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两种流行的社会分层概念小资、布波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现阶段白领阶层的社会分层状态进行探索。作者认为,首先这二者之间有部分的继承关系,但同时布波更强调高层次的文化消费,二者都可以由消费符号来体现与其他阶层的异质性。最终的探讨是为了寻找一种在精英阶层和民众之间的中间阶层,分析这个庞大的中间阶层在社会运行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分层与旅游产品的消费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层理论反映了旅游活动的社会与经济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产品消费、开发理念集中体现了社会分层理论的实质,加强社会分层理论的应用及社会分层对旅游产品消费、开发影响的研究,对于指导旅游产品评价、规划、开发具有现实意义。探析旅游活动的社会分层,明确不同阶层人们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是不同的,适度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大力开发中端旅游产品。逐步提升低端旅游产品,可以不断满足各阶层人群的生活需要,实现旅游业更快更好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伴随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划时代意义的转型。社会结构从以农民阶层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以农民阶层、工人阶层和中产阶层等多元共存的社会。消费的升级过程表现着社会阶层结构的优化过程。对于不同的阶层而言,消费升级即是一个复杂的、梯度跟进的、对美好生活的主观需求存在异质化追求特征的生活改善...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新中间阶层的兴起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国营企业职工为主体的传统中间阶层开始衰落,新中间阶层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在任何社会中,中间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新中间阶层的出现并不断壮大无疑有利于形成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确保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高等教育消费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高等教育消费成为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方面,高等教育消费超越大多数居民家庭承受能力,以致会影响到居民家庭的正常生活.城乡之间高等教育消费存在差异,高等教育消费的职业阶层分层严重.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转型期,中间阶层成为社会结构分层体系中的新生主体力量,这是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现实语境。我国的中间阶层在很多方面已经形成某种"共同体意识",他们经济收入中等,占有文化资本,政治冷漠和政治自觉性同时存在,具有敏锐的法律权益意识。从伦理视角分析,中间阶层所具有的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参政意识,正体现了其追求公正、自由、责任的法律文化品格,在法治国家建设、权利本位法律体系构建、民主与法制互动、现代法治社会文明环境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构建中间阶层话语权机制,建设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从社会分层视角下分析湖南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各阶层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反映了各阶层特征,各阶层居民体育消费动机趋向多元化;体育消费类型社会中上层以实物消费为主,社会下层不消费为主;社会各阶层体育消费水平整体不高并随阶层的下降而呈下降趋势;体育消费观...  相似文献   

8.
当消费时代来临,更具备感官美感的人因为成为某种具有诱惑力的生活消费方式的符号而成为偶像。他们契合了消费时代盛行的商品符号化、阶层化的方向,并且在背后的商业推动下成为其粉丝消费的巨大动力。这是一个偶像遍地的时代,各种类型的偶像从消费社会的商业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着,变换着姿态尝试诱惑到属于自己的粉丝;这也是一个偶  相似文献   

9.
秦汉社会阶层结构复杂,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等级身份,舆服消费是彰显他们阶层地位与身份认同的表现形式,故而不同阶层消费不同等级的舆服。秦汉不同阶层的舆服消费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舆服消费的统一规范,二是舆服消费的等级森严,三是舆服消费趋于奢靡与浮华。过于奢华的舆服制度,助推了社会奢靡风气,也促进舆服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商品交易时空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精神消费活动本身成为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一种工具,成为统治阶级贯彻其意识形态的手段.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分层和社会心态,阐释出其中的社会学意义.因此,符号消费既具有促使社会结构化的功能,也具有强化社会阶层的作用,当然还具有促成社会阶层流动与整合的效用.但无论是精神消费还是符号消费都受制于物质生产.因此我们认为,马克思关于"精神消费"的观点与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的论述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Personal best goals (PB goals) articulate a target performance standard that matches or exceeds one’s previous bes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ole of PB goals in academic and social functioning. Alongside academic and social outcome measures, PB goal items were administered to 249 high-school students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ir school year. Longitudina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uggested, at Time 1, PB goal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students’ deep learning, academic flow, academic buoyancy, positive teacher relationship, and favorable attitudes toward peer cooperation. Further, at Time 2, the effects of PB goals on deep learning, academic flow, and positive teacher relationship remained significant after controlling for prior variance of corresponding Time-1 factors, suggesting sustained benefits of PB goals in students’ acade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se findings hold substantive, applied, and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seeking to examine and harness PB goals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相似文献   

