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巩杰 《现代传播》2015,(3):95-99
随着电影技术从机械技术时代进入到数字技术时代,电影美学已由机械技术美学向数字技术美学转变。与传统机械技术时代的电影美学相比,数字技术美学在电影本体性、电影题材和想象以及电影时空的拓展上都产生了新奇的变革。电影数字技术美学奇观化的呈现和对人的想象力的最大化表达,使电影美学由传统的"感受美学"变成"惊奇美学"。审美体验由"艺术震撼"取代"艺术韵味","审美愉悦"变成"审美惊奇"。值得审思的是,只有在电影的技术美学美感中融入更多的人文情怀和普世价值,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提升电影的美学品格内涵。  相似文献   

2.
韩琴 《兰台世界》2010,(6):43-44
电影艺术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艺术档案管理在电影艺术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和交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
禁之法     
“现在只有一种人说中国的电影形势大好,那就是我们的管家!”邵牧君说道,他分析目前中国的电影界主要存在着三种人:一种人完全跟着官方线路走;另一种人只是大谈艺术,不从观众的角度去考虑,我们不能否认电影本身是娱乐品,这样他们的作品既得不到观众,又不受管家赏识,那么只好寻求国外道路;还有一种人虽然能正确看待中国电影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但是苦于这样的声音发不出来。  相似文献   

4.
电影艺术档案管理的立法保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电影艺术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艺术档案管理在电影艺术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和交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5.
当代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建京 《现代传播》2003,(4):129-131
魔幻现实主义一般被理解为“借助某些具有神奇或魔幻色彩的事物、现象或观念 ,如印第安古老的传说、神话故事、奇异的自然现象、人物的超常举止、迷信观念以及作家的想象、艺术夸张、荒诞描写等手段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一种特殊艺术手法。”① 就表现形式来说 ,电影与魔幻的确有着先天的不解之缘 ,电影以其逼真的影像使人在片刻遗忘了它并非真实 ,从而使它成为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具幻觉性的艺术形式 ,但是电影可能永远不会是现实世界本身。人们看一部电影就是进行一次心理体验 ,虽然这种体验可能是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的东西 ,这是因为艺术家筛选…  相似文献   

6.
电影是在运动中完成构图的,是运动的艺术。电影的画面构图始终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影与绘画、摄影等视觉艺术得以区分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电影构图的分类讨论画面构图对观众审美感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叶坚 《视听纵横》2002,(6):43-45
虽然广播剧和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包括话剧、戏曲等)同为艺术,但顾名思义,广播剧诉诸听觉,而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则诉诸视觉。因此.广播剧被称为声音的艺术,也就是听觉的艺术;而电影、舞台剧和电视剧则被称为“独立地描绘出鲜明的生活图画”、“时空结合艺术”(汪流《电影编剧学》P1、P53,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也就是视觉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不承认电影是艺术,鲁道夫·爱因海姆曾经指出这种情形说:“现在还有许多受过教育的人坚决否认电影有可能成为艺术。他们硬是这样说的:‘电影不可能成为艺术,因为它只是机械地再现现实。’①当前,电视也正经历着同样的命运,相当多的人认为“电视不是艺术”。但是,电视较之电影更复杂些,这是因为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功能和属性带有多重特点,因之,就给研究者带  相似文献   

9.
林丽 《新闻传播》2012,(5):104-105
电影录音剪辑里的解说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它不是文学作品,若离开电影录音素材,它就谈不上欣赏价值。解说词是编辑根据电影录音素材,根据自己对电影的感受,根据听觉艺术的规律写出来的。编辑以形象感、画面感出之,听众则"需要想象,推测和‘虚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间,电影创作得到了很大发展,精品频现,片种类型比较丰富,结合不同片种类型中的女性予以考察就会发现,不同类型电影关于女性性别的想象也不同.常被人忽略的体育片、反特片中的女性影像,与战争片中的女性一起,共同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对女性性别想象的多维性质.  相似文献   

