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与教材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专题十分重要。把这个内容讲出效果来,必须紧扣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改革与建设新高潮的时代背景,在"新"、"深"、"活"上下功夫,让新知识吸引学生、用深度讲解打下思想烙印、用鲜活的语言和事例使学生感兴趣,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并受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华昭君 《文教资料》2011,(22):137-138
本文从具体实例出发,在充分肯定当前中学生的主流是积极的、有道德的前提下,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中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了应依据中学生道德成长的特点规律,让学生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互动中,自主建构起积极的道德意识、能力与素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莹石 《考试周刊》2010,(33):122-123
在日语中,"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都有表示目的的用法,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对日语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一项较难掌握的语法点。本论文对"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表示目的时的异同点作一简单的分析与总结,旨在给日语学习者一些帮助,并希望可以给日语教育的同行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论文撰写中“学术不端”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生论文撰写环节切入,探讨学术不端的行为、态度与动机。认为研究生论文撰写"学术不端"是违背学术诚信,僭越学术规范的越轨行为。研究生对论文撰写中"学术不端"的评价存在着"双重态度"并导致"知行脱节"。研究生急功近利的"学术功利心"是研究生做出学术不端行为的心理驱动,是有效治理研究生学术不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胡志军 《考试周刊》2012,(26):34-35
"特点"、"特色"和"特征"都可以指"特殊的不同于一般的性质",是一组同义词,但是"同义"并不是"等义"。本文旨在从语义、句法搭配、语用三方面对三者进行辨析,找出三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导师团队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提高导师学术水平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组建跨学科的导师团队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符合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我国大学已开始实施导师团队这一研究生培养模式。如何有效组建导师团队和进行团队成员的选用与配置,成为当前研究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问题。“人一团队”匹配理论是组建团队和实现团队高效运作的重要依据,它强调个人特征与团队特征之间的相容性和互补性匹配。在角色分析与团队匹配性分析的基础上组建的导师团队有利于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鲍俊杰 《文教资料》2011,(20):168-170
"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已成为现今大学校园的主体人群,"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包容学生是做好心理工作的前提,"三生教育"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成为"网络辅导员"是做好心理健康工作的新机遇,提高心理工作技能是预防心理危机的主要途径,与学生共同成长是做好心理工作的根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学术成长的“三力模型”是指由学术鉴赏力、学术表达力与学术意志力构成的相互支撑、彼此促进的循环结构。其中,学术鉴赏力是研究生学术成长的标尺,用于判断何为好的研究,好的学位论文是什么样的;学术表达力是研究生学术成长的具象,是在学术鉴赏力的引导下的问题澄清、观点论证与文字修改的协同共进。从问题的澄清到观点的论证与文字的修改的协同共进。学术意志力则是研究生学术成长的保障,是研究生深陷学位论文写作困境时的坚守与突围。研究生学术成长的“三力模型”揭示了研究生学术成长的内在机理,有助于研究生把握学术成长的关键,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9.
探索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路径,需要面对时代背景,依据研究生群体特点,从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者的视角,分析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现状与成因;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和研究生群体成长成才的动机,论证有效的研究生德育工作对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指明研究生德育工作与研究生学术活动相结合的必要性;找出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如何与研究生学术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学术引领,德才并育"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0.
实施"2011计划"为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契机。针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存在问题,论述了研究生协同创新之内涵与特性、构成要素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最近审批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运作特点,首先说明了遴选有创新潜质的研究生,进入"2011协同创新中心",从事研究,建立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该机制在培养方案、学术文化、资源共享、人才成长环境和制度改革等方面,对于研究生在团队创新作为和研究水平提升上的优势和实践价值;最后提出了实施"2011计划"、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是在20世纪成长起来的新兴学科。 20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创作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无不深受人类学的影响。同时,20世纪的人类学表述范式也经历了从"科学"到"文学"的转向。梳理这两方面的重要转向及其相互关联,是把握新世纪思想变革和学术创新的极好契机.也是本次会议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学术"近亲繁殖"是一个尚无定论的命题,不同学者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完全相对的结论。学术"近亲繁殖"受到大量批评的真实原因,并非"近亲"没有学术"繁殖"能力,或"繁殖"的后代一定不正常,而是高比例的"近亲"破坏了大学的学缘结构。人们痛恨"近亲繁殖"过程中的学术腐败和行政干预。这种现状是在人性判断标准、人情世故、计划经济、行政思维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人才引进的博弈结果。博弈论分析的结论显示,采取以下措施完善人才引进制度,有利于消减学术"近亲繁殖"的负面影响:明确具体要求,严格博弈的准入资格;公开招聘全程,压缩违规出牌的空间;完善退出机制,延期对局结果的定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以往基于学科教学的校本研究模式以教师的"教"为主,更多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而对学生的"学",尤其是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关注不够的问题,"双通道"校本研究模式以关注学生差异为切入点,从基于学科教学和基于学生发展两个维度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的研究。同时在研究实践中,两个"基于"的研究不断形成研究学科与研究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在研究内容、方法和成果上相互借鉴,成果共享,效果共促,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概论"作为理工科研究生的必修课,源于它对科学技术的指导意蕴。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越来越受到科学技术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科学技术哲学史的视角看,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关系密不可分,科学技术是"自然辩证法概论"的重要学术资源。但科学技术异化导致的自然灾难、社会灾难和人文灾难,使得"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遭遇了严重的现实困境。走出"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的现实困境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重塑科学技术理性。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先生的一生大约有70多年的时间都是在大学度过的,可以说大学几乎成了冯先生整个人生的舞台,他在那里学习、工作、生活,上演了一出出丰富多彩的人生活剧。具有世界眼光的冯先生对于大学的理解可谓是独到而高远,他所提出的"为学术而学术""教授治校"与"学术自由"等大学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蔡元培先生的大学教育思想,而且对于当今中国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研究生阅读现状发现,经典原著阅读不足所导致的学术积累薄弱是造成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根源。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需要形成一套成熟的经典原著阅读管理与评估机制,从制度层面上引导研究生回归经典,在经典阅读中"学"与"问",从而夯实学术基本功,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学术民工”与“学术老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不少研究生都“尊”称自己是“学术民工”,而将导师呼为“老板”、“包工头”。明眼人一瞧便知:研究生是导师的廉价劳动力,而“学术民工”却人在屋檐下,只有忍气吞声的份儿。暂不提研究生自身将来有多大作为,而就其群体来讲,在人们眼中已属于知识分子上层人士了。研究生作为  相似文献   

