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探索的问题。当前信息飞速发展时代,游戏在学生之中非常盛行。如果能将游戏中部分因素运用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避免沉迷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更是如此。游戏往往让学生沉迷其中,而相对的,学生对于学习往往没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将游戏与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本文从游戏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并讨论了游戏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耿申 《班主任》2014,(2):52-54
正"学生沉迷手机(iPad等)阅读怎么办?"这句话其实包含两层递进的意思:基础层的意思是"沉迷手机(iPad等)",进一层的意思才是"沉迷(手机、iPad等)阅读"。比起沉迷手机阅读来,也许沉迷手机更可怕。过去教师对学生"沉迷电脑"的担心主要限于玩电脑游戏上瘾的问题,而今天所谓"沉迷手机",已经不再只是玩游戏的问题了。手机(iPad等)作为移动互联网最便利的终  相似文献   

4.
“网络游戏”在当代中学生群体中是一个普遍了解的概念词汇,“网络游戏”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乐趣之一。那么,将“游戏”引入到中学信息教学的课堂中来,一方面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学生沉迷游戏,是否可行,本文将进行简单探析。  相似文献   

5.
智能手机已经在中职学生群体中普及,由于其兼具影视观看、购物聊天、网上支付、游戏等强大功能,智能手机深受学生的推崇与喜爱,甚至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针对这种情况,中职学校要合适地引导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所以,本文将主要从学生沉迷智能手机的根本原因、学生沉迷智能手机的具体应对对策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减少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作用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游戏沉迷,从本质上说,是用户专注于在电脑、游戏机、可佩带计算设备或移动设备上玩游戏,出现了难以克制的强烈欲望或不正常行为.游戏沉迷是一个心理学问题,是由于某些游戏玩家自控力较差而导致的心理学现象.本文将从游戏心理学角度出发,从不同角度分析游戏沉迷原因,并从游戏开发的角度探讨防止游戏玩家沉迷的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 ,学生在家中使用电脑和网络进行游戏与学习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学生在家中沉迷电脑、游戏、上网与网上无数色情、邪教、暴力等不良信息 ,一直是老师和家长十分头痛的问题 !已有无数家长反映 ,小孩子一放学回家就躲在房间里打游戏和上网 ,一玩就几个小时 ,有些孩子已上床睡觉还半夜爬起来打游戏 ,更有学生由于长期沉迷虚拟世界 ,导致近视、厌食、腰背疾病以及各种心理疾病 !家长既希望孩子能在电脑和网络上学习 ,却对此已带来的负面影响束手无策 !国内第一套专门针对家长设计 ,用于控制学生在家中使用电脑及上网的家庭…  相似文献   

8.
随着QQ农场的盛行,它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很多玩家、尤其是中学生沉迷其中,从而使得一些学生荒废了学业。本文分析了"农场"这款游戏盛行的原因。面对中学生沉迷其中,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怎么去解决这种现状;首先积极推行学校素质教育,科学引导学生;其次,对于"农场"成瘾者要加强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使学生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面来。  相似文献   

9.
沈颖 《中小学电教》2007,(11):13-1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越来越流行。目前全国网络游戏用户1380万,这一数字到2007年将达4180万,而其中50%以上为青少年。计算机游戏已经成为很多学生主要的课外娱乐活动。面对这样的情况,许多教师和家长担忧学生可能因沉迷游戏而厌倦学习,甚至受到游戏中的色情和暴力等不良成分的影响。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却认为计算机游戏中蕴涵着教育潜力。计算机游戏是信息时代德育的新渠道,计算机游戏是青少年智能开发的新途径。通过游戏,学生的精神得到了放松,身心得到了解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及协作学习等能力。因此有学者提出,将计算机游戏与教育相结合,使知识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  相似文献   

10.
网络游戏沉迷给许多青少年带来危害,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游戏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虚拟的现实技术吸引力强,完善的游戏产业链和游戏中现实商品的诱惑力大。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缺少释放空间,对成就感的渴望缺少社会支持,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缺失和学校教育管理滞后等因素,是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霍伟航  甘嘉莉 《高教论坛》2020,(3):74-76,81
以大学生为样本,运用自我效能和内在动机理论,以社交需求为切入点探讨网络游戏中社交行为对沉迷网络游戏内在动机的影响。研究表明:被调查者在网络游戏中社交涉度越高沉迷网络游戏内在动机越强,被调查者对游戏虚拟人物个性化装扮在网络社交与沉迷网络游戏内在动机的关系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被调查者对游戏虚拟人物个性化装扮以及其自我效能感对网络社交与沉迷网络游戏内在动机关系间呈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邢台学院学报》2019,(3):186-189
近年来,随着中国移动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沉迷手机游戏的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采用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方法,对沉迷手机游戏的留守儿童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阐述如何适应留守儿童在游戏中寻求满足的需要,以期加深社会对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课作为新课程综合实践课之一,担负着普及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中学生也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是这种喜欢并不来自于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爱好,而大部分在于对计算机游戏、聊天、网络小说的沉迷。学生一坐到计算机前面,就想着玩游戏,即使是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能热衷于技能的学习,但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之后,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网络聊天、动漫游戏等不断发展,一些学生长期陷入简单对话、沉迷直观的画面,导致不懂欣赏语言文字,不爱读书,语文能力较差。作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利用语文课堂,从咀嚼课文的文字入手,加强品味词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对政治学习有正面作用,使用不当则会导致厌学、沉迷游戏等不良后果。高中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习惯。本文从互联网对于政治教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出发,提出政治教学发扬互联网优势、应对其劣势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网络聊天、动漫游戏等不断发展,一些学生长期陷入简单对话、沉迷直观的画面,导致不懂欣赏语言文字,不爱读书,语文能力较差。作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利用语文课堂,从咀嚼课文的文字入手,加强品味词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上网玩游戏在当今学生年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不少媒体相继报道,因迷恋网络,一些学生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产生了精神障碍和精神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除了游戏本身的特点之外,还与他们的心理需求有关。马斯洛曾提出人类的五种需求,前四种是匮乏需求,最后一种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成长需求,对于沉迷网落游戏的人来说主要是一种匮乏需求,也就是说自身内部的缺乏,需要从外部寻找一些东西来填补,  相似文献   

18.
网络游戏依赖指个体沉迷网络游戏,对此产生依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正常学习、生活的一种新型心理疾病。本研究采用自编游戏行为问卷,探查大学生网络游戏依赖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游戏行为受到同伴影响,大学生游戏行为容易被游戏中的宝箱类道具、服装造型、武器宠物系统强化,大学生最常玩和最喜欢网络游戏是角色扮演和休闲游戏。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上网成瘾一直是令家庭、学校、社会头痛的事情。近来,一款名为《摩尔庄园》的网络游戏被写入武汉市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在课堂上,教师开始教学生注册游戏、玩游戏。这使一些家长颇为担忧,国家在反沉迷游戏的同时又将网络游戏写进教材,到底是引导还是误导?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大学生花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毫无疑问,接触到电脑便顺理成章地接触到游戏,而游戏中最为吸引人的便是网络游戏,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随着电脑及网络的全面普及而凸显出来,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也给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对沉迷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