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使少年短跑运动员掌握合理技术,打好技术基础,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结合少年运动员训练实际,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影响少年短跑运动员肌肉放松能力的生理机制、技术特点、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特点等进行理论与实践分析。指出肌肉放松能力对于少年短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技术训练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少年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的训练方法及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文德 《精武》2013,(36):34-3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从生理、生化的角度研究了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男子100m跑运动员各个阶段跑的成绩,运用V彼得洛夫斯基提出的短跑运动员技术训练的评价标准,分析短跑运动员短跑技术训练的特点,指出运动员技术训练上的不足,旨在为短跑教练员指导的训练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
就少年短跑运动员采取不同的技术训练方法的实验,所取得了差异显著的训练效果提示:在少年短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应突破传统技术训练模式的束缚,采取理论训练与现代短跑技术相适应的专门练习模式,可使少年选手合理地掌握现代短跑技术,并为以后继续提高运动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我国田径短跑项目的训练水平和成绩,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教学训练的实践经验,对短跑运动员的成绩动态和技术特征展开分析,探讨了多学科理论与技术渗入下田径短跑科学训练发展趋势,剖析几种典型短跑训练方法的基本原理、内容、作用以及长处与不足,最后提出基于优秀短跑运动员技术特征的科学训练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5.
谈少年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松对于短跑运动员掌握合理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影响少年短跑运动员肌肉放松训练有关的生理机制、技术特点、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少年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的训练方法及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短跑技术比前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研究或采用的短跑辅助练习必须适合现代短跑技术的需要,保持它的技术特点。过去的短跑训练加大后蹬,摆动式的短跑技术,利用斜坡跑训手段来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已经远远的满足不了现代以屈蹬,膝盖前顶、高抬、扒地式的短跑训练技术的要求。不能合理掌握斜坡训练的适宜角度,盲目的利用斜坡跑做为短跑辅助训练手段,使运动员下肢关节扭伤,或造成撞击性骨膜炎,严重地影响短跑运动员的正确技术发展。笔者在几年的训练实践工作中认为采用斜坡跑作为辅助训练手段,对短跑运动员的正确技术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肌肉放松能力的训练可通过各种形式的短跑练习,来提高短跑中的放松能力,在训练中我们要给运动员反复强调放松技术在短中的重要性,只有运动员正确认识和理解了短跑放松技术的作用后,训练方法与手段才能真正贯彻下去,短跑放松技术可以增加每一步的幅度和加快两腿交换的频率。  相似文献   

8.
影响短跑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但运动员途中跑的协调放松技术是影响短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协调放松跑入手,对短跑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协调放松技术在短跑中的作用及二者的关系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提出几种提高协调放松技术的训练方法。主要应重视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及采用与短跑技术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进行训练,为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和训练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迅速提高我国的短跑水平,必须大力搞好少年短跑运动员的科学训练。然而速度是短跑运动员的主导素质,它对短跑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发展速度,已成为少年短跑运动员训练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现在国内外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对此都十分重视,正在从各方面进行探索。我多年从事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工作,在实践中,通过全面身体训练,发展速率与频率、快速力量、技术和短距离跑的能力的训练,使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见表一)现将自己的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要求与短跑运动员有很大的区别,跳远的助跑不仅要求运动员跑的快,而且还要放松和准确,以便为起跳做好准备。因此,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应该与短跑运动员有所不同。可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在中小学的业余训练中,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与短跑运动员基本相同。根据我们多年训练的体会,中小学跳远运动员在速度训练中应该特别注意跑的技术、跑的距离、跑的准确性以及跑的加速能力等几个方面。一、跑的技术我们在中小学跳远运动员进行速度训练时发现,有很多人跑的技术动作不正确,或跑的技术动作不符合跳远助跑技术的要求。比如摆臂…  相似文献   