18.
"真"与"美"相得益彰是纪录片最高审美境界,也是纪录片的美学要求和审美追求归属。怎样创作才能实现它的要求和归属,实践界和理论界在长期的探索与研究中,总结出了"跟拍"、"抓拍"、"抢拍"、"偷拍"、"长镜头"等多种创作技法理论。但是,"隐拍"这种最重要的方法,却未得到学术理论归结,诚然,也就导致了这种方法仅掌握在少数有创作经验的实践者手里,使很多没有实践经验的纪录片创作者,特别是初学纪录片创作的初学者,用尽了其它技法也始终创作不出"真"与"美"相得益彰的纪录片来。因此,为探讨与完善纪录片创作技法理论,本文对纪...  相似文献   

19.
耿亮 《考试周刊》2011,(32):78-79
复变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出"一个方法"、"一个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方法"即类比复变函数与实变函数的异同;"一个中心"即以简单闭曲线上的积分c矣f(z)dz为中心来研究复变函数的积分。  相似文献   

20.
陈永旺 《考试周刊》2012,(65):186-187
现在职校生都是"90后",文化基础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我约束力不强等,这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处理好"抓"与"放"的关系就是一种较好的管理方法。本文从职校生特点分析入手,阐明"抓"与"放"的意义,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如何做好"抓"与"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