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培养学生英译汉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梁汇娟一、培养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其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理解主要是通过原文上下文来进行,因此译者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加强英语...  相似文献   

2.
语境是翻译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语境主要包括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语境限定了词或短语等语言成分意义的理解,以及翻译时对词义和语体的选择。只有在翻译中注意充分理解原文语境,保证译作符合原文语境要求,充分体现原文语言风味和语体风格,才能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的语言,在译文语言中找出等值对等语的过程。对等语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语言单位的上下文,即语境。语境是主题意义的基本参照系,可分为言辞语境和言辞外语境。言辞语境分为句法语境、词汇语境和修辞方式等;言辞外语境包括交际环境、通报主题、交际参与者等  相似文献   

4.
<正> 一、词汇理解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在翻译过程中,首先接触的便是词。要正确理解一个词,一个词组,必须根据上下文,确定各个词的词义,切忌孤立地对待语言现象。否则,总是不可避免地歪曲原文的意思。词汇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义词的理解 原文有些词本身是多义的。翻译时要瞻前顾后,从上下文中判断该词的具体含义。译者必须具备这种结合上下文辨别多义词词义的能力。下面举一些译例,借以说明词汇理解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翻译是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英汉翻译则是把英语所表达的语言思维内容忠实准确地用汉语表达出来。这一过程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所谓理解,指译者通过判断和推理,分析原作上下文的逻辑联系,理清原语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的意图,掌握原文的精神实质,弄清作者究竟在说什么。所谓表达,指译者把他所理解的东西在另一种语言里尽可能确切地表达出来。译文要做到确切,传神达意,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忠实反映原语上下文的逻辑联系,并且能符合译语的语言逻辑。因此可以说。翻译的整个过程就是逻辑思维的过程,译品就是译者逻辑…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有效方法--根据上下文理解词、句;同时还论述了忠实、流畅表达原文的技巧--颠倒顺序、拆句子、增减文字,以保证用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传达另一种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逻辑分析在翻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不仅涉及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语言问题,同时也涉及许多非语言因素。逻辑就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翻译不仅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需要运用逻辑分析和判断,而且在表达过程中更需要运用逻辑分析与判断。掌握逻辑学中的一些知识,自觉运用逻辑分析,对于透彻地理解原文,避免错误,提高译文质量和可读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从原文语篇理解到译文语篇再现的整体过程.译文是在对原文语篇的内容及结构、语言主题及风格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基础上,运用和谐的译入语语言形式,遵循整体性原则,对原文语篇的再现.  相似文献   

9.
张琪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2):113-114
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语境——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和情境,不仅可以使译者正确捕捉话语的核心.更好地理解原文,同时也有助于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风格,使译文接受者获得与原文接受者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初事翻译的同志,常常希望学习翻译的技巧。当然,技巧是重要的,但关键在于对原文的理解。翻译过程分为理解与表达两个阶段。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只有正确地理解,才能忠实地表达n理解,主要是对原文的内容、体裁,风格、篇章。语句等的理解,互理解上下文.上下文指词语、句子和它们所处的整篇文章、整部件品中的其它部分的关系。理解上下文在翻译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翻译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厂两个方面:1一篇文章、一部作品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都是一个整体,它们的各部分之间或以逻辑的推理、归纳,或以情感的发生、推进等为…  相似文献   

11.
黄永佳 《海外英语》2020,(7):132-133
该文研究《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英译.通过研读和对照文选中英文版,发现:首先翻译富有口语特色和文化要义的政治话语时,译者应根据上下文意思仔细揣摩、透彻理解原作者的意思,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作者的立场、意心、语气;其次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立体的英文表达、欧化语言、句子结构重新搭建等,形象、利落、有效传达作者原意.没有对原文正确的理解,就谈不上正确的译文表达;有了正确的理解,没有正确的表达,译文也很难被读者理解.在理解和表达上,译者都要下功夫,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英语是一种适应性、可塑性较强的语言,词的义域宽,且丰富多变,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大,甚至一句话、一段话与上下文都密切相关。离开上下文的密切联系来进行汉译,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或多或少歪曲原文的意思。但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正确理解英语上下文呢?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试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翻译文章有时会出现一些疑难词、疑难句或一些模棱两可难以把握的语言,这些词句有时在工具书中也难以查到,这时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揣摩品味,正确理解,分析弄清原文句子结构和种类。切忌孤立地扣单词、机械地逐词、逐句翻译,更不能忽视作品时代背景、语言色彩、修辞手段等,内容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搞好翻译。  相似文献   

14.
完形填空题是一种主要测验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填充式测试题型。在一篇250—300个单词左右的文章中,挖去20个空,它要求考生通过对上下文内容的分析,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所学过词汇、语法、语言逻辑推理以及地域文化差异等知识和能力,对空格处缺失的内容作出准确的判断、填入或选出适当的,合乎原文内容要求的词语,保持原文内容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习语翻译历来是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习语翻译具有灵活性。是单纯的习语翻译(离开具体语境和上下文的习语翻译),还是灵活的习语翻译(处于不同语境上下文、用法和文体的习语翻译)要视不同情况而定。一句话,要译翻译具有美感,主要靠译者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善于因情制宜、随机应变,巧作处理。  相似文献   

16.
唐忙珍 《高中生》2012,(15):32-33
一、细看上下文,在语境理解中确定选项完形填空题中,几乎所有选项的设置都建立在篇章理解的基础之上。名词的选择也一样,几乎90%与名词有关的题都要分析语境,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蕴含的逻辑意义才能判定。如果不看上下文,解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续写和改写,都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续写时,必须认真地阅读原文,深入理解原文的内容。第二,合理想象,巧妙延伸。第三,续文和改文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延伸原文的内容。因此,续写和改写的文章与原文必须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在故事情节的发展、无论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作品主题方面,还是语言方面,都要与原文保持一致。第四,过度自然,衔接紧密。续写和改写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写作时有  相似文献   

18.
对原文的分析理解是翻译的基础,它能够使译者更准确地把握原文的风格、词汇在不同文化、不同语境中的内涵,以及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对文章理解上的距离。在文本分析的过程中,两种文化和语言得以比较,对确定翻译方法,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完形填空题着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不仅能测试考生在语篇水平上的理解能力,还可以考查考生结合背景知识理解短文主题、大意的能力和结合上下文运用语言知识,全面驾驭语篇、获取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本文探讨了戴乃迭《边城》英译本中的"不忠实"现象,分析得出译者的翻译策略受意识形态与诗学规范的影响。此外,译者由于对汉语的语言文化理解出现偏差,忽视了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导致改写失误,因此译者不能一味地为了适应译入语的诗学规范而损害原文的逻辑关系,要认真推敲上下文,保证译本的流畅度,才能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