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16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认为自身素质与职业需求相距甚远,希望参加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达到增收目的。但受培训费用、时间及内容等因素制约,目前参加培训的比例仍很低。农民工对务工城市政府行为寄以厚望,但对培训技术的选择却很迷茫。绝大多数农民工渴望培训费用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希望利用业余时间,采取短期为主、阶段性递进方式参加正规职业技术培训。为满足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需求,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并着力完善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保障机制,同时加强输入与输出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优化配置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压力,不少沿海外向型企业停产、裁员,促使大量农民工陆续返乡。我国要解决可能到来的大量农民工返乡就业安置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共同行动,根据市场需求多措并举,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职业介绍服务,以利农民工再就业。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关系既是并存、统一的,也是差异、对立的。农民工有利于增加输出地农民收入,缩小区域差距;有利于加快输出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推动输入地工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推动输入地城镇化的发展。但是,农民工对输出地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也给输入地带来"大城市病"的困扰。因此,要统筹输出地与输入地协调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在对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代际差异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Ordered Logit模型进行相关的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在总体层面上,受教育程度、就业稳定性与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意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前技能水平较低的农民工更愿意参加职业培训,不同行业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意愿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代际差异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相关因素对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影Ⅱ向方向还是显著性,新生代农民工和全体农民工之间均表现出较高的趋同性,但第一代农民工参加培训意愿仅受受教育程度、就业稳定性等个别因素的显著影响。文章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迎  李翠红 《成人教育》2012,32(7):10-12
农民工这一充满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资料显示:目前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素质较差、职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出现难以适应现代工业生产要求的现状,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教育培训。然而,目前调研发现关于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主要采取传统的讲授式培训方式,然而这种高成本、低效果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因此,文章尝试性地提出对中国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方式应由传统培训方式逐渐向E-learning方式转移,并认为利用E-learning方式,输入地用工企业需要给为他们创造利润的在职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同时需要输出地及输入地政府共同担负起为农民工提高信息素养的职前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6.
根据302份调查问卷数据,具体分析农民工入城就业情况与参与技术培训情况,结果显示,城市农民工就业情况堪忧,参与职业技术培训比率低,效果差。他们期待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培训费用,渴盼以短期、休息时间为主,采取在职学习和现场学习等教学模式,期望除了就业单位培训外,还对政府行为寄予厚望。因此,有关部门应完善农民工就业促进机制,建立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一直是我国就业工作中面临的艰巨而复杂的问题。这些富余劳动力从劳动力的输出地(以下简称输出地)来到劳动力的输入地(以下简称输入地)就业,中间有一个不可逾越的环节,那就是就业培训。过去,输入地的企业对于这些劳动力,要么不培训就让其上岗,要培训也往往是在自己的企业内封闭进行。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地转出,对他们的培训量也会大量地增加。那么,就业培训是否可溯源而上、深入输出地实施培训呢?笔者认为不仅必要可行,而且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就业培训溯源而上的意义1、满足输出地的转移需求从政府方面来看,转…  相似文献   

8.
质量是一切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命线。为切实提升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质量,必须建立教育培训保障体系。改进和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模式;提供丰富的职业教育培训学习内容;将短线培训与长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输出地与输入地相衔接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培训监督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9.
输入地政府以多种途径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同时,也面临“解决越好、新增生源越多、地方承载压力越重、问题越突出”的循环矛盾,正规公办学校的教学资源仍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需求。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需要建立起中央与地方互动、输入地与输出地相互配合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职教论坛》2005,(9S):40-40
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教育与培训现场会8月1日至2日在深圳举行。国务院研究室、教育部、农业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负责人.部分农民工输入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职业学校、成人学校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可缺少的元素,对社会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调查及参考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农民工现状。进而,以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对农民工的检测调查数据为基础,深入剖析农民工对输出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认为农民工为输出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为输出地农业机械的使用提供了理由、为输出地提供了人力资源,并开始转变传统子女教育观念,重视子女教育。希望以此研究推动学界更多地关注农民工和输出地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权性质的受教育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社会权性质的受教育权的缺失体现在农民工教育制度安排上还不是常态;教育机构设施不健全;教育培训上没有做到实质的公平.城市农民工不是城市的他者.同时国际和国内法都赋予了农民工的教育权.公权力机构有义务满足农民工的教育需求.加强教育立法、扩大行政诉讼范围和加大输入地政府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设施保障是完善农民受教育权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预防和减少农民工违法犯罪现象,对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只有对农民工生存的社会生态环境进行制度性反思,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努力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生活质量;在农民工的输出地和输入地建立长效联防机制,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民工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刘玮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163-164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游离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社会群体。其流动性无论是对输出地还是输入地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地的社会变迁方面所做的调查,希望能对当代湘西地区的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无序logit模型,对农民工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考察,探究各影响因素在新生代和老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作用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对农民工的职业选择呈“倒U型”影响;男性在就业市场更受青睐;婚姻状态、教育年限、健康状况、工作经验、本次流动时间、家庭收支比和子女数量的正向变动都会促进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寻求稳定就业,但它们对农民工在具体职业的选择影响上则存在差异。此外,农民工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主要体现在受教育水平、本次流动时间以及子女数量上。可以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制度、构建社交网络和扩大公共服务范围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民工的职业选择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国内外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长效机制建设的经验及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现状,提出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应遵循的原则。指出,构建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长效机制应着重解决组织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教学运行机制及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培训是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当前,农民工培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农民工自身因素。通过对福州市268位农民工调查发现,农民工的进城务工时间、性别、参加培训经历对参与培训的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文化因素与年龄因素对培训意愿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职业再教育对返乡农民工出路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表现为拓展就业创业渠道、调节心理矛盾、缓解对当地的就业冲击等。当前,存在着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模式单一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影响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效果,信息不畅影响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后续服务等问题。论文根据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对微型移动学习模式在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并给出了基于微型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结合调查资料分析了加强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湖南若干县市的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17.0统计方法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受个人特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企业环境因素、政府政策因素、经济形势因素五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年龄、就业渠道、担任的社会角色,住房及医疗保障、参加培训情况、政府政策、子女就学难与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成正相关,受教育程度、享有的社会待遇、拖欠工资情况、工作环境恶劣、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