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编辑的知识盲点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盲点是指一个人尚未掌握的知识点。每一个人都有知识盲点。人之所以会产生知识盲点 ,是因为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 ,一个人即使穷尽毕生精力 ,也只能掌握人类所有知识的一小部分。编辑的知识盲点 ,是指编辑在从事业务工作时存在的尚未掌握的知识点。一个编辑如果对某方面的知识都未掌握 ,意即有大量知识盲点 ,则可说该编辑在某方面存在一个知识盲区。在当今出版界 ,很多编辑的知识结构是既专又博 ,但他们在“专”的程度上往往不如作者 ,在“博”的方面也远非无所不知 ,可以说 ,每一个编辑都有知识盲点。编辑的知识盲点依其内容可分为三类 :…  相似文献   

2.
我国出版业较长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对出版行业的性质界定不清,缺乏有效的管理、经营和激励机制,编辑的个体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精神得不到有效充分地发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以及国家对于教育政策调整尤其是教材改革的逐步展开,编辑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出版业的意义与作用就日益突显出来,而这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是一种个性表现。一本图书的文化含量、生命力、竞争力和对读者的吸引力等情况如何,从一个侧面上充分反映了该图书责任编辑的文化素养和个性特征。一个文化层次高、掌握的知识既专且博、有良好个性的编辑,策划出的选题往往都有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辛静 《新闻通讯》2013,(10):61-6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出版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走产业化、集团化的道路是出版业在新时代实现大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对图书编辑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为了能适应新时代出版业对编辑的需求,应对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笔者认为图书编辑在具备基本的业务功底和专业素质基础上还应提升以下几方面素质。一、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界。知识的更新换代异常迅速,每天都有庞大及多样性的信息产生。图书编辑要根据新时代所提供的广阔舞台发挥自己的能力,首先就要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平时的工作、学习,集腋成裘,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了解古今中外天下事,积累学识的厚度。此外,图书编辑还要根据自身的学术背景、所涉及专业领域来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从实践来看,编辑需要广博的知识,也必须学有所长,在专业上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对某一领域有比较全面的研究,不仅掌握该专业的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4.
人类早期的编辑活动一般为资料、书籍等的收集、整理、汇编,以备可查可考,对编辑自身学养的“专”与“博”无大关涉.而在当代社会,在数字化时代,知识爆炸,学科细化并交叉融合,对编辑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同的岗位和领域,不同的媒介,对编辑“专”与“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要想成为博而有所专攻的编辑,需要一个漫长的艰辛的积学酌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需要“既博且专” ,但“博” ,不可能无所不知 ,“专” ,也不一定强于作者。因此 ,发现并克服盲点 ,拓展知识视野是编辑人员永恒的主题。   一、常见的盲点1.学科专业方面的知识盲点编辑人员一般是先有自己的专业知识 ,然后再进入出版行业担任编辑。具有一门专业知识并不等于精通该学科 ,也不等于就能完全胜任该学科稿件的编辑工作。如一位学历史的编辑竟然认可了“曾为六朝古都的北京……” ,殊不知“六朝古都”是指南京。又如一位冶金专业的编辑随意将有关混凝土材料学中的专业术语“高炉矿渣”改为“高炉渣”等等。…  相似文献   

6.
编辑的素质如何,是一个出版社有无生命力和竞争能力的关键。编辑素质包括思想的、知识的、业务的,以及智能等多方面。在编辑的知识素质方面,出版界曾展开过广泛而深人的探讨,例如在专与博、精与杂的问题上,现在意见趋向于一致了。但是在编辑智能的探索上,还正处在起步阶段。实践证明,智能在编辑素质的诸因素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什么是智能?智能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弗兰西斯·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它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运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可见,一个编辑具有专业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王蒙提出“学者型作家”,天津编辑林辰随之提倡“编辑学者化”,即要求编辑应是“专家”抑或“学者”。自此,“编辑学者化”便成为编辑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此问题,业内人士在当时就发表了不少文章,进行过讨论,引起过争鸣,时至今日,这一口号已经被沿用为一种理论观点、基本概念,进入了一些编辑学的理论专著。林辰先生所谓的“学者化”,指编辑具备既专且博的能力,即要求编辑人员在编辑学之外对某一学科有相当精深的研究;对编辑工作中所负责学科及其相关领域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深厚的科研功力;能成为某学科…  相似文献   

