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疑惑     
《围棋天地》2011,(18):23-23
《围棋天地》编辑们你们好!我是《围棋天地》的一名忠实读者,自从2005年开始学习围棋至今,每期《围棋天地》必看,认为《围棋天地》是一本围棋爱好者必须拥有的杂志。  相似文献   

2.
一个小错误     
《围棋天地》2014,(19):20-21
尊敬的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老棋迷。看天地年头多了。近期天地在印刷上有一个小错误得指出来.虽然注意的人不多。已经N多期了.一直没见更改。在天地封底《围棋大全平板电脑》靠下位置,“围棋大全包含”栏,“众易到难分级排序”,很明显是“从易到难”,属输入错误。请予更正。  相似文献   

3.
思维之趣     
王元 《围棋天地》2006,(1):82-84
各位棋友,新年好!去年的“天地讲义”连载,从“围棋,就是围地的游戏”拾级而上,其主线,是“围棋的本质,是效率”。今年,“天地讲义”将继续前进。不过,我仍想重申,只要接触到围棋,就请一定要记起“效率”二字。  相似文献   

4.
我真是喜欢围棋啊!“嘿嘿!” ——爱屋及乌啊。 可用喜欢读《围棋天地》为证,每次买了来,总挑儿子偷空逗狗的时候先悄悄瞄一眼,没有办法啊。  相似文献   

5.
怀念岁月     
燕来 《围棋天地》2005,(14):67-67
认识围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聂卫平和曹大元在宁夏银川进行“新体育杯”比赛的现场。那时不懂围棋,看围棋是想看看聂卫平长什么样。这一看,不仅认识了围棋,也知道了还有《围棋天地》这本杂志。我手上的第一本《围棋天地》是在大学图书馆得到的,准确的说是偷的。人生有很多缘,这可能也是一种缘吧。  相似文献   

6.
浙江大学文学院长、著名作家、前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金庸)是中国围棋协会授予的围棋名誉六段,曾积极支持、赞助“新体育杯”围棋赛事,两次邀请决赛赴香港举行。今年5月,他在云南丽江参加“炎黄杯”名人围棋邀请赛期间,接受中国棋院顾问、前新体育杂志社总编辑、《围棋天地》主编郝克强关于围棋文化一些问题的访谈。这篇访谈录经金庸校阅同意,现同时发表子《新体育》和《围棋天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程晓流 《围棋天地》2001,(11):66-66
第3届“十强战” 由中国国际信托公司、中日友好围棋会馆和《围棋天地》杂志联合主办的第3届中国围棋“十强战”于1989年10月5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参加本届“十强战”的十位棋手人选仍导由《围棋天地》杂志发出选票,并由全国围棋爱好者自由投票选举产生。选票的计分方法与上一届相同。  相似文献   

8.
一、唐太宗起兵围棋引线南北朝末期,北朝重象棋,南朝重围棋。但杨坚(隋文帝)认为南、北统治者过分重视棋戏,似有本末倒置,尤其对北周武帝那样“集百僚讲说《象经》”,曾感叹地说:“人主之所为也,感天地动鬼神,而《象经》多乱法,何以致久!”(见李延寿《北史》卷五十五),因此当文帝统一南北之后,隋王朝就不把围棋摆在大事日程上。当然,做为一种游艺,围棋仍在各  相似文献   

9.
邱振宇 《围棋天地》2013,(19):105-105
一路至今,购买的棋书用数不胜数形容自然有夸张之处,不含历年的《围棋天地》等杂志,纯围棋书洋洋三五百本是只多不少。部分棋书现已不记得去向,但这本《围棋八大课题》“品相”虽一年“老于”一年,自己却一直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10.
冯建明 《围棋天地》2010,(18):21-21
前几天翻看《围棋天地》,看到关于“棋”的异体字的介绍,想起不久前关于“宏碁”读法的争论,看起来,关于这个“碁”字似乎仍然没有定案,这里写出我查阅的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1.
徐兆熙 《围棋天地》2006,(15):73-73
读了《围期天地》第11期赵学民先生写的《围棋的英文名称用“pod”较好》一文后,对赵学民热爱围棋,希望将围棋向全球普及的精神很为佩服。  相似文献   

12.
黄燕京 《围棋天地》2013,(15):20-20
《天地》2013年第13期编者“银发爱好者”一文,颇具前瞻性,作为一个年届七句的“资深”棋迷,读了很温馨,作为一个省的围棋协会主席很感认同。文中提出“老年人围棋推广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围棋关怀老人,也是围棋自身发展的需要”,我非常赞赏。  相似文献   

13.
常崇宜 《围棋天地》2007,(10):95-96
围棋是中华祖先智慧的结晶,传说肇始于唐尧时期,“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战国佚名《世本》)。到了汉魏时代围棋已经十分普及,成为上白宫廷,下及百姓,文武百官,三教九流的共同爱好。围棋之所以朝野流行,主要是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功能:其一是围棋“易学”,使之有了很强的娱乐功能。在缺乏大众文娱活动的古代,瓜田斗室都可以摆上副围棋,“纹枰对坐”,从容谈兵。其二是围棋棋艺又极深,从纯理论上讲,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计算过,围棋的变化无穷,“尽三百六十一路,大约连书万字五十二”。班固《弈旨》称围棋“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鉴其得失,古今略务”。  相似文献   

14.
夙缘     
王智胜 《围棋天地》2005,(11):72-72
我犹豫了很久,才决定写下我与“天地”的故事,因为我手上没有一本《围棋天地》是准时买的。  相似文献   

15.
张丽 《围棋天地》2005,(18):55-55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以此来形容围棋的博大精深,动静相宜,是很贴切的。于是,归纳修改,一副漂亮的小楷“动静方圆,围棋天地”便在2002年的夏天贴在了我专门为《围棋天地》辟出的书架上。  相似文献   

16.
关于连线     
《围棋天地》2013,(5):20-20
您好!我之前向天地投稿,在《围棋天地》2013年第1期发了一个彩页的新闻稿《世界冠军,来了!》,请问这类稿件有稿费么?麻烦您了,谢谢!  相似文献   

17.
天地,您好!围棋天地第5期《将门凤雏》中提到藤泽里菜是藤泽家族的第三代棋手,应该不准确。  相似文献   

18.
《围棋天地》2005,(9):56-56
战后围棋史的急所!藤泽秀行的急所!赵治勋的急所!这是《读卖新闻》在第7期棋圣战特辑《激斗的七番胜负》的开篇引言。  相似文献   

19.
品“弈”     
弈,造字者专为围棋造的字,妙极! 专为围棋造的?有根据吗?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弈,围棋也。”《新华字典》说,弈只有两个解释:1,古代称围棋;2,下棋。意思就是,作为名词,弈指围棋;作为动词,弈指下围棋,都只与围棋有关,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意思。当然,你有无穷大的权利嘲笑,这样的理解“不会举一反三,很不与时俱进”,然而,我有近乎零的义务替造字者说一句“可爱的实话”:问那个年代,象棋、军棋、跳棋——“是何东东”?  相似文献   

20.
《围棋天地》今年第五期刊登了黔仁的《为什么还棋块头》一文,记得以前也见过类似意见的文章。虽作者信言“现今的棋规在地域本质与归属的判定上误入歧途”,但笔者拜读再三实在不敢苟同。我以为有不同意见的讨论是件好事,因为讨论可以把平时模模糊糊的东西辩得清晰起来。尤其规则是围棋的根本,在围棋日益走向世界的时候,在大家都在议论围棋进入奥运会的今天,围棋规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围棋天地》关心规则是对围棋长远发展的远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