12.
布迪厄从"文化与社会分层"关系角度,把文化作为一个阶层划分的标识,同时认为消费方式具有社会分类的功能。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中轴原理与之不同,它强调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成为社会发展中轴进而引起阶级结构变化,因而受科学知识作用影响的新职能结构将重新划分社会各阶层。  相似文献   

13.
14.
自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转型,使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不断扩大,其发展势头极其迅猛。但从总体上来讲,由于城乡二元分割、不同经济所有制关系分割等原因,其比重仍然相对过低,以致产生消费倾向降低,有效需求不足;消费结构断层,持续发展受阻;社会分层畸形,不稳定因素增加以及人力素质下降,科技创新乏力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以物为中心的全球化过程中,消费与文化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消费文化也无疑成为全球性文化问题。本文从文化与当前社会消费的互动关系中发现:一方面,商品消费中渗透着文化意义,符号价值淹没了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在文化视野中阐释消费,可以看出文化将是消费的终极意义和归宿。立足于以上的分析,将透视出这种文化视野中的消费分析即消费文化对于现今中国国情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夏国虽然国祚短暂,但由于统治者对人口疯狂的掠夺,造成了境内人口的急剧增长。到赫连勃勃真兴年间,大夏国的人口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期,统万城的人口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赫连勃勃统治末期,大夏国因继统问题发生内乱。勃勃死后,大夏国又被北魏连年围攻,统治疆域不断缩小,人口数量也急剧下降。这种人口的急速增减,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对该地区农业、畜牧业的开发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又给土地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加上以后人口的来来去去、不断变动,都加大了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岿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5):99-102
消费一直是朝鲜族社会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劳务输出打破了原有社会体系的均衡,造成新的消费需求。“韩流”加速了外来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使朝鲜族消费的社会整合作用滞后于它的分化作用。朝鲜族消费文化变迁应该是由无意识变迁到有意识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应利用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杠杆”来指导和调节消费者的行为,促进消费者行为合理化,使其在社会整合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类通过分类这种方法在环境中创造秩序与身份,使之化为社会文化,但同时也存在着相互矛盾和紧张的关系。涂而干和莫斯认为,情感是原始分类的根本依据,之后,科学的逻辑分类逐渐登上舞台。列维-斯特劳斯将源自不同文化和时代的分类体系之间繁多的转换与变异的图景看做是相互联系的。道格拉斯发现,人们所定义的洁净与肮脏并不由它本身决定,而在于它是否符合宗教文化的分类系统。本杰明·李·沃夫提出,人的思维是通过语言分类进行的,且不会超越语言分类。福柯认为,分类的根据就是其所定义的知识型。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下重新考察社会分类应该更注重分类的认识型、分类与社会的关联与断裂。对于分类产生的固有矛盾可以运用尼采哲学进行调解,一方面,我们承认,通过分类体系我们才成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另一方面,我们意识到这样做在逻辑上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要把世界当做是艺术品,用尼采所说的诗意与美感来理解分类的固有矛盾。  相似文献   

19.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主要的社会活动,旅游作为一种消费活动,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种休闲方式。旅游又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经历或者感受。本文在分析文化与旅游的基础上提出文化体验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主流,并对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分化与区隔:中国城市中产阶层消费特征及其社会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区隔是理解中产阶层消费的重要理论分析视角.从这一角度看,中国城市中产阶层消费行为已经表现出一定的阶层特征.但由于中国中产阶层还是第一代,这种由于消费分化所致的社会区隔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但目前也只是非品味性区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