8.
谈谈编辑的“博”与“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编辑的要求是侧重于"博"还是侧重于"专",这是长期以来出版界和编辑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有的论者比较强调编辑的"专",主张培养"学者型编辑",而另外一些论者则认为,编辑所承担的稿件五花八门,涉及不同学科,因此不能过分强调编辑的"专",编辑应更强调其"博"和"杂"。由于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这个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在出版企业直接面向市场的情况下,在出版内容提供与数字出版结  相似文献   

9.
美术图书读物的编辑出版是一项专业性强、包容广泛、形式门类独特的工作系统。就其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而言,美术编辑除应具备一般图书编辑所应具备的政治、业务、道德、经营素质和基本业务能力外,专业出版本身和业务工作的特点,还要求与其专业性质相适应的特殊业务素质和特种能力。一、专业学识的专与博美术出版业是以绘画、摄影、设计等多种造型艺术学科和领域为主体,具有多手段、多门类、多形式的综合性专业型体系。所以美术编辑作为出版生产的主体,不仅应该,而且必须是美术专业某一学科领域中既专又博的行家里手。从专的角度要求,美术编辑应该是某一画种或某一表现性专业中具有着全面创作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并被社会同行基本认可。失去主动“对话”的资格而无法拥有自己基本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很难准确地、有鉴别力地去发现高水平的作者、组织高质量的稿件与作品,更难以把握好美术出版物的层次、品格、价值和美术文化的多种特征、功能、本质属性以及所应产生的意义、效应。从博的方面要求,美术作为一个具有着广义、宽泛的艺术概念,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实用造型设计等众多专业及边缘学科领域的视觉艺术门类。它们既分属各自的形式内容体系,有其特殊性,又在本质上有着深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编辑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作为研究编辑主体的重要内容之一,编辑的知识结构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编辑的知识结构首次提出编辑客体理论和编辑主体理论的概念,认为编辑知识的专应由这两部分组成。阐述了博的内涵,博与专的关系。建议编辑人员以编辑客体和主体理论为主线,通过两者的交叉、渗透和吸附其他知识单元,构筑"π"型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1.
人才学研究表明,大凡在事业上有突出成就的人,都有较为完善和合理的智能结构。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和大文学家莫不都是如此。那么,对于一个编辑工作者来说,是否也需要有比较合理的智能结构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以往,人们对于编辑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修养,讨论已经比较充分了,例如对博与专、杂与精、动与静等问题的认识上,大家的意见基本上趋于一致。特别是编辑应该是一个杂家,知识面要尽可能地宽一些,并能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充实新知识,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等观点,已被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编辑命题约稿,让我结合自己的新闻工作实践谈谈“专与博”的话题。如果不结合自己的实践,只谈“专与博”的理论对于舞文弄墨为职业的我来说不是难事,问题在于理论要联系实际,特别联系自己来谈难免就有王婆卖瓜的嫌疑。所以命题作文比较难写,一时不知从何说起。突然想起前天我在大学新闻学院讲课,有位读过我一些作品的研究生也曾问我:我见你主编了很多书,好像你在历史、考古、文艺、新闻甚至于风俗文化研究领域都写过一些学术论文和专著,觉得你在几个领域里都颇有见解和建树,获奖也不少,很受专业圈内专家们的认可。那么你到底应…  相似文献   

13.
出版业的"内容为王"必须以编辑的专业素质为保障,"互联网+"时代对编辑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对"互联网+"时代编辑素质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对高校出版社编辑工作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础素质、技术类素质、市场类素质和保障类素质四方面的高校出版社编辑素质体系,以期使编辑成为掌握专业出版知识、具有互联网思维、会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的"应用复合型"出版人才.  相似文献   

