有多细?南香红:大概也就是三、五米宽。它的河两岸周围的沙山已经非常的高,马上就要淹没这条河的趋势,而且里面是非常浑浊,非常...  相似文献   
10.
5月19日下午,绵阳九洲体育馆帐篷学校开学,学生们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带领下手握着手高喊:“我们永远在一起!”灾区学校“缩班”后异地复课。孩子们受创的心灵亟待抚慰最脆弱的生命是孩子,承载未来的也是孩子。在汶川大地震中,千百间校舍坍塌导致数以千计的孩子罹难,这是大灾难中最惨烈的一幕,这是全民族最刻骨的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