11.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是语言,就要求言之有理;它是特殊的,在于有趣;它是艺术,艺术以美感打动人,就要求美。所谓言这有理,就是合乎情,顺乎理,或者说其中有符合情理的因素。就讽刺面而言,讽刺是一种评论方式,评论就须讲理,以理服人。有理,才能产生讽刺效果,使人信服。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同样须合乎情理,这样才易于理解,进而令人信服。幽默画多出于想象和幻觉,画中人物的活动很离奇,但也必须入情入理才能使人理解,理解了才能逗出笑来。在连环漫画里,人物情节讲究离奇,但也还要讲理,合情,道理说得通,这样才使人感…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介的发展正在重塑“视频影像时代”跨越国族与时空边界的“想象共同体”。电影是一种视听、创意与思维相互碰撞的具象的艺术,影像本身具有三个演变的层面:承载视听欲望的感官层面、表现艺术的叙事层面以及传达伦理与价值观的精神层面。笔者拟以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为例,试从这三个层次展开讨论,探究建构在影像基础上的“国家共同体想象”及其承载着的感性、理性与神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正如剧作家曹禺所说:“闭目静听,一切人物,生活的无穷变幻,凭借神奇的语言和音乐,你不觉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奥妙的世界中。想象打开了五光十色的宝库,你看得见深情的眸子和明丽的光影,你看得见暗淡的眼神和阴郁的气氛,你会看见人的崇高与雄浑,你会看见人的卑鄙与邪恶……“广播节目是听觉想象的艺术,听觉想象本身就是一  相似文献   

14.
电影被称为造梦的艺术,是“人造的梦”,是“梦幻与情感的发生器”,电影机也被称为“生产想象的机器人”. 电视出现后,除了继承电影艺术娱乐的造梦基因,即使是新增的新闻纪录和直播功能也并没有使我们从“梦”中清醒,相反,我们做起“梦”来更方便了,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里“做梦”.与此同时,同样作为“梦幻与情感的发生器”,电视面对自发聚集而来的庞大受众群,催起“眠”来也更加方便了.  相似文献   

15.
电影是叙事的艺术,叙事可以是叙述虚构的事,也可以叙述实在的事.电影在采用叙事艺术手段时,不管是叙述虚构的事还是叙述实在的事都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叙述,通过声画等语言符号叙事必然有其选择,这种选择本身就意味着叙事会是想象性的,虚构的事和想象的事都存在被强化和被弱化的可能.民族影片《花腰新娘》整个叙述就是这样一种想象性的叙事.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在世界电影版图上,除了3D电影独头,也涌现不少在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上都很出色的电影佳作,而风行景史诗大片和魔幻电影却在 2010年走入低谷……  相似文献   

17.
在马丁·斯科塞斯的3D电影《雨果》里,全篇的悬念就是为了寻找那个神秘又传奇的电影魔术师乔治·梅里爱。在电影的婴儿时代,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到它超越日常生活的潜在可能性,它更多是被视作一种活动的照片而已,直到有了乔治·梅里爱梅里爱在2012年再度被人们追忆,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电影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拍摄的3D电影《雨果》,向这位电影艺术的早期拓荒者致以了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8.
作为艺术,电视纪录片还能走多远刘敬东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中进行。当电影以自身百年的历程牢牢确立了“第八艺术”的地位之后,作为其发轫之物并同样走过百年的电影纪录片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电影艺术殿堂中不可缺少的一朵奇葩。而自三四十年代迅速崛起的...  相似文献   

19.
如今电影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本文基于对电影本质和其重要性的理解,分析电影的特质,以及这一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区别。从电影特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大众接受电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别处的人们和他们所处的城市是怎样一种情态?我们对于一所陌生的城市总有着不同的"想象",而"电影"能够很好地化解不合理的"想象",是我们观看城市的全景天窗。城市与电影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赋予电影想象力,并激发它的活力,而电影则可以用独特的视角去认识、理解并剖析城市文化。学者和艺术家们曾从文化、交往、艺术、空间等角度思考过城市化发展如何给人类自身带来重大影响,而"华莱坞"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电影的生产和制作、华语电影理论研究等打开了新的思考之门,鼓励国产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华莱坞"电影对于中国城市文化的建构与重现,是世界了解中国城市的另一扇窗口,透过电影展现文化的方式来让全世界华人乃至其他国家的人了解中国的城市文化、中国文化,可以很好地弥补文化断裂所带来的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