14.
档案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 ,关键在档案干部队伍的素质。这是一条已被多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基本经验 ,一个已被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所认同的共识 ,一个看似老生常谈实则常谈常新的话题。一、档案干部综合素质是一个外延广泛、内涵深刻的命题按照《辞海》的解释 ,所谓综合 ,就是“把各方面的不同类别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由此可见 ,所谓档案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就是指档案事业领域内各个专业岗位上的档案干部的不同类别的素质的总称。从横向上看 ,它涵盖了档案事业领域内各个不同专业岗位上的档案干部的素质 ,既包括从事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15.
编辑概念与编辑特征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是杂家,编辑学大概是杂学了。杂与专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编辑就专在杂上,专在能将杂七杂八的东西融会贯通起来,形成一种有独特规律的社会活动。编辑学是一门最具开放性的学科了,几乎人类各种科学成就都可被其广泛地吸收与应用。我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杂学的。但我不主张将编辑学搞成各种知识的博览会或超市,它尽情地拿来、广泛地吸收,却是要形成自己的独特概念、独特体系与构架的学科的。  相似文献   

16.
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 ,对编辑队伍建设来说也不例外。初入编辑岗位的年轻编辑如何尽快入门 ,真正担负起一个责任编辑的责任 ,这虽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却又是悬而未决的难题。为此探讨实施的方法很多 (如带徒制、导师制、岗位培训等 ) ,但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年轻编辑能够较快地进入编辑角色 ,有的年轻编辑却迟迟难以担纲。究其原因 ,既有客观因素 ,也有编辑自身因素 ,当然还存在培养、培训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除了必须具备的政治、专业、业务等素质外 ,决定现代编辑能否成为复合型人才的一个关键因素 ,就是看这个编辑是否具备策划能…  相似文献   

17.
由于工作的需要,新闻记者接触的事物极为广泛,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著名作家叶圣陶70年代曾说过,记者、编辑应该成为杂家,这是极有见地的。 然而,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笔者认为,这需要经过一个先专后博的过程。 首先,知识要专,努力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 新闻工作者要甘于寂寞,在一定时间内,应把学习知识、钻研学问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一个专攻点上,使自己首先成为“偏才”,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内行。这方面新华社记者周君谦、《长江日报》记者夏发就是较典型的例子。 周君谦长期从事治理黄河的报道。在报道过程中,他下功夫搜集了黄河沿岸各省、区地方志记载的水旱灾害、碑文、传说等方面资料数十万字;积累了黄河流域社会、经济概况,水文、泥沙、雨量、灌溉、航运、电力以及水利勘测、水土保持等方面资料数十万字;收集了历代名家咏叹黄河的诗文数十万字。同时,他还从报刊上剪贴了有关长江、珠江、黑龙江、淮  相似文献   

18.
一、贴近实际,就是要做到刊物内容与读者的学习、成长需求相统一 少年儿童渴求知识,渴望成才,又处于生长发育期,世界观尚未形成,加上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出生环境优越,他们除了睿智、有活力、思想前卫、崇尚个性外,也有自私、叛逆、心理脆弱、思维片面的一面,这就是当前少儿期刊读者的最大实际.刊物内容(客体)对读者(主体)的"有用性",除了取决于编辑自身的素质和功力外,更取决于编辑对读者了解和把握的程度.当前的少儿刊物在读者对知识的渴求方面把握较准确,而对读者知识面广博、思维活跃、思想锐敏前卫等方面把握不够.  相似文献   

19.
试论学报编辑知识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理  陶路 《编辑学报》1992,4(1):40-42
现代科技高速发展,据统计仅科学门类就有2000多个,科学技术文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学报编辑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必须适应形势,跟上时代的步伐,尽可能多地了解所涉及领域内的科技发展情况,掌握新学科的基本内容。诚然,在这种“信息爆炸”的年代,要想使自己成为达·芬奇式的全才人物是不可能的,甚至退一步讲,使我们成为某一学科领域里的全才人物都是不可能的。要求学报编辑在工作之余去学习、掌握众多的知识,困难很多,关键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结构;知  相似文献   

20.
许超 《博物馆研究》2009,(4):17-20,25
项目管理是时下博物馆学研究领域同仁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诚如有人定义的那样,所谓“项目”,就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项目管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项目的复杂化而逐渐形成的一门管理学科,在博物馆学领域,近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渐趋引起学界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