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讨论是国外二语习得领域和心理学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其对语言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在国内研究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定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接口问题以及在教学中的显性和隐性问题加以总结,以供二语研究者们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隐性知识是知识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个人价值观与实践行为起到塑造作用。从知识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含政治理论与道德原则等显性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性教学促进价值观念与道德行为等隐性知识形成。因此,应构建以师生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促进隐性知识获得与流动;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促进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构建以创新行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突出隐性知识在考核中的作用。由此,多方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路径。  相似文献   

3.
结合斯腾伯格等人关于隐性知识、教学隐性知识的相关研究,教学隐性知识可以界定为在教育情境下的、存储于个人大脑中、难以明确表述的、与教学目标实现有关的知识。以师范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国外已有的教学隐性知识量袁进行修订,结果显示修订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进一步对比研究显示,师范大学生、教龄2年以内的中学教师和教龄5年以上的中学教师间的教学隐性知识水平差异显著。这表明教学隐性知识及其量化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的师范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隐性分层教学是指不进行明确分层,只是教师在心里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分析显性分层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如教学对象的隐性分层、教学目标的隐性分层、理论授课的隐性分层,及实践操作的隐性分层等,为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知识现状出发,分析了动态隐性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明确提出动态隐性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切实完成大学阶段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教育目标。重点介绍在工程类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显性分组,隐性分层,动态调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以国培门户网站和远程培训学习平台为载体,以线上学习、线下研讨、岗位实践研修和专家跟进指导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实施安徽省农村初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积累及相互转移,实现远程培训过程的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7.
张国锋 《华章》2007,(6):45-45
本文论述了在后现代知识观下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内容、功能及开发的途径,与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隐性课程,使其理论更完善、思路更清晰,以利于当前我国体育素质教育下的教育实践,从而更大程度的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的四个阶段—潜移默化、外部明示、汇总组合和内部升华,分析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特征。针对实践教学的综合性—情境性的矩阵,以图表形式阐述专业竞赛的优势和教学成果。在实践中完成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实践教学在环境设计专业实施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师生激励机制以及赛后经验总结等方面分析“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学理论教学有知识传授的显性目标和理论思维训练的隐性目标.文学理论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理论思维训练,打破传统的本质主义、单向线性思维以及日常思维等束缚,改善人的思维品质,更新人的观念.隐性目标应该成为文学理论教学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教育观念性质的基础上,以隐性知识外化理论和心理学有关理论为指导,从教师集中培训教学实践的视角探讨了揭示教师隐性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发现、认识和转变教育观念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