11.
对全面把握游泳训练环节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系统观点出发,结合训练实践,对全面把握游泳训练环节进行探讨。认为应强化非智力因素在运动员多年训练中的作用,在育材全过程中不断选材,从整体上把握动态训练的全过程,把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整个过程置于一个严格的科学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12.
崔娟 《冰雪运动》2010,32(6):18-21
保持和发扬我国短道速滑业已形成的优势局面,探索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成长和训练规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层的教练员应抓好儿童少年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同时培养好其各方面能力。应充分了解儿童少年的机体、肺活量、肌肉重量和骨骼等方面的生长发育特点。在训练中少安排静力性练习,多安排身体伸展性练习;加强有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训练应从13~14岁始,注意量小、多次原则;从小养成良好呼吸习惯等;教练员应重视并帮助运动员克服青春发育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影响。保证儿少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合理和系统性,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试论健身锻炼的主要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身是指通过自身的运动达到增强体质的运动行为。通过4轮学校体育改革实验,总结健身原理有:依据能量代谢规律,区分两类运动的锻炼功能;依据体质的范畴,锻炼身体要全面;依据人们体质发展与需求之差异,身体锻炼宜个体化;依据心脏搏血规律,要控制生理负荷;依据超量恢复的机制,确定锻炼的频度;依据机体的适应状态,增减运动量;依据生物学“用进废退”规律,身体锻炼应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优秀男子3000m障碍跑运动员的训练进行研究表明:运用“模式训练”行之有效,需加强指标监控,及时调控训练,反馈控制训练模式;应使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情绪活跃性为主导进行训练,使训练达到最佳效果;训练周期呈现出较明显的变化,增加比赛次数,兼项中长跑、越野跑的比赛,对个体竞技水平的提高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以“赛”代“练”、“以“调”带“训”具有独到之处,符合3000m障碍跑的训练趋势。  相似文献   

15.
篮球实战训练理念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篮球符合实战的训练理念主要体现在:基本技术训练强调简单、精确、对抗、实用;通过实战来学习篮球,提高运动员的观察与交流的能力;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不可分割;训练应以发展有氧耐力为基础,以提高无氧爆发力为核心;高强度、高速度、强对抗,紧密联系比赛实际是符合实战训练的核心;详细的训练计划并强调针对性;攻守体系设计的完整性;心智训练的贯穿性;1对1的攻守训练是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射击和射箭运动员夜间训练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间训练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射击教练员开发出来的一种实用有效的训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实验和问卷等方法,对夜间训练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想进一步提高射击射箭运动员夜间训练的效能,应把夜间训练与白天训练的安排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适宜的夜间训练时间和地点,避免夜间训练对运动员白天比赛发挥的消极影响,同时还应根据运动员昼夜节律类型来安排夜间训练。  相似文献   

17.
杜智山  杨时 《体育科研》2009,30(3):86-88
通过为期1年对上海女子重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跟踪研究,总结击剑运动项目力量训练规律。经过专门化力量训练,上海女子重剑队员在绝对力量、力量耐力、爆发力和核心力量方面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提高,击剑运动员最具影响的专项力量能力应该是“速度力量”,力量训练必须形成以速度力量为核心的力量素质系统;周期化训练同样适用于击剑项目力量训练;核心力量是其他运动能力,诸如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训练的基础,核心部位力量的训练在训练负荷中占重要比例。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训练的本质在于提高运动员身体的功能,即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将运动员通过训练获得的身体素质在完成动作中表现出来。功能性训练体系中,“Olympiclifting”提高运动员功率输出能力,“Plymetrictraining”提高动作之间的衔接能力,核心区力量练习、稳定性训练保证训练高效。在运用时,功能性训练要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要遵循“力量分期训练”理论,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要注意动作模式难度和功能性进阶,选择好适合运动员实际水平的动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体育新课程培训是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热点。采用文献法和专家访谈法,研究体育新课程下的教师培训,以期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结果表明:体育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培训重点应是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实践性知识、教育机智、批判与反思能力;培训师资应熟知培训和教育教学理论,并具有中小学体育教学经验;培训应形成以任职学校为主阵地的,校外培训点积极参加的、开放的培训基地;培训的安排应建立在培训需求评估、培训主题的确立、培训目标的制定、培训程序的选择与设计、培训的实施、培训的评价6大系统之上。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当前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际,从训练学和运动医学角度探讨了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课的性质,生理基础,体能训练课的结构。指出散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应尽可能地把主要生理负荷强度维持在心率160 ̄170次/min的范围内,并适宜地进入心率180次/min负荷强度的大运动量课,适当安排极限训练强度的训练;训练课的生理负担量应根据人体生理功能活动变化的规律逐渐加大;训练结束前要逐渐减少运动量,并进行必要的调整活动,有利于超